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再度对旅游业造成重创:众多旅行社纷纷暂停接单业务,原本备受期待的旅游暑假“黄金期”不幸破灭。
疫情来袭,原本旅游从业者寄予厚望的暑假旅游旺季几乎宣告破灭。
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无论是旅行社还是酒店,它们都必须直面订单数量显著下滑的困境。
往昔的暑假总被视为旅游的旺季,然而疫情来袭后,不少地区被迫取消了既定行程,厦门亦限制了部分区域游客的来访。厦门某旅行社的现场接待人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表示,根据他们往年的经验,每家旅行社在暑期通常要接待3至5万名游客,然而在7月份,他们仅接待了约1万人次,而到了8月份,正值暑假放假期间,所有预订的订单却纷纷被取消。
某些酒店同样面临着相似的难题,武夷山景区内的一家酒店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透露,他们原本预期8月份的入住率能与2019年同期保持一致,然而自今年疫情爆发以来,入住率已大幅下降,减少了70%,目前仅剩下了30%的预订量。
自今年疫情爆发以来,张家界旅游景点不幸成为了病毒传播的关键区域,这对旅游业的信心造成了严重打击,导致众多游客纷纷取消了他们的旅行计划。
我计划利用暑假带孩子们还有长辈们外出游览,原本计划先去普陀山,接着前往杭州,如果时间允许,还打算一同前往长沙。然而,一位取消暑期旅游计划的人士透露,“现在我们已经全部取消了行程,不敢轻易出行。”
程超功,同程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透露,随着新一轮疫情的爆发,同程旅行平台的用户咨询量以及退改需求显著上升。从7月28日开始,该平台的总咨询量已超过日常水平的两倍。总体来看,酒店、交通和门票产品的退订数量均较平日有所提升。
大批旅行社停止接单
暑假历来是家庭出游的热门时段,据7月份的数据显示,旅游市场异常热闹。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实习导游向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透露,自暑假以来,7月份的游客数量显著增加,同时,游船的出动次数也迅速增多。
厦门旅行社的地接部门指出,往年的暑假是旅行社接待游客的旺季,这个时期孩子们放假,家长们便会带着他们外出旅游,因此旅游订单的数量达到最高峰。
通常情况下,暑假期间游客数量会增至平常的两倍,随之而来的收入也会实现同比例的增长。据一位旅行社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透露,暑假期间所获得的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比例超过了五分之一。
疫情爆发后,各地迅速加大了管控力度,措施覆盖了交通、景区以及大型会议等多个领域,旅游业原本的繁荣景象随之迅速消退。
几个月前,各大景点人流如织,场面甚至比往昔更为拥挤。据一位桂林本地居民向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透露,那时桂林似乎迎来了所谓的“报复性旅游热潮”,然而近期却出现了“人迹罕至”的现象。
7月份,我们的订单量同比往年的同月份增长了超过20%,然而,到了8月份,携程的订单有50%被取消,会议也全部取消,目前主要依靠散客。综合来看,订单量下降了70%。这是武夷山景区酒店的负责人所表述的情况。
为了防控疫情,目前各地正在升级疫情防控措施。
自8月9日开始,对于所有非陕西户籍返回西安的人员,必须出示近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在机场、火车站、高铁站、社区(村)、宾馆酒店、旅游景点以及接待单位等场所,都将实施这一检查措施。
合肥新桥机场正不断强化疫情防控举措,对进出港旅客严格实行扫码和体温检测。对来自中高风险区域的“红码”或“黄码”旅客以及出现发热症状的旅客,机场立即通知联防联控工作组,迅速进行隔离和管控,以此有效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绵阳市内各旅游景点严格执行防疫规定,严格遵循“限流、预约、分时段”的原则。
各地还有不少涉及到旅行社的措施。
近期,广西方面明确要求,旅行社不得再安排前往中、高风险区域的旅游活动;对于尚未启程的旅游团,应立即取消或调整行程安排;而对于已在目的地的旅游团队,则需暂停所有当地旅游项目,并需全力配合进行疫情排查工作。
8月6日,上海市文化旅游局正式发布通告,指示各旅行社以及网络旅游平台,自当日起必须立即停止开展本市范围内的省际团队旅游业务以及“机票加酒店”套餐服务。
8月8日,广州市宣布,自即日起,所有旅行社需停止策划和开展跨省团队旅游活动,同时停止接待来自省外的旅游团队。此外,旅行社不得招收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实行封闭或封控管理的区域以及疫情相关地区的居民报名参加本省或市内的旅游活动。
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在对众多旅行社从业者进行采访时,发现“暂停接单”和“退单”这两个词频繁出现在他们的讨论中。
在疫情爆发前,旅游业已逐渐回暖,表现不俗;然而疫情来袭,自七月底起,我们便逐步暂停了订单接收,并于八月一日全面停止;厦门某旅行社负责人透露,此次疫情对厦门旅游业影响深远,他们不仅暂停了订单,还需协助游客办理退款事宜。
该旅行社负责人透露,截至7月底,他们并未成行任何旅行团,所有未出发的订单均已被取消,并已全额退还客户款项。暂停接受新订单,这一举措对资金流动和营业收入均产生了影响,损失可细分为多个部分,诸如保险支出、员工薪资等。“目前,整个旅行社已陷入无收入状态。”
