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提出,电动汽车主要是一种以智能化、软件化以及用户体验为核心理念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在汽车行业,其本质正逐渐从机械领域转变为消费电子领域,而市场份额也将逐渐向顶尖厂商集中。
雷军表示,他坚信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日益成熟,全球市场的前五强品牌将瓜分超过80%的份额。换言之,小米若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跻身前五,实现年销量突破1000万辆,届时竞争将异常激烈。
2023年3月30日,小米公司对外宣布正式踏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此举由公司创始人雷军亲自领导,雷军透露小米生产的汽车预计将在2024年的上半年开始大规模生产。
跻身全球电动汽车企业前五行列、年销量突破千万辆方可称得上成功,那么小米与这一目标之间的距离究竟还有多远呢?
全球暂无电动车企年出货量过百万
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任何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年度销量突破百万大关,更遑论千万级别,而去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总销量也仅仅为650万辆。
在全球汽车行业,2021年销量突破千万的仅有一家企业,丰田在去年实现了1050万辆的销量,稳居全球销量冠军的位置。
根据Clean Technica的数据,2021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实现了649.54万辆的销售成绩。在这一年里,特斯拉连续四年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售出93.6万辆;紧随其后的是比亚迪,销量达到59.4万辆;上汽通用五菱以45.6万辆的销量位列第三;而大众和宝马则分别以31.97万辆和27.6万辆的销量排在第四和第五位。在2021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前五大制造商分别占据了14.4%、9.1%、7%、4.9%以及4.2%的份额,合计达到了39.6%。
来源:Clean Technica
观察当前的市场态势,尚未有电动车企的年产量突破百万辆大关,而小米,是否有望成为引领这一变革的先锋?
近期,彭博新能源财经这家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研究机构所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长期展望》报告预计,在2025年之前,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突破两千万辆大关。依照这一推算,雷军预测,全球排名前五的品牌将掌握超过80%的市场份额。因此,到2025年,这五大车企的年产量预计至少会达到1600万辆。若小米的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那么它将有望超越特斯拉和比亚迪,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制造商。
从长远角度考量,在去年年底举行的百人会年度媒体沟通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指出,国际能源署(IEA)所发布的全球碳中和路线图中预测,从2020年至2030年,全球电动车的数量预计将增加18倍,而到2030年,年销量有望达到5500万辆。这一数值是根据实现碳中和目标所反向推算得出的,它代表了一种较为激进的预测。相比之下,较为保守的预测则认为,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
无论全球前五大品牌的市场份额是达到3000万辆还是5500万辆,依据雷军的预估,这些品牌将掌控超过80%的市场份额。据此推算,到2030年,这五大品牌车企的年产量预计将在2400万辆到4400万辆的范围内。若小米能够实现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它将毫无悬念地稳坐全球电动车企销量前三的位置。
小米的愿景无疑是令人憧憬的,然而,对于尚未投入生产的它,在接下来的3至8年内,是否能够实现年销量突破100万辆的目标,这还是一个未知数。
“年出货量超1000万辆”现实吗?
实际上,即便特斯拉连续四年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它也提出了年产2000万辆的目标,然而,这一宏伟计划预计将在8年之后才能达成。
在八月份的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上,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再次确认了其2030年生产两千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同时指出实现这一目标大约需要新增十到十二座超级工厂,且每座工厂的年产量应在一百五十万至两百万辆之间。
若小米立志在2024年跻身行业顶尖行列,即便以特斯拉的生产效率为标准,也需在两年内搭建5至7座工厂并确保其一年内投入运营,方能使年出货量突破1000万辆。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无论是资金投入的规模,还是建设的速度,都将创下前所未有的纪录。
同时,从实际情况出发,要实现“每家工厂每年产量达到150万至200万辆”的目标,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9月中旬,特斯拉对外公布,其生产的电动汽车数量已突破300万辆大关,这一里程碑中,上海超级工厂贡献了其中的100万辆。这座以建设与生产速度屡破行业纪录的上海超级工厂,自2019年12月首辆整车正式下线以来,历经两年半的时间,累计生产了100万辆汽车。
全球前五?
劲敌林立,道阻且长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小米立志跻身全球前五,甚至力争前三,然而,它所面临的竞争者实力不容小觑。即便是目前全球销量位居首位的特斯拉,其市场份额近年来也遭到了众多新兴品牌的分食。
观察市场占有率数据,特斯拉成为现今世界上唯一一家市场份额超过10%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然而,自2019年起,其全球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具体来看,2018年至2021年的市占率分别为12%、17%、16%、14%。
彭博行业研究发布的电动车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大众公司预计到2024年将生产超过两百万辆电动车,届时将超越特斯拉,跃居行业首位。此外,该公司在2025年的产量有望增长一倍以上。在全球电动车销量排行榜上,比亚迪稳居第三位,而其他传统汽车制造商则面临激烈的竞争。预计到2025年,这些制造商的年销量将在大约一百万辆左右波动。
除了普通消费者群体,小米在市场上所遭遇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便是近年来持续占据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榜首的比亚迪品牌。
近年以来,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排行榜上始终占据领先地位。在本年度的前三季度,该公司依旧稳坐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售冠军之位,其销量领先第二名上汽通用五菱达82.79万辆,同时比第三名特斯拉中国的销量高出83.47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