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绝对是值得载入中国汽车工业史的一天。
这一天,属于小米汽车。
在汽车行业的发布会历史上,尚无任何一次活动能够邀请到五位不同品牌的老板齐聚一堂。而雷军,成为了首位实现这一壮举的人。
当然,说这是一场车圈“鸿门宴”一点也不为过。
雷军提及那令人惊叹的配置,并宣布价格之际,现场导播总会刻意将摄像机对准他们,结果翌日清晨,这几位行业领袖复杂难言的神情便成为了网络热议的焦点。
SU7的售价之谜,经过历时三个月的“解谜之旅”,终于落下了帷幕,小米的公关团队也因此不再需要为澄清事实而费尽心思。
我恰巧身处SU7新品发布会现场,就在21.59万元的价格公布之际,整个会场立刻沸腾起来,掌声和欢呼声响彻云霄,震得人耳膜发麻。
众多米粉在小米店铺前围观网络直播,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纷纷激动地跃起,其热情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在酒吧一同观看足球直播时欢呼的球迷。
当雷军宣布赠送权益之际,现场气氛愈发热烈,冰箱、音响、真皮座椅等物品纷纷免费赠送,这让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立即掏出手机预订一台的强烈愿望。
说实话,小米SU7的起始售价为21.59万元,这个定价确实非常高明。
不仅坚守了广为人知的“20万元”高端车界限,即便扣除限时赠送的包含价值1.6万元的冰箱、音响以及真皮沙发,最终价格也恰好定格在19.99万元,此举亦是对初代小米手机1999元“交个朋友”情怀的一种致敬。
在发布会举行之前,小米SU7便已积累了众多关注,其超出预期的定价策略成功点燃了市场的热情,瞬间让小米SU7占据了各大平台的热搜榜首位。
我周围有不少同学和朋友,他们与汽车行业毫无关联,却在朋友圈热议小米SU7,甚至有人直接晒出了订单,这种景象在我从事汽车行业多年以来,是前所未有的。
仅仅在短短数秒之内,5000辆一旦下单便无法取消的小米SU7创始版便宣告售罄,雷军所提醒的“非铁杆粉丝请谨慎下单”的话语,至此已沦为一句徒然的告诫。
紧接着,4分钟内大定突破1万,7分钟内大定突破2万,27分钟内大定突破5万……整晚下来,仅定金收入就已高达1亿,实属令人难以置信。
当前数据显示,24小时内销售量达到了88898台。说起来,这个数字确实挺吉祥的。
需知,在此之前,雷军曾公开提及的小米汽车制造厂,其年度生产量大约为八万辆。换句话说,仅仅不到一天,小米SU7便已售罄了2024年全年的订单。
如此来看,后续小米工厂扩产,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
网络上出现了因“误锁订单”而致使客户无法退还定金的实例,一时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面对这种情况,小米公司迅速作出回应,澄清称在主动锁定订单时,系统会进行三次提示,其中最后一次会以弹窗形式进行提醒。
非创始版的5000元大额存款,若未锁定,在7日之内均可实现退款,这一规定无疑对“大定”这一概念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在这八万多台预订的大定中,或许有众多消费者是出于抢先体验的愿望而提前下单;同时,也许有部分人看中了其中的商机,意图趁机获利。至于这些数据中蕴含的真实情况,恐怕只有等到正式交付之后才能揭晓。
在发布会举行的那个夜晚,我和众多人一样,被那股浓厚的氛围所感染,情绪高涨,除了对SU7大加赞赏,别的想法都无法浮现。
睡一觉醒来之后,头脑清醒了很多。
小米SU7的后续订单转化情况如何,这不仅是对门店销售能力的考验,更关键的是,SU7这款车型本身是否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仔细回顾一番,尽管小米SU7在当前市场上是一款实力相当出众的设备,然而它并非毫无瑕疵。与此同时,我还揭露了小米SU7存在的一个严重缺陷!
