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的调查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或许许多人对此有所耳闻,他们可能知道一些关于他的“不光彩”传闻,然而实际上,许多所谓的丑闻并未得到官方的确认。
他的争议确实颇多,然而他所成就的实属非凡,不妨说,是有了释永信,少林寺才得以发展到今日之盛,他无疑是这个新兴商业帝国的领军人物。
为什么说释永信开创了新少林?他都做过哪些厉害事?
念经也不妨碍做生意
有人踏入佛门以求得宁静,然而少林寺的住持释永信却将纷繁复杂的人间烟火引入了山门。他在少林寺度过了四十余载,担任方丈一职长达二十六年,但在众多人的眼中,他却成为了史上最不像方丈的方丈。在他袈裟的掩饰下,并非是金光闪闪的佛法,而是一位商业巨子。
释永信将佛教圣地的本质彻底颠覆,转化为一个追逐名利的地方。观察他大胆的改革举措,不难看出他对少林寺的未来抱有商业化的憧憬。他不遗余力地将少林文化和武术推向全球,深谙人际交往之道,且对商业经营尤为精通。
2008年,他与马云同席共餐,那时的马云正意气风发,向其倾述自己创业过程中的种种艰辛与困苦。他们互相分享着奋斗的艰辛,这样的交流也使得他们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据传闻,在那次早餐会之后不久,少林寺官方在淘宝上开设了名为“少林欢喜地”的店铺,一时间声名鹊起。
最初仅是售卖佛珠、禅垫等物,随后禅茶、功夫鞋、文创盲盒等商品也纷纷加入,销售额随之迅速攀升,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成为了消费的对象。可以说,释永信彻底洞察了消费者的需求。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方丈与商业巨头们品茗闲谈,并不仅仅是为了空谈理论。
若将商业化视为释永信所运用之“手段”,那么他广泛的人脉网络实为他的“精髓”,他深知商业化的核心所在——首先需具备影响力,而名人的影响力,无论是现今还是过往,都展现出非凡的效果。因此,释永信广邀各界人士,齐聚于自己的道场之中。
蔡志忠,这位漫画界的泰斗,其一生笔耕不辍,描绘了众多先贤的思想。然而,步入晚年的他,却对少林寺情有独钟。自2006年受邀参与“少林论禅”活动以来,他频繁造访此地,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畅谈数日。他曾在玩笑中透露,年迈之时愿剃度为僧,即便离世,也希望能在少林寺安息。
2020年,蔡志忠这位73岁高龄的文化名人,在少林寺的藏经阁毅然剃度为僧,取法号“释延一”。此次剃度仪式由方丈亲自主持,蔡志忠正式皈依佛门。自此,人们纷纷议论,或许文化人士的终极归宿便是少林寺。随着蔡志忠的加入,少林寺的“IP”再度声名远扬。
关注度持续攀升,释永信接待的来宾层次越来越高。释小龙的父亲与释永信有着深厚的交情,释小龙在两岁时便被带到释永信面前行拜师礼,从而得名“释小龙”。三岁时,师父带他外出访问,媒体对其誉为“少林神童”。五岁时,他凭借一部《笑林小子》一夜成名,声名远播至大江南北。
“少林寺”这三个字,经过这位憨态可掬的武艺少年之手,从宗教领域跃升至大众视野,少林寺也因此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释永信巧妙地运用娱乐化手段,将少林功夫这一金字招牌推广至全国。
他渡了“疯狂”,也渡了流量
提及收纳文化名人以及培育童星尚在常理之中,然而,他与“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之间的相遇,却堪称独一无二。2014年,李阳因涉嫌“家暴”事件而陷入舆论漩涡,却意外在微博上晒出自己剃度为僧、拜释永信为师的图片,此举顿时引发舆论哗然,剃度为僧竟意外地成为他洗清污名的绝佳手段。
将这名带有“污点”的人物引入少林,引发了世间的广泛讨论。然而,自从李阳皈依佛门,他确实变得“老实”了许多。他在少林寺定居,法号“延依”,每日凌晨四点便起床参与早课,餐食仅是碗底的清淡粥水。当时甚至有传言称,他在寺中教授小和尚们学习英语。
这一点让人颇感意外,李阳居然成功抑制了自己的“狂热”,然而这无疑也是为少林寺做了一次“宣传”。他携带着人气和争议踏入少林寺,人们的注意力便随之集中到了那里。而他最终变得平静,这难道真的是“佛法”的魔力?
然而,释永信的棋盘远超我们的想象。这些粉丝关注,对他来说,不过是提升知名度的一种策略。他的雄心早已超越了国界,他渴望走出国门,寻找更广阔的舞台。以俄罗斯总统普京为例,普京大帝可是个著名的武术爱好者。
总统大人莅临少林寺之际,方丈释永信以最高礼遇接待,并全程陪伴左右。他深知普京总统对实战搏击情有独钟,因此特地安排了铁砂掌、鹰爪功等硬功表演。年仅八岁的小武僧挥洒拳法,气势如虎,普京总统观之,兴奋不已。
有传闻称,在告别时,释永信向普京赠送了一本少林派的武术秘籍。尽管关于赠送秘籍的真实性尚无定论,但这次会晤无疑将少林寺的国际声誉推向了新的高度。
方丈室的门,到底向谁开?
声名鹊起、宾客络绎不绝之际,却逐渐有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演员王宝强自幼便踏入少林寺,成为了一名俗家弟子,那是在他8岁那年。正是《少林寺》这部影片点燃了他心中的英雄之梦,然而在那个时期,他仅仅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少年,并未获得方丈的特别青睐和亲自传授。
多年以后,王宝强因《一个人的武林》等影片声名鹊起,终于在除夕之夜重返少林寺,与师傅及师兄们共度佳节,平等地交流心得。然而,不久后他遭遇婚姻变故,人生陷入低谷。少林寺伸出援手,给予他诸多帮助,这一行为让众多人感叹,方丈真是有情有义。
质疑之声随之涌现,这份所谓的“仁义之心”却仅向少数人敞开,一般信众不仅难以获得这份“垂青”,甚至想要一睹方丈尊容亦如登天般艰难。据说,释永信日常办公的方丈室,其戒备程度甚至超过了任何一座寺庙,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他的身份地位非同小可。
然而,这严密的防护确实构成了一道屏障,释永信的行为早已不再符合一位和蔼可亲的僧人形象,他更像是一位社交高手,亦或是一位极其成功的商人。他将少林寺的信仰文化打造成为一个商业帝国,因此,佛与他的距离早已遥远,而释永信与佛的距离更是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