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引言:由于持续进行大量投资,保险资金在2016年的中国股市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保险资金对A股市场起到刺激作用,不过它在提振部分投资者情绪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市场波动,例如导致股价剧烈震荡的短期交易行为,以及公司高层人员频繁变动等情况。“激进”的投资策略,也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和不安,2016年岁末,监管机构多次强调“保险业回归本源”,保险资金也一度调整策略,市场暂时恢复了稳定状态。在持续存在的“资金过剩”状况下,部分研究指出2017年A股市场将仍是保险资金的优先选择,但操作方式将趋于正规化。
险资大战上市公司
本轮险资针对资本市场的激烈角逐,发起者是前海人寿的母公司“宝能系”。自去年下半年起,“宝能系”(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接连取胜,在二级市场大量购置万科A的股票。
到2015年岁末,“宝能系”所持万科A股份累积为22.11亿股,占其总股本的20.008%,从而超越华润,位列万科第一大股东之位。此后,“宝能系”与万科管理层之间的冲突急剧升温,为维护自身主导地位,万科管理层被迫紧急申请停牌,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到2016年7月开头,万科A才真正重新上市,重新上市后,宝能系继续向城下增派力量。7月6日晚上,万科发布通告表示,收到公司股东钜盛华关于持股变动的消息。
2016年7月5号到7月6号期间,钜盛华借助资产管理计划,在二级市场买入公司A股股票7839.23万流通股,这些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710%。这次持股变动之后,钜盛华和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二者合计持有的公司A股数量达到275978.8万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是25.00%。
宝能系开始大量买入万科A,这标志着险资加大投资A股的趋势正式开始。紧接着,安邦、恒大、阳光、国华人寿等许多保险公司纷纷抢先进军资本市场。
2016年11月期间,安邦资产在短短一周内,两次对中建公司发起收购要约,累计增持了30亿股股份,依据安邦资产收购期间中建股票的均价估算,这两次增持行动的总投入突破了200亿元。安邦资产还透露,接下来一年时间里,计划增持的股票数量至少在一亿股,但不会超过三十五亿股,根据公告内容推算,安邦资产完成增持动作之后,其持股比例的最高点能够达到百分之二十一点六七,安邦资产将牢固占据第二大股东的位置。安邦资管与安邦保险之间联系紧密,公告显示,安邦人寿手握安邦资产半数以上股份,具体为52.50%,而安邦保险集团则持有剩余股份,占比47.50%。此外,安邦保险集团还控制着安邦人寿绝大部分股权,比例高达99.984%。
依据同花顺以及上市公司发布的信息,当前保险资金至少投资了六百六十八家上市企业,总共持有约七十一亿股股份。从投资方向分析,房地产业、材料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是保险资金最为偏好的三个领域。
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杰就险资增持行为发表见解,认为险资积极介入上市公司有足够理由:首先,万能险产品导致资金使用代价很大,增加了险资的财务负担;其次,“资产荒”现象让险资投资回报率下降,而收购上市公司能改善资产端收益表现;最后,通过控股上市公司采用权益核算方式,可以确保获得持续的投资回报。
“买买买”困扰A股
这种冲动性购物方式也给A股市场带来了不少麻烦。去年“宝能系”想要掌控万科股份时,就曾与管理层产生矛盾。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公开表示要对抗前海人寿及其关联方。王石明确表态,自己和包括郁亮在内的其他高管都不希望宝能成为公司的主要股东。
王石的话音尚未散去,2016年11月14日,南玻A便召集了临时董事会,并且提交了临时动议,内容是请求审议“由董事陈琳暂时代理董事长职责的提案”。临时董事会一结束,南玻A紧接着就收到了来自董事长、CEO、财务总监以及技术主管副总裁等七位核心高管的离职信。
接着,南玻A再次收到董秘丁九如、独立董事张建军以及杜文君的书面请辞。紧接着,南玻A发布公告,表示12月5日又收到三位监事离任申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南玻已有13位董事监事高管提交了辞职申请。众多高管同时离开,也使得上市公司与前海人寿的争议浮出水面。
