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款新型汽车的面世引起了广泛关注,杭州的俞女士表示,尽管她并非该品牌的忠实拥趸,还是在发布会次日果断预订了一辆。
后来揭示,预计的交货期限需延后约莫一年,这一情况与她从销售人员那里所获得的信息存在出入。
俞女士表示,尽管她并非所谓的“米粉”,但他们对这款车型却持高度认可的态度。销售员提到,许多人都是未看车就直接下单,而她却坦诚自己是为了真实购车而来,因此她坚持要试驾。于是,销售员立刻便约她进行试驾。
俞女士透露,她先前就对小米的汽车产品有所关注,鉴于她有意向购买一款SUV,因此她持续保持着观察的态度。
6月26日,小米YU7宣告面世并投入市场,翌日夜晚,她便与家人一同踏入了位于杭州拱墅区的吾悦购物中心内的小米之家。
俞女士表示,小米这次的试驾活动异常热门,每位试驾者仅被分配了10分钟的时间。坦白讲,我购买车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日常的上下班出行和城市内的短途移动,对于性能方面并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因此,对于车辆内饰等方面的需求,以及驾驶时的整体手感,基本能够满足我的需求。此外,我的家人也进行了试驾,他们也认为这样的体验是可以接受的。我与销售展开了一场持续约15分钟的深入交流,详细询问了小米当前的产量状况,以及年底前实现交付承诺的可能性。销售当时向我保证,年底前提车应当不成问题,成功率达到80%至90%,尽管他没有给出100%的承诺,这一点我也能理解。
俞女士对80%至90%这一数据持有一定程度的疑问,于是她便向销售人员做了进一步的咨询。
俞女士:于是她询问了小米当前的产量情况,销售员回应称小米现有两家工厂,每家工厂的月产量达到三万辆,总计六万辆每月。此外,第三家工厂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交付可达三十万辆,应该没问题。然而,在得知这一数字后,我心中又生出了新的疑问,我提到你们在网上公布的销量已达二十八万辆,我这里还有一张截图,可能是网络上流传的那种。我设定了仅2万的窗口,他直言希望十分渺小,声称该图表系伪造,并断言所有非小米官方发布的资料均为虚假信息。随后,他进一步阐述,认为这个数值很可能是因为定金未锁定订单所致,并就此现象作出了一系列说明。
记者对小米汽车的官方公众号进行了调查,发现6月26日晚,恰逢小米YU7正式发布之际,该公众号发布了一则消息,内容提到“小米YU7的预订量在1小时内便突破了289000台”。
27号下午,一条推文透露“小米YU7自开售18小时后,订单量已超过24万台”,而在27号晚上9点57分,俞女士预付了5000元定金,该车辆的总价超过了26万元。
俞女士表示,她回家后立刻预订了一辆配备标准配置的寒武岩灰车型,并额外加装了一台冰箱,支付了5000元费用。然而,当她第二天启动程序时,惊讶地发现交车时间竟然是第52至55周。实际上,在订购过程中,包括锁定订单的各个环节,均未有任何关于交车时间的显示或提示。因此,她立即联系了销售人员,销售人员也表达了他的困惑。这已经超过了半年,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一年,因此我认为那位销售在售前向我所说的所有内容都是虚假的。
俞女士提及,销售人员在现场直接告知了提车时间及生产产能等相关信息。后来,当她发现预计的交付时间过长时,便通过微信将这些信息复述一遍,并再次向销售人员进行了咨询。
对方表示,车辆将于8月份开始交付,目前生产工作正在进行中,同时强调一旦订单锁定,将无法进行退款操作。
俞女士表示,我们还是希望尽快提车,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在购置税的相关政策上,获得年底提车时应有的优惠。实际上,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取消订单并非我们所期望的结果,但在我看来,这已经是我们所能接受的最低限度了。
踏入店面,现场的主管人员记下了记者的通讯信息,承诺将此事上报至公司。
杭州拱墅吾悦店的小米之家蒋店长表示,关于这个问题,我目前不具备代表小米作出回应的权限,我能够做到的是将您的意见记录下来。
截至发稿,记者没有收到小米方面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