程超功指出,在暑期旅游旺季的初期阶段,整体表现大体上达到了之前的乐观预期,部分地区更是展现出了超出预期的亮点。在交通出行、住宿以及休闲度假等方面,都显现出了旺季应有的鲜明特点。随着近期局部疫情形势的演变,预计暑期后半段将遭受波及,市场整体需求特征亦将经历若干结构性调整,诸如跨省长途旅行的比例将明显减少,而低风险区域的短途周边游则有望增加。
当前,众多地区正加强文化旅游机构的防疫措施,张家界等地区属于中高风险范畴,已全面关闭了境内的所有旅游景点,并采取了相应的封锁管制行动。相关部门普遍向民众提出前往中高风险地带旅行的警醒,旅游市场的信心遭受了不小的打击。不少地区的教育机构对中小学生跨省或跨市旅行提出了限制性指导意见。同时,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近期处理的大量订单中,退改订单数量显著上升,预计暑期旅游旺季的下半阶段可能会提前落幕。程超功如是说。
旅游从业者收入受冲击
此次疫情对不少旅游业从业者的收入冲击不小。
厦门旅行社的地接人员透露,她已不再履行工作职责,目前仅能获得最基本的薪酬。
目前,公司仅向员工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诸如发放半薪或是最低生活保障金,使他们得以居家等待疫情结束后再重返工作岗位。厦门的一家旅行社接待人员指出,这种情况与2020年疫情初发时颇为相似,那时她本人也有长达五个月的时间只能依靠最低生活保障金度日。
因此,她打算持续经营之前的微商生意。“公司将会协助我们探讨提升收入的方法。去年,我们的老板对大健康养生领域特别关注,推出了一款微商产品,指派我们负责销售和分销。后来由于投身于旅游事业,我便暂时搁置了这项业务。如今正值疫情时期,收入来源中断,我觉得可以重新开启微商业务。”
武夷山景区的酒店负责人透露,仅在8月份,他们酒店取消的会议预订、游客入住预订以及餐饮预订所造成的损失已逼近400万元,这直接导致他的薪酬大幅减少。
目前,公司内从员工到主管的薪酬保持稳定,而副经理及以上的高层管理人员,包括我这样的总监级人物,收入则与酒店的经营状况紧密相连。2020年,我的收入较上年减少了将近十万元,按照目前的趋势,预计今年收入也将出现下降。这位总监如此陈述。
因此,他也在思考如何降低酒店的人力开支。首先,要确保员工及时完成补休,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让员工把之前的补休、未休年假以及欠下的年假都安排好;其次,暂停雇佣额外的劳动力,比如暑假工、兼职人员、部分楼层的保洁员以及餐厅的一些辅助工作人员等;最后,开展内部员工培训,强化技能的提升。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实习导游也指出,疫情对她的收入产生了显著影响。由于实习生工资是按日结算,客流量减少时,她会被安排更多的休假,这自然导致收入减少。在疫情爆发前,扣除五险一金后,普通员工的工资大约在4000至5000元之间。然而,在疫情期间,她的工资降至大约2000元,几乎是之前的一半。
现在,旅游业从业者们最关心的问题是,旅游业何时能“解冻”。
武夷山酒店的高级管理人员指出,目前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他们暂时无法准确预测预订量何时能够恢复如初。
德尔塔变异株的传播能力显著增强,导致公众在旅游和消费方面变得更加慎重。与此同时,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倡导居民尽量避免跨省流动,这一系列措施对旅游业造成了显著影响。据我预测,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至年底。若能在九月成功遏制疫情,那么在十月黄金周期间,或许会有部分游客因报复性消费而涌入,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这种情形似乎不太可能发生。正如武夷山酒店总监所言。
厦门旅行社的地接部门指出,旅游业的复苏时间取决于各地防疫措施的效果,而此次疫情的进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位游客坦言自己尚未制定旅游计划,他打算等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考虑外出旅游。
程超功指出,面对当前的疫情状况,我们不应过分悲观地看待今年国庆黄金周及下半年的旅游市场前景。一方面,各地采取的防控手段迅速且有效,同时疫苗接种率也在持续上升,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波疫情将在开学前得到有效遏制。另一方面,经过多次局部疫情的考验,旅游市场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本地休闲旅游消费依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区域市场的发展。
他强调,鉴于疫情在国内外的波动不定,旅游业恢复过程新增了不少不确定性因素,尤其是国内旅游业,其复苏呈现出显著的不平衡态势。在这种新局面下,这种不平衡性将变得更加显著。首先,这种不平衡性在各个业态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其中需求强劲的大出行行业整体恢复情况相对稳定,但旅行社以及其他休闲度假业态依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不同地区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核心客源地的恢复状况普遍优于目的地地区;同时,疫情形势相对稳定的区域,其复苏状况也普遍优于那些疫情反复出现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