这个漏洞,很有可能会成为友商们反击的突破口。
至于具体有哪些不足之处,我暂且保留一些悬念,稍后详细讨论。首先,让我们以理性且公正的视角,逐一审视小米SU7的性能表现。同时,我们也需探讨小米汽车在未来的道路上可能会遭遇的挑战。
01. 最大的亮点:极强拓展性
雷军将小米SU7的竞争优势区域锁定在“不超过50万元”的价位,并为其贴上了“外观时尚”、“操控便捷”、“智能科技”三个显著标签,接下来,我将逐一进行阐述。
颜值方面无需赘述,网友们普遍接受了“米时捷”、“保时米”等昵称,更有来自广西的保时捷Panamera车主,将爱车装饰上了小米的标志。
若非蓝牌标识与那四个明显的排气口,小米SU7几乎让人误以为它已经驶上了道路。
不久前,公社的滑布李在参与小米SU7的媒体内部试驾活动期间,无论是车辆行驶在道路上,还是停靠在路边,都频繁地被过往的路人用手机进行拍摄,其回头率之高,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众人纷纷诟病的“鸡肋”般物理按键操控电动尾翼,此刻立刻发挥了作用。
行人刚刚将手机收好,电动尾翼随即升起,紧接着,他们似乎受到了某种遥控,纷纷再次掏出手机进行拍照……
自然,当小米SU7将来普及成街头常见车型,人们的探奇心理将会显著减少。
小米SU7推出了九种不同的颜色选择,其中包括海湾蓝、雅灰以及橄榄绿,这些颜色可以免费获得;而熔岩橙、霞光紫、流星蓝、寒武岩灰、珍珠白和钻石黑这六种颜色,则需要额外支付7000元进行选装。
显而易见,小米提供了多种饱和度较高的暖色系车漆选项,与部分车企所采用的“莫兰迪色系”或“冷色调车漆”相比,鲜明的色彩无疑更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最为常见的黑色与白色却需要单独选购!或许,这指的是那种格外深沉的黑色以及色彩缤纷的白色,它们与市面上那些“艳丽低俗”的商品有所不同吧。
至于整个座舱好不好看,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从众多细节的设计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小米SU7团队倾注了极大的心血。
中控区域保留了四个实体按键设计、半隐蔽式的车门开启装置、前后排共四个雨伞存放槽,还有那些位置设计得相当巧妙的挂件等,这些细节在众多人看来无疑为车辆增色不少。
此外,值得特别称赞的是,小米SU7配备了众多接口,能够轻松连接各式各样的米家产品。
驾驶座与副驾驶座附近预留的四分之一接口,适合连接手机支架,很可能专为iPhone用户设计。
在拍摄小米SU7的试驾视频过程中,滑布李不仅使用了该设备,而且还直接连接了GoPro(一款拍摄工具)。
中控屏下方设有实体按键,可用来调整音量、控制空调等功能,这一配件在网络上获得了极高的好评,堪称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置于中控台底部的小型手电筒,集成了充电宝、破窗锤以及割刀等多种实用功能,即便是对小米SU7并无购买意向的人,在看到它后也忍不住心动不已。
雷军在发布会上展出了众多小配件,包括麦克风、遮阳伞、充电枪、对讲机、蓝牙音箱等,种类繁多,数量超过十种。这些配件都标有明确的价格,消费者可以在小米汽车商城轻松找到。
我完全同意网友的戏谑之词:雷总看似在推销汽车,实则是在推广其周边产品。
我个人觉得,小米SU7所设的接口,搭配各式各样的配件附件,使得整辆车拥有了极高的可玩性和改造空间。
用户可依据个人喜好进行“攒车”,从中体验到类似拼装乐高的愉悦,这种显著的延展性,无疑是小米SU7全车最显著的特色所在。
