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再次以极快的销售势头让汽车行业感到震惊。2025年6月26日,小米的第一款SUV汽车YU7开始售卖,仅仅过了3分钟就收到了20万辆的预购定单,这个成绩非常惊人。1个小时之后,预购数量增加到了28.9万台,这个数字打破了中国汽车销售的最高记录,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不过,在那些令人瞩目的销售额之下,小米正遭遇一个棘手的难题——怎样把成千上万张购买单变成真正的出货量。
YU7在销售数据上展现出卓越的行业地位。它的业绩远远领先于小米首款车型SU7的同期记录,后者在上市后24小时内获得了8.89万台的首单。YU7的单日订单量已经逼近小米汽车年产能的上限,这个上限为30万辆。尤为引人注目的是,YU7仅用了3分钟就完成了SU7耗费了27分钟才达成的5万台预订目标。与特斯拉Model Y直接竞争的产品相比,YU7单日订单数量已经超过了Model Y在中国市场前五个月总销量的一半,即12.66万辆,这充分体现了它巨大的市场影响力。
用户成分剖析表明,YU7吸引了多种多样的购车者,包括家庭客户、科技领域的意见领袖以及少数倒卖者,二手市场上YU7的竞拍价格已经达到2000元到10000元之间,这从小米发布的资料中可以证实该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极高,充分证明了YU7“顶级高性能SUV”的定位十分精准,它既满足了家庭用户对宽敞和便利性的要求,同时也吸引了注重驾驶体验和智能科技的年轻群体。
小米的品牌影响力与推广手段也是YU7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SU7已经累计销售超过二十五万辆,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声誉,再加上雷军个人在公众中的知名度,为YU7创造了坚实的信誉基础。
YU7创下销售记录,这背后潜藏着生产能力不足的难题。小米汽车目前仅在北京亦庄设有一家制造基地,最初设定每年能生产三十万辆汽车,尽管工厂超常规工作,2024年实际制造了二十四万辆,已经远远超过了预设的产量。即便如此,面对SU7累积的将近三十万辆待交付车辆和YU7又新增的二十多万辆订单,小米的生产系统显然已经难以承受。根据网站信息,SU7最短也要花上三十三周才能出货,至于YU7虽然保证“下单后一至五周就能拿到”的“即提模式”,但专家们普遍认为,有部分消费者可能得等到二零二六年才能把车开走。
供应链状况与生产环节的难度持续上升,导致生产能力面临更大挑战。YU7和SU7虽然基于Modena平台打造,但YU7车型在构成上,绝大部分零件都进行了全新设计。因此,这两种车款在生产线调整和制造流程方面,有着明显不同,这极大地提升了逐步提升生产效率的挑战性。根据供应链方面的情报,负责为YU7提供联合电子电驱系统的制造企业已经启动了全天候的三班制生产模式,这家通常每月能生产1.5万个单元的供货方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首批两万个EDS2.0电驱系统的供货任务。类似的紧急生产计划正在全国12个省份的37家关键供应商中同时推进,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滞后都可能导致最终的整体交付计划受阻。
小米的厂房扩充方案正在快速落实,不过暂时无法满足当前需求。第二座厂房虽然于2025年4月通过验收,计划7月正式运营,但实际产量增长需要过程。第三座厂房的土地交易虽然6月19日已经成功,但建设工作尚未启动,至少要再过一年才能产生效益。依据小米的“三年三工厂”发展蓝图,预计到2026年能够实现年产量达到一百万辆的水平,然而2025年面临的产能难题已经无法避免。小米汽车计划在六月份结束前成功建立起YU7的供应链体系,力求在产品发售初期每月能够生产超过八千辆,不过这一产能指标面对巨大的订单需求来说,依旧显得力不从心。
延误交付的隐患日益加深,去年SU7启动交付之际,生产周期便激增至32至40周,致使众多客户取消订单,甚至转向其他品牌。YU7若步其后尘,不仅会破坏用户满意度,更会危及小米汽车精心构建的市场声誉。
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YU7的火爆表现反映了智能电动车市场的重要变化:人们不再只关心车辆的行驶距离,而是更加重视整体的智能感受;消费者也不再默默接受厂家预设的产品方案,而是积极追求能够体现自身特点的定制化选择。
必须指出的是,YU7的迅速崛起揭示了中国购车者态度的重大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多个方面,传统品牌附加值的吸引力正在逐步消退,产品性能与用户感受成为购买关键因素,对国外品牌的盲目追随逐渐被对国产优秀车型的认可所取代,这种消费观念的更新为中国汽车制造商带来了难得的上升通道,而YU7正是抓住这一契机取得成功的典型范例。
写在最后:
YU7的强劲起步固然令人鼓舞,但小米汽车要达成持久稳定的成就,依然面临诸多考验。首要的是生产与交付的艰巨任务。面对将近三十万的积压需求,小米必须有效统筹首期制造基地的满负荷作业、二期制造基地的迅速提升以及供应链的可靠维护。雷军保证会加快三期制造基地的推进,不过短期内生产难题无法彻底解决。如何合理调配SU7和YU7的生产能力,防止交货期延误造成客户离开,是小米在2025年下半年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