5月11日传来消息,近期,小米SU7 Ultra碳纤维挖孔机盖版汽车遭遇了公众的广泛讨论。5月7日晚上,小米汽车发布了一份《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的声明,对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相关问题表示了歉意,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措施。
小米SU7 Ultra 图据小米汽车官网
部分配备了价值4.2万元的碳纤维引擎盖的小米SU7 Ultra车主觉得,小米汽车先前曾对其碳纤维挖孔引擎盖版车型进行了宣传,称其具备赛车级别的碳纤维材质、双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有助于散热以及增加下压力等功能。然而,实际上,除了双风道引擎盖的外观设计外,其内部结构与普通版本几乎完全相同。
小米汽车团队透露,小米SU7 Ultra所采用的碳纤维双风道式前舱盖,不仅完美复刻了设计风格,更具备一定的气流引导作用,有助于前舱的散热效果。“对于之前信息的描述不够详尽,我们深感抱歉。”小米汽车进一步说明,对于尚未交付的订单,将提供改装服务;而对于已购车及已下订单的用户,公司将赠送2万积分作为补偿。
许多消费者对此方案表示不满,对其夸大宣传提出质疑,并强烈要求退车或重新选择购车。小米SU7 Ultra的准车主刘先生透露,他所参与的维权群组中,成员数量已经攀升至300人。
对此,有法律专业人士指出,一旦小米汽车涉嫌夸大宣传,车主有权就前舱盖部分提出“退款并赔偿三倍金额”的要求。
质疑实际功能与宣传不符
多位车主要求退单
5月11日,刘先生向红星资本局透露,在今年的2月底,他预付了2万元作为订金,购买了一辆小米SU7 Ultra,主要就是看中了其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设计。小米汽车在官方回应网友提问时指出,即将量产的车型其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与原型车完全一致,运用了相同的空气动力学原理,设有两个贯穿的风道,能够实现前部空气的高效引导。
小米公司(股票代码:01810.HK)的董事长雷军在直播环节中明确指出:“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设计,因此我们内部的设计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此外,他在微博上还公开发表了这样的观点:“碳纤维材质的前舱盖不仅在外观上进行了改动,其内部结构同样经历了优化。”
然而,到了4月底,一些车主在提车后对其进行了拆解,结果发现,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下的内部构造与普通版几乎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增加了一块用于支撑的塑料板。所谓的“双风道高效导流”碳纤维开孔,并不能有效地将空气引导至刹车系统,更未能产生预期的下压力。有博主曾用鼓风机对着开孔盖吹风,但覆盖在盖上的纸巾却没有丝毫反应。
刘先生对红星资本局透露,小米汽车在5月7日的声明中对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功能描述进行了修改,将问题轻描淡写为“表述模糊”,实则是在与消费者玩弄文字游戏。原本的功能部件如今变成了装饰品,这无疑是一种虚假宣传的行为。
刘先生表示,他期望小米官方能够举办一场问答活动,主动解决用户提出的问题,而非仅仅提供价值2000元的2万积分作为补偿。他指出,既然已经承认产品与宣传不符,为何不给予消费者重新选择车型或退车的权利?那两个孔仅是装饰,根本无法安装到SU7Pro上。
5月10日,雷军通过个人微博对外公布了自己的近况,他坦言自从小米成立以来,过去的一个多月是他所经历的最困难阶段。在这期间,他因为情绪波动而取消了会议、推迟了出差行程,并暂停了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关于5月7日那个公告会议,雷军并未出席,而“表达不够清晰”这一说法并非出自他之口,刘先生表示希望他能再次发布公告以解决相关问题。
律师:车主可针对前舱盖主张“退一赔三”
众多消费者普遍觉得,小米SU7 Ultra所采用的碳纤维挖孔机盖的实际效用并未达到宣传中的效果,此行为可能构成虚假广告。
林威律师,北京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的成员,对此发表看法称:“判断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关键在于商家是否通过广告或其他手段,对商品或服务的核心信息进行了误导消费者的不实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所提及的“虚假宣传”,是指编造虚假信息、掩饰真实情况,使消费者和用户对相关商品或服务产生错误认知,从而推动交易达成,占领市场,谋取私利的行为。此类行为往往包括商家对商品的质量、原料成分、功能、应用、生产者、保质期、产地等核心信息的夸大或扭曲。
在评估是否构成虚假宣传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考量广告或宣传的整体影响,以及消费者可能形成的合理解释。一旦广告或宣传中的内容有可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形成错误认知,进而导致他们做出购买决定,此类宣传极有可能被判定为虚假宣传。
广东华商(扬州)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王栋指出,若小米汽车涉嫌虚假宣传,那么针对因4.2万元购买带有挖孔的前舱盖而引发的误导性消费,补偿措施理应包括对功能溢价损失的赔偿;同时,车主有权就前舱盖问题提出“退一赔三”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