随着小米汽车周边配件的日益增多,小米汽车在相关领域将构筑一道其他竞争对手在短期内难以跨越的防线。
02. 意料之外的长板:驾驶质感
接下来说说小米SU7“50万以内之最”的第二项,好开。
在发布会上,雷军并未进行夸大宣传。事实上,我周围那些在SU7底盘研发和零部件供应方面有所了解的工程师们,无一例外地给出了高度评价。
滑布李同学体验了搭载空悬、CDC和摄像头预瞄技术的魔毯底盘Max版本,仅仅用“牛逼”两字来表达了他的震撼之情。
小米SU7的底盘给人一种典型的欧洲车辆所特有的沉稳厚重感,它既能有效吸收震动,又不会丧失对路面的感知,这种体验与以机械性能闻名于世的极氪001颇为相似,甚至可以说是更为出色。
转向既精准又灵活,类似于宝马3系这类运动型轿车;在高速行驶中转弯时,座椅侧翼会自动充气提供支撑,这一特性仅在宝马7系和S级等高端车型上配备。
动力配置上,该车搭载了双电机,总功率高达495kW。借助Boost功能和弹射起步技术,它能在2.78秒内完成从零到百公里的加速。即便车速达到100公里每小时,只需轻轻踏下加速踏板一半,仍能感受到仿佛有人从后方猛地推了你一把的强烈推背感。
在驾驶模式上,小米SU7提供了对前后轮动力分配、转向以及底盘软硬度的无极调节功能。正如雷军在预发布会上所夸耀的,这款车型拥有高达“16.8亿种”的驾驶模式选择。
对于这个数值的具体计算方法我并不十分明了,然而,它确实能够借助“六边形”这一设计,将多个驾驶方面的信息直观地呈现于中控显示屏上,这一点确实值得称赞。
通常情况下,那些造车经验不足的新兴品牌,由于经验不足,往往会在驾驶性能上显得较为薄弱。这种情况,只有等到软硬件都进行同步升级(通常已是新一代车型的推出),才能得到有效改善。
在小米SU7上,这个缺陷并未出现,反而转化为了它的优势,这一点确实让人感到意外。
然而,一旦你了解到制造小米SU7背后的关键人物,必定不会再感到惊讶。
这个人,就是胡峥楠。
曾是吉利研究院前任领导的他,在2021年合约期满后未选择续签,转而投身至小米集团旗下的投资和融资平台——顺为资本,对外公开的职务是“小米汽车高级顾问”。
审视胡峥楠在汽车领域的二十余年职业生涯,不难发现,诸如比亚迪F3、哈弗H6、吉利博越等销量超过百万的畅销车型,均出自他的精心打造。而领克所采用的CMA平台,以及极氪和吉利银河引以为豪的SEA浩瀚架构,亦是在他的主导下成功研发。
这两款SEA浩瀚架构中的核心车型,分别是极氪001和极氪007(诸多疑问或许就此消解)。
据网络消息,胡峥楠在告别吉利,转投小米之际,一并吸引了手下众多能力出众的工程师精英随其前往。
胡峥楠为何没有直接投身小米汽车,却选择了加入顺为资本?这背后或许是为了规避竞业限制。毕竟,从表面上看,他之前从事的是技术工作,而现在转向了资本运作,这样的转变似乎是合情合理的。
(网传的小米汽车管理架构,甚至都没有出现胡峥楠的名字)
尽管小米汽车表面上仅授予胡峥楠“顾问”的头衔,然而实际上,有很大可能性表明,小米SU7这款车型是在他及其团队的大力参与和精心制造下诞生的。
胡峥楠在微博上发布的记录显示,无论是小米SU7在吐鲁番的夏季测试,还是漠河的冬季测试,他都亲自参与了。此外,他频繁地驾驶SU7在海天马赛车场进行赛道驾驶,以测试车辆的性能极限。
胡峥楠在小米SU7的塑造过程中,其地位与影响力堪称仅次于雷军,这样的评价应当是公允的。
引人注目的是,当去年极氪001 FR车型刚刚面世之际,胡峥楠曾在微博上留言道:“短短五年,众多技术已更新换代至第二代,回想起2018年的情形,与如今相比,真是天差地别。”
这也是为何众多体验过小米SU7的驾驶者普遍觉得,无论是在设计理念上,还是在操控体验方面,这款车型都似乎融入了极氪品牌的独特韵味。
