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9月10日报道,苹果公司当天举办秋季新品发布会,推出了系列新设备,其中一款主打超薄设计的iPone Air厚度仅为5.6毫米,不再配备物理SIM卡,而是改用虚拟SIM卡技术。鉴于国内运营商尚未开展手机虚拟SIM卡服务,这款设备能否在中国大陆地区正常应用引发广泛关注。
关于手机eSIM卡业务,中国电信方面的人士透露,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已向工信部提交了相关申请,审批或许仅剩时间问题,而中国联通的eSIM卡业务可能已获准开展。
值得留意的是,eSIM卡并非一项创新技术,此前三大运营商已对此进行过部署。2022年工信部曾透露,未来会考虑将eSIM业务应用于智能手机。然而到了2023年,三大运营商的eSIM业务全面叫停,业内普遍认为,安全因素是导致该业务发展放缓的关键。另一方面,eSIM技术在智能穿戴等设备上已实现普遍应用。
iPhone Air 图源:视觉中国
苹果eSIM卡手机发布
联通用户或成第一批尝鲜群体
九月份十日那天,苹果推出了好些新设备,其中iPhone air的厚度是五点六毫米,不仅体型纤薄,还完全舍弃了物理SIM卡,改用了虚拟SIM卡技术。
嵌入式SIM卡也就是eSIM卡,这种技术是将SIM卡直接整合在设备芯片里,不再作为独立部件加入设备,人们因此不必再插入实体SIM卡了。和传统SIM卡对比,eSIM具备成本低廉、占用空间微小、设置方便、运行稳定等多项优势。
九月份第十日,红星资本局单独对接了移动通信公司,又联系了联通集团,同时还接触了电信企业。
中国移动表示,接下来将提供eSIM卡办理服务,具体安排会另外公布。中国联通透露,打算在条件成熟时启动eSIM手机服务测试,但现阶段尚未发布正式消息。中国电信说明,目前没有收到关于手机eSIM卡业务的指示,建议之后留意相关信息。
接着,红星资本局又致电中国电信投资者服务热线,接听人员表示,当前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已经向工信部提交了开展手机eSIM卡业务的申请,估计获得批准只是时间早晚的事,至于中国联通的手机eSIM卡业务,可能已经获得批准了
苹果公司网站表明,Air型号的手机只能用eSIM方法来开通使用功能。在中国大陆地区,只有少数通信服务提供商能够提供eSIM服务。针对这一问题,苹果公司向红星资本社进行了解释,说明具体哪些通信服务提供商提供支持需要看他们方面的变化情况,苹果公司这边无法明确答复。不过根据苹果公司目前掌握的信息,似乎更可能会和中国联通合作。
此前手机eSIM卡业务推进谨慎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早些时候三大通信公司均对eSIM卡业务进行了部署,2017年11月,中国联通率先尝试了eSIM独立号码业务,2018年3月,中国联通又启动了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的测试工作,2018年6月和12月,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也分别在各自指定的试点区域推行了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
但是,前述的eSIM卡业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手机eSIM卡业务,一号双终端主要适配智能手表之类的穿戴设备,在智能手表中使用的eSIM卡是以手机SIM卡附属卡的身份运作的,手机上安装的SIM主卡依然需要以实体卡形态存在。至于eSIM独立号码主要适配智能平板等设备,仅能提供网络连接服务,无法完成通话和短信收发。
二零二二年,信息产业部曾经说明,当前正联合有关机构,探讨促成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式电脑以及手机等器具中的运用,等到时机合适时再拓展eSIM技术的使用范畴。不过二零二三年,三大通信企业先后公布,终止eSIM双终端服务。业内广泛认为,eSIM卡存在的安全风险是造成这项技术发展滞缓的关键因素。
往后,尽管中国联通重新开通了苹果手表的双设备服务,也推出了平板电脑的独立号码业务,不过eSIM卡的流行程度已经下降,直到iPhone Air问世。
多家上市公司布局eSIM业务
尽管eSIM卡服务目前尚未实现全面推广,但eSIM技术已深入非智能设备市场,诸如智能手环等,众多知名企业已涉足其中。
紫光国微是国产eSIM领域的领先企业,2025年半年报显示,其eSIM产品已提供给众多知名手机品牌,并开始大规模出货。该公司证券部门曾透露,eSIM业务已成功应用于海外手机,在国内主要搭载在手环设备上。
新恒汇,股票代码301678.SZ,这几年开始发展物联网eSIM芯片封装测试业务,公司公告说明,这项业务主要包含DFN/QFN封装、MP卡封装等,主要面向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消费电子产品、工业物联网等市场。
天喻信息,股票代码为300205.SZ,于2021年实施了一次定向增发,目的是筹集资金,该笔资金用于投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旨在确保公司,在物联网以及eSIM卡这一行业中的市场地位,能够保持竞争力。
民生证券指出,国内现阶段eSIM普及程度不高,在应用范围方面,海外市场已建立涵盖个人消费、产业应用、智能网联等领域的完整eSIM服务网络,但国内通信服务商提供的eSIM服务主要局限于智能穿戴等个别领域,行业间的数据流转管理、安全验证等核心功能还未实现大规模应用推广。
红星新闻记者俞瑶 实习记者 刘艳爽
编辑 陶玥阳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