2016年11月尾,前海人寿再度将目光投向格力电器,11月30日晚上格力电器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对11月28日收盘后前20位股东名单进行了审查,发现前海人寿在11月17日公司股票重新上市到2016年11月28日这段时间里,大量买入公司股票,使得公司持股比例从2016年第三季度末的0.99%增加到了4.13%,已经排在公司第三大股东的位置上。
格力电器负责人董明珠针对前海人寿的参与,提出明确看法,称若对方是真心投资,身份并不重要,但如果只是借助资金杠杆谋求扩张,对中国而言将是毁灭性的,任何损害实体经济的行径都是不可饶恕的。
恒大人寿的某种操作方式给二级市场带来了显著影响, 短期内参与梅雁吉祥后,该股呈现快速下跌再反弹的形态, 很多试图获取高收益的参与者蒙受了重大损失, 恒大人寿却在此过程中获得了2亿元的收入, 这引起了其他投资人的强烈质疑。
保险资金在内地股票市场的激进行为,已引起监管机构的注意。12月3日早上,证监会负责人刘士余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成员大会上的严厉发言,被认为是对保险资金的监管措施。
公司高层的发言很快在金融圈引起波澜,十二月下旬,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前海人寿)发表公告,说明已经决定不再增加格力电器股份的持有量,同时表示将依据行情变化和投资规划,分阶段减持该公司的证券。
同一天,监管机构公布消息,宣布暂时中止恒大人寿的股票投资委托工作,同时要求该企业进行修正。在此之前,监管机构已经派遣调查团队进入恒大人寿内部,并且曾经停止了该公司通过互联网销售保险产品的业务。
十二月中旬,保监会高层陈文辉强调需处理保险资金股市风险,不仅打算将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额度从四成降至危机前三成,同时准备针对保险资金并购上市公司行为实施多项约束措施。
险资要回归“定海神针”的作用
保险资金一向是A股市场里最可靠的参与者之一,今年却从“压舱石”变成了“紧箍咒”。
建信基金的基金经理陶灿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中谈道,今年保险资金的操作出现了一些偏差。保险资金进入市场有助于推动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这被视为金融体系走向成熟的表现。监管机构应当制定配套的制度措施,对保险资金的投资行为进行科学引导,使其逐步展现出应有的正面效应,从而有效发挥“压舱石”的功能。
重阳投资向21世纪经济报方面说明,中国的股市现阶段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整体持股时间普遍不长,跟风现象较为明显。监管机构着力发展专业投资群体,意图注入稳健、老练的投资思路,促使众多普通投资个体采取理智的投行方式,进行价值型投资,以此减缓股市的剧烈起伏。保险资本因为其资金来源比较固定,投资期限较久,是固有的长期投资方和注重价值的投资者,理当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器”和“压舱石”,这一点已经被海外成熟市场的成功实践所证实。
11月30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一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也发表看法,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市场的快速进步,保险行业收获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保险资金需要在大资管领域及整个金融市场中扮演关键角色,成为稳重可靠的参与主体,并且需要秉持这些原则:首先,要信守长远投资的信条;其次,要信守注重内在价值的信条;再次,要信守审慎投资的原则;另外,要信守依靠专业投资的原则;再者,要信守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则;最后,要信守开拓投资思路的原则。
根据现有信息分析,尽管一些保险机构放缓了收购行动,但整个保险资金投资股市的过程依然在平稳推进。
十二月下旬,保监会公布的二零一六年前十一个月保险数据表明,资产配置总额达十三万一千八百八十九亿一千六百万元,比年初增加百分之十七点三五,其中,投资股票和基金类产品金额为一万八千八百五十二亿三千二百万元,占总资产比重为百分之十四点三七,保险资金在股市和基金市场的持仓已连续六个月增加。保险公司投资股票和基金的资金配置在十月增加了三百二十九亿八千七百万元,到了十一月又增长了二百四十亿六千三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