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发布后销量火爆,短短18小时就接到24万辆订单。不过生产进度缓慢,标准版需要57到60周才能交付,Pro版是50到53周,Max版也需37到40周,导致一些今年预付定金的车主要等到明年才能提车。漫长的等待时间使部分消费者感到懊恼,竞争对手则抓住机会抢占市场份额。智己、蔚来、极氪这些品牌针对预购YU7并支付定金的车主推出了特别回馈,例如蔚来、阿维塔采用价格减免的方式,极氪则发放会员积分,另外一些地区还提供了其他形式的让利措施。针对竞争对手的所谓“抢购”言论,雷军在视频通话里反驳,指出对方部分说法存在偏差、恶意中伤实非必要,认为各家产品都有其独到之处,关键在于清晰展示自身产品的长处。雷军承诺将全力提高生产效率,希望消费者能够给予更多时间。他主动宣传其他品牌车型,包括小鹏G7、理想i8以及特斯拉Model Y。根据7月1日的资料,小米汽车在6月份交出了超过2.5万台的佳绩,在新品牌里位列第四,今年上半年累计交付量超过15万台,这个数字超过了去年的全年总和。为了抑制投机行为,小米汽车制定了购买规则,要求新车交付后24小时内,现车和定制车型每人限购一台;客户在支付定金后的168小时内可以调整配置,超过168小时后订单将最终确认,定金将不予退还。针对六月份YU7发布会后一些已购用户提出更改配置的要求,雷军宣布从七月六日上午十点起提供临时调整服务,不过调整配置之后需要再次参与排队等候,雷军还分享说小米YU7的购买者平均年龄在三十三岁左右,女性用户的比例为百分之三十,而苹果iPhone的持有者比例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二点四,小米YU7的热销现象也引发了一些问题之前“赛道上刹车片着火”的事情引起广泛关注,官方回应称在极限条件下属于正常物理反应,汽车性能和安全性没有严重隐患。最近小米YU7“首次碰撞”事件成为热点,大量事故画面传播,其中一辆白色YU7被埃安Y追尾,车损不大,证明产品品质良好。新车刚发售时出现碰撞事故很正常,主要是因为驾驶者对车辆操控不熟练,喜欢寻求强烈驾驶感受,加上小米汽车备受瞩目容易让小问题显得更突出。接连“热搜事件”推高YU7热度,最终评价还看车主。
这篇文章是借助人工智能程序制作的,只能当作一种参考,并不是投资指导,应用时产生的后果需要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