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时尚圈最受瞩目的产品除了Labubu,就是小米YU7了。YU7一经推出,短短3分钟内预订量就达到了20万台,1小时内更是突破了28.9万台。18小时过后,小米YU7的锁定订单数超过了24万台。这个销量表现非常惊人,相当于许多新品牌一年的销售总量。
超出预期的市场反响导致长达半年的供货延迟,个别店铺每日试驾登记队伍排至深夜三点。与此同时,二手车商场上出现溢价转售风潮,极氪、蔚来、智己等企业迅速实施“抢先”方案——给予小米客户五千元定金优惠,针对因等待情绪波动而犹豫的意向客户。一场因关注度激增而爆发的订单竞争,正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趋向激烈化。
现象级爆单:年轻人抢购小米
最新款汽车面市以来,国内多个城市的小米汽车销售中心持续出现购买高峰,场面十分火爆。前天,笔者前往大悦城(000031)的分店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展车周围挤满了顾客,想要预约试驾的人必须加入排队队伍,并且还要与其他预约者共享试驾车。
7月2日,小米汽车官方应用公布信息,小米YU7标准版完成预订后,最短需要58至61周才能交付,PRO版本为51至54周,MAX版本则只需38至41周,时间跨度在9到14个月之间。也就是说,若现在支付5000元预购小米YU7,最早也要等到明年3月才能取车。
我们店铺里一名员工就卖出了120多台,工作一直很繁忙。其中,标准型最受关注,预定的六成以上都是标准型。据了解,YU7是小米推出的首款SUV车型,总共设计了三个版本。标准型起售价为25.34万元,PRO型起售价为27.99万元,MAX型起售价为32.99万元。
YU7自从公开亮相,就因为外形和“法拉利”非常相似,一直承受着被指责抄袭的压力,不过它进入市场之后,所展现出的热烈反响,依然可以证明它准确地理解了顾客的期望。
同价位其他品牌车型,具备800V平台、长续航等这些宣传的配置,小米在这方面并不具备独特性,唯独颜值,在国产品牌中难以寻觅相似者,一位在互联网大厂工作的用户,将此作为选择小米汽车的核心原因,向记者说明,业内专家也指出,小米汽车的车身配色广受市场欢迎,其在漆面工艺上的投入,显著提升了车身的档次感,并赋予了其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另外,媒体人员当场注意到,到访车辆的人群以青少年为主,他们当中不少人已经归属于“米粉”群体,并且曾经使用过小米旗下各类配套设备,包括移动电话和家用智能系统。
订单流转催生灰色市场
友商“补定截胡”争抢客户
在这场以财富为赌注的喧嚣争夺里,急躁不安者与从容不迫者之间,界限日益清晰。
等待时间少说也有十个月,部分已付定金的人要求退还押金。小米汽车方面回应称,缴纳定金之后,客户必须自行锁定订单。在一天之内,可以自由调整车辆选项;一旦超出一天,订单会固定下来,预付的款项将不予退还。
面对将近一年的漫长等待,一些性子急的顾客决定取消订阅,或者想办法让订单提前处理。“明年就要缴纳购置税了,如果拖到明年,损失会很大。”一直留意国家补贴政策变化的刘女士说出了她的忧虑。
记者在闲鱼、转转等平台查到,输入“小米YU7订单转让”进行检索,立刻显示出数百条相关内容,转让的标价大多位于5000元到10000元这个范围之内。黄牛转售订单的情况也很突出,最贵的转手费用高达2万元。
解决交付难题需要依靠生产能力,据了解,小米目前仅有的北京亦庄一期工厂,最初规划的年产量为十五万辆,在2024年6月启动了双班制运营,使得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去年推出的小米SU7仍然积压着许多订单需要完成交付,为了应对两款车型的交付压力,任务依然艰巨,有消息透露,小米汽车第二期工厂的建设工作已接近尾声,第三期工厂的筹备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中。
近期市场出现波动,蔚来、阿维塔、极氪、智己、鸿蒙智行等企业纷纷针对已预订小米YU7等品牌汽车的用户,推出转向购买自家产品的退订退款措施。这些公司承诺,若消费者变更选择,可获得一定补偿。具体来说,蔚来和阿维塔采用车辆价格抵扣的形式,提供全额退款,而极氪则给予一定数量的积分奖励。一位汽车行业内部人士透露,这类退订退款活动确实存在,不过仅限于经销商层面实施,并非由厂家统一制定的政策。
当前形势下,米粉的信任度面临严峻挑战。虽然小米 YU7 开售时预订反应热烈,但由于供货时间过长,加上行业竞争异常激烈,最终销售成绩难以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