另一方面,自小米SU7预发布以来,已过去了三个月,在这期间,吉利在产品和舆论层面多次对小米发起挑战,这一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吉利与小米之间的爱恨纠葛,还有那位被誉为中国造车界教父的胡峥楠,若各位对此感兴趣,社长将在后续文章中深入探讨,与大家详细交流。
03. 锦上添花:智能化
雷军提出,通过打造涵盖人、车、家在内的全方位生态系统,能够实现米家生态链的完整闭环,这正是小米公司踏入汽车领域的原因所在。
车与手机的高度互联互通,目前行业里小米和华为两家是标杆。
若深入探讨,若要实现车辆、手机与智能家电之间的无缝连接和协同工作,在整个行业中,唯有小米具备这样的能力,即便是华为也难以胜任。
在我看来,虽然“好看”与“好开”是前两者的亮点,但小米SU7的生态系统和互联互通功能,至多只能算作一个额外的优势,并不能作为促使消费者购车的主要动因。
在发布会上,雷军通过视频向观众展示了这一创新功能,车辆能够操控空调、灯光、窗帘等家居设备,并且能够通过设定“回家模式”来自动启动多个设备,整体看起来确实十分炫酷。
然而,稍加思考便可知,只需花费一千多元就能购买一部红米手机,何须额外投入呢?
即便不使用小米品牌的手机,只要在安卓或iOS系统上下载米家或小爱同学应用程序,也能达到相似的功能体验。
小米SU7在小米构建的全方位生态系统中,其车辆在独特性方面暂显不足,未来小米团队是否能够创造出更深层次的联动机制,尚待观察。
后排配备了苹果iPad,这一设置不仅能够操控空调、音量调节和座椅调整,还支持CarPlay等功能,对苹果用户来说非常贴心。这样的配置相当出色,而雷总对竞争对手的宽容态度和宽广视野,确实值得称赞。
此外,小米SU7在城市导航辅助驾驶(NOA)领域,4月份启动了内部测试,5月份在十个城市范围内开始提供服务,而8月底全国范围内推广的计划虽然已经确定,但相较于已经实现全国范围全面开通的小鹏和华为相关产品,目前仍存在一定的进度滞后。
尽管小米SU7这款产品由科技巨头推出,其智能程度已超越市场上大多数同类产品,然而,它仍有相当大的改进潜力。
在已经支付大额定金并锁定订单的小米SU7用户群体中,究竟有多少人是因为其娱乐功能,还有那复古风格的物理按键和半隐藏式的门把手设计而作出购买决定的?另外,又有多少人是看中了SU7作为家庭智能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进行预订的呢?
相信前者的数量肯定远超后者。
04. 重大漏洞:雷军少发了一个配置?
说了这么久,现在终于可以谈及文章中提及的,小米SU7最显著的缺陷了。
小米SU7仅推出了三种配置选项,它们是基础版、专业版以及顶级版,对应的售价分别为21.59万元、24.59万元和29.99万元。
标准版与Pro版均为400V单电机配置,其升级的核心配置包括:电池容量提升20度,纯电动续航里程额外增加130公里;此外,还配备了激光雷达,具备城市领航功能。
值不值这3万块钱,就各花入各眼了。
售价29.99万元的Max版本,尽管其续航能力比Pro版本略逊30公里,却额外配备了800V的超快速充电功能、56英寸的抬头显示系统、空气弹簧与CDC减振器的组合,以及仅需2.78秒即可实现百公里加速的双电机系统。
就性价比而言,我个人觉得Max版本最为出色,紧随其后的是标准版,而Pro版在性价比方面则显得不够突出。实际上,Max版的意义在于与Model 3在同一价格区间内进行竞争,力求在各项数据上实现超越。
观察小米汽车的生产计划,不难发现优先生产的确实是标准版和Max版,而Pro版则排在最后。
小米SU7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800V电压技术和双电机四驱系统被强制组合在一起!
