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小米汽车的报道频传,尤其是韩国现代汽车收购小米SU7进行研发的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往昔岁月,自主品牌往往通过购置外资品牌的车辆进行深入剖析与效仿,例如比亚迪的掌舵人王传福就曾透露,在汽车制造初期,他让工程师对奔驰S级轿车进行了拆解和研究;同样,长城汽车的领导人魏建军也曾公开表示,为了打造出优质的魏牌高山车型,长城汽车特意购入了5辆丰田埃尔法进行深入研究。历经数十年汽车制造经验的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现代集团,对崭露头角的小米汽车进行了深入研究,此举令众多网友感叹“时代真是变了”。
小米汽车无疑是近期造车领域新势力中的佼佼者,其首款车型小米SU7自上市以来,仅15个月便实现了超过30万辆的交付量,创下了新势力车型销量新纪录。目前,现代汽车对小米SU7的购买并运回韩国总部进行研究的具体目的尚不明确,但据相关报道,小米SU7的显示结构以及信息娱乐系统与现代的Pleos Connect系统颇为相似。
外资车企并非第一次对中国品牌汽车进行研究,先前,日本名古屋大学的学者对五菱宏光MINIEV进行了拆解分析,试图揭示其低价策略的秘密。研究结果显示,五菱宏光MINIEV的成本总计为48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69万元,而每辆车的利润仅为88元人民币。按照日本现有的供应链体系,无法生产出价格如此低廉的电动汽车。丰田汽车亦曾采购比亚迪的多款产品进行剖析学习。日经BP出版社更是将比亚迪海豹的拆解资料整理成册,专门提供给汽车领域的工程师们阅读,每套售价高达8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5万元。
去年一月的特斯拉财报电话会上,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指出,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极高的竞争力,且有望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显著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无疑是得益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均突破了千万辆大关,具体数字分别为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而且这一产销量已连续10年稳居全球首位。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导致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不断下降。据中汽协的统计,2020年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超过了60%,然而,到了2024年,这一比例骤降至31.5%。进入今年6月,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在市场上的渗透率仅为5.3%,与自主品牌的75.4%相比,两者之间的差距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