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8日,一场小米汽车技术的发布会于北京成功举办。在此次活动中,小米SU7作为其首款车型正式与公众见面,同时被明确定位为一款C级的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及CEO雷军强调,小米汽车代表着公司的一大步跨越,这一步跨越不仅是从手机业务延伸至AIoT领域,更是深入到汽车制造领域,体现了公司在底层核心技术上的长期投入与深耕,同时也是小米在现代化工业智能制造领域迈出的重要里程碑。更重要的是,这一跨越标志着“人车家全生态”闭环系统的关键进展。
雷军表示,他计划在接下来的15至20年间,致力于将小米汽车打造成为全球排名前五的汽车制造商。
自小米集团公开宣布涉足汽车制造领域已历经1003个日夜。在2021年3月30日这一天,公司发布了一则公告,正式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并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投入高达100亿美元的巨资。与此同时,在当天的“生生不息”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亲自挂帅,带领团队投身这一事业,将其视为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尝试,并激情洋溢地发出了“为小米汽车而战”的口号。
(厂商供图,央广网发)
此后消息断断续续。
2021年9月,小米汽车公司完成注册手续,紧接着揭晓了核心团队名单,成员包括首席财务官林世伟、联合创始人刘德、洪峰,以及高级副总裁卢伟冰等共17位重要人物;同年11月,小米汽车宣布其项目将设立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涵盖总部基地、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并计划分两阶段建设,最终形成年产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2022年4月,小米汽车工厂的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到了8月,公司又对外发布了其自动驾驶技术的相关视频内容。
2023年12月25日,正值小米宣布进军汽车领域满1000天之际,雷军在社交媒体上正式公布,小米汽车的技术发布会将在12月28日下午2时拉开帷幕。他强调,“本次会议将仅展示技术成果,不会推出任何产品。”紧接着,小米公司发布了一张宣传海报,并向比亚迪、蔚来、小鹏、华为等竞争对手表达了敬意。
在本次产品发布会上,小米展示了五大汽车核心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这些技术涵盖了电动驱动、动力电池、大型压铸技术、智能驾驶系统以及智能车舱等多个关键领域。
在工业硬科技领域,小米公司自主开发并生产了HyperEngine V8s电机,其转速高达27200rpm。此外,公司对下一代小米电机的研发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该电机在实验室测试中成功突破了35000rpm的转速极限。同时,小米还自主研制了CTB一体化电池技术,通过电芯倒置技术,实现了高达77.8%的电池集成效率。
此外,小米公司自主研发的“9100t超级大压铸集群”以及自产的压铸合金材料“泰坦合金”,在材料、设备集群系统以及成品铸件等环节均实现了自主研制。
在智能软科技领域,依托于小米澎湃操作系统,小米智能座舱完成了底层架构的革新,助力汽车实现进化,构筑了前沿的智能移动空间;而在智能驾驶领域,小米推出了自适应变焦BEV技术、道路大模型以及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等三大创新技术。
(厂商供图,央广网发)
我们追求的并非一款普通车辆,而是力求打造一辆能与保时捷、Tesla相媲美的梦想之车。在发布会上,雷军阐述了小米造车的愿景,即打造出既美观又易于驾驶、舒适且安全的移动智能空间。
小米的首个产品SU7自研发阶段便秉持着科技与生态相结合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前沿的移动智能空间,并在性能卓越、生态科技融合以及移动智能空间体验方面持续发力。
小米SU7 Max在极致科技和卓越驾驶体验方面表现出色,得益于其自主研发的HyperEngine电机、CTB集成电池技术,以及源自9100t压铸技术的车身结构等创新技术,实现了2.78秒的零到百公里加速成绩,并拥有高达265km/h的最高车速。
在移动智能领域,小米澎湃OS的五大亮点——包括底层重构、跨端智联、主动智能、全域安全和开放生态——悉数应用于产品中。小米智能座舱的交互体验与手机平板保持一致,车机系统能在1.49秒内迅速启动,并且提供了手机与车机之间的跨端互联功能。
尤为关键的是,小米SU7成功整合了三大生态系统,包括小米的应用生态圈、硬件生态链以及对外开放的小米CarIoT生态系统。
车机系统与主流车载应用深度兼容,小米平板上的5000+应用也将陆续实现适配,同时,手机应用也能直接固定在车辆上;在硬件方面,已经能够支持1000+款米家设备的无障碍接入,车内还预留了扩展接口,便于设备直接插入使用……
关于SU7的定价问题,雷军明确指出,其价格不可能达到某些人预期的低价水平,实际上会相对较高,“9.9万元是不可能的,14.9万元更是无需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