需知,这款配备双电机的车辆仅需2.78秒便能展现其惊人的速度,它绝非普通人所能轻松操控。事实上,许多蔚来车主出于对家人驾驶体验的顾虑,特意手动调整至7.9秒加速的更为舒适的驾驶模式。
特别是在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等较为拥挤的都市,单电机版本已经足够使用,然而标准版以及Pro版却都采用了400V的电压,并没有推出配备单电机后驱和800V超充的版本,这实际上相当于减少了一项配置功能!
在发布会上,雷军创造性地提出了“超级400V”这一概念,同时展示了一项令人瞩目的数据——充电仅需15分钟便可实现续航350公里,以此证明标准版与Pro版的充电速度并不逊色。
具体计算后可知,Max版本在800V电压下充电仅需15分钟,即可实现510公里的续航里程,这表明其充电速度相较于400V版本提升了近50%,两者之间的差距相当显著。
尽管标准版和Pro版的电池续航能力都很出色,初始续航可达700公里,但对于那些无法在家中充电或是频繁进行跨城旅行的人来说,公共充电设施的使用则成了必然的选择。
对于他们来说,补能效率更为重要。
而这,恰恰给了其他友商反击小米SU7的机会。
在当前市场上销售的纯电动轿车中,诸如极氪007、银河E8、智界S7以及阿维塔12等,均为800V电压等级的车型。
未上市的Xpeng P7中期版本,以及众多品牌新推出的纯电动轿车,只需实现全系列800V电压标准,并稍微压缩成本,便能具备在单项性能上与小米SU7相媲美的实力。
瞧瞧,已经有人开始行动了!
对小米而言,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相当简便,只需在Pro版本与Max版本之间增设一款Plus版本,配备单电机后驱系统及800V电池技术,至于是否加入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抬头显示功能,则并不影响其本质。
参照何小鹏过往的分享,若车辆从400V升级至800V,其成本将额外增加约两万元。
也就是说,这款采用单电机后驱和800V技术的小米SU7 Plus,其定价在26万元附近,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都是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价位,并且能够满足更多人的实际用车需求。
自然,雷军或许早已洞察到了这一点,这些漏洞并非偶然,而是有意为之,将单电机后驱+800V版本定位为最终的杀手锏。
依据现有的订单信息分析,小米SU7的热销已成定局,其产能饱和恐怕需耗时整整一年,当前这个缺陷暂且搁置也未尝不可。
待订单处理至较为理想的状态后,我们再将配备单电机和800V技术的车型推出市场,这样无疑能吸引更多新客户,岂不是一举两得?
05. 写在最后
在整场发布会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小米所瞄准的对手实际上仅有一家,那就是特斯拉的Model 3。
至于与保时捷Taycan进行对标,这实际上也是近年来我国品牌惯常采取的策略。它不仅彰显了我们在某些领域已经赶超了标杆车型,同时也映射出我们无限的梦想与追求,更是在无形中提升了自身的档次……
在2020年特斯拉成功实现国产化之际,我们曾撰写了一篇名为《降至29万元大关!特斯拉的降价之战正式开启》的文章,该文引发了众多读者的强烈反响。
此后众人皆知,Model 3凭借其实力和销量,已然成为全球纯电动轿车的典范。
正因为其作为典范,其影响力亦显现于任何定位相近的新车型都难以避免地与之进行对比。此外,无论该标杆车型价格下调或上升,它总能引领整个市场的走向。
雷军引领下,小米SU7在多方面与特斯拉Model 3展开激烈竞争,旨在将原本属于Model 3的纯电动轿车标杆地位,转变为小米SU7的。
虽然从目前来看,整个汽车市场确实已经被SU7引爆了。
但,小米汽车仅仅只成功了一半。
除了之前提到的“大定”和“锁单”事件,以及单电机800V车型供应不足之外,小米汽车还需面临产能提升、首批用户质量反馈处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建设、充电设施优化等一系列挑战。
更不用说其他同行企业了,尤其是那些受邀参加SU7发布会现场的嘉宾,还有那些未能受邀的同行,他们绝不会束手就擒。
他们不仅将重新设定产品的价格策略,而且将借鉴小米那种极具影响力的营销手法,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优势。
小米汽车的问世,将彻底改写我国汽车产业的意识形态,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走着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