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当前的精神世界常遭遇的难题或许正是:接连不断的挫败、挑战和压力,使得他们深感焦虑不安。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00后来说,他们首先得应对“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挑战。而对于已经工作数年的90后和80后而言,他们同样因为“中年危机”而心生忧虑。
从“佛系”和“躺平”观念,再到“摆烂”态度,这似乎已演变成应对各种内卷和压力的最优选择:能选择躺平便躺平,能选择摆烂便摆烂。
于是,在短时间内,“躺平”成为一种全面的概括——遭遇人生低谷时,先选择放松身心,然后彻底放弃,暂时逃离外界压力,蓄积力量后重新出发。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人生低谷只能通过摆烂翻盘吗?
人生低谷,能摆烂吗
当一个人陷入人生低谷之际,选择放弃抵抗,这实际上是一种合乎情理的常规做法:首先,他们选择放松身心,以缓解来自内在和外在的压力;接着,他们进行休整,以便恢复充沛的精力。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在目睹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屠杀事件之后,于其关于集中营生活的记述中,提出了一种关键的心理治疗方法——积极生活态度,亦即“笑对人生”。
他观察到,面对极端的苦难,人们会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一种是无力的消极应对,另一种则是积极乐观地主动应对。弗兰克尔提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观点——“心理抵抗力”,这指的是抵御灾难的能力。这种心理抵抗力的形成,主要源于两个方面:自我实现和生命的意义。
换句话说,若你面对无法更改的客观现实,你所能做的便是调整个人的心态。以一份你并不喜欢的工作为例,你大可将每日的劳作视作一份珍贵的赠予。只要你能从中发掘出价值与意义,那么你的内心便拥有了抵御困境的力量。
由此可见,在人生低谷阶段,选择放弃努力、沉溺于安逸、或是松懈自己,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减轻压力,让自己先过渡到一个较为轻松的境地。否则,若开始深思和采取行动,只会让人陷入更严重的自我怀疑、焦虑和抑郁的泥潭。
然而,问题在于,若持续陷入这种“自暴自弃”的困境,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实现自我突破。反而,个体可能会因此失去自我方向,最终陷入一种停滞不前的僵局,无法继续前进。
这也是为何有人会感慨:在人生的低谷期,最危险的行为莫过于彻底的放纵,无所事事。因为一旦放松到了极致,便会陷入懈怠!缺乏目标、缺乏激情、缺乏动力……对未来的美好毫无期待!
因此,在人生低谷阶段所作出的决定至关重要。然而,单纯地沉沦、放弃努力、懈怠放松,并不能算作有效的解决之道。这样的态度实际上对解决面临的问题毫无益处。
人生低谷,如何翻盘?
人生低谷期,到底该怎么破局呢?
社会学家曾言,身处低谷实乃因身处高峰之巅。因此,首要之举便是向山下迈进。接下来,为自己设立一个目标——重返山腰。再之后,赋予自己一个动力——为日后攀登更高峰做准备。最终,付诸实践——每一步都需稳健前行!
简言之,便是从宏观角度对难题予以轻视;在微观层面则以轻松姿态应对。具体而言,可概括为四个词汇:敷衍了事、消极应对、自暴自弃。
第一阶段:糊弄自己骗自己
研究显示,人们往往在不经意间为自己构建了一座“心灵牢笼”,这使得思维与行为变得僵化。要想摆脱这种“心灵牢笼”,我们需学会与自我达成和解:正视现实却不回避;接纳失败却不自我否定;容许犯错却不重复错误。
第二阶段:摆脱外部压力找回能量
摆烂实际上是一种简化生活的策略,它意味着削减那些无谓的社交往来、日常琐事以及消费习性,从而使自己能够暂时摆脱外界纷扰和压力的侵扰。在此过程中,还需积极探寻那些能够激发个人正面情绪和创造力的兴趣或活动,借此来滋养和提升自己的身心与精神境界。
唯有先充实自身的能量,方能具备充足的力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第三阶段:重整之后再次出发
在你历经人生低谷并成功走出之后,紧接着的任务便是确立一个崭新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或许在这次的经历中,你将变得更加慎重和勤奋,摒弃了盲目的冲动;或许你将学会淡然对待某些事物,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你所热爱的领域中;又或许你将实现更为卓越的成就......不论结果如何,只要你能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态,那么在人生的旅途中,无数的可能性将始终伴随着你。
与其称之为“摆烂”,不如说是为了在艰难生存中寻找一个借口。人生处于低谷的时期,其存在意义在于警示你——若你轻易便能抵达目标,那么后续的人生道路将一帆风顺。唯有那些历经无数次挫折的人,才会更加珍视每一次重新站起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