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字 | 汽车品评内容中心
设 计 | 胡 旭
今年年初,比亚迪又拿出降价手段,汽车行业竞争更加激烈,老牌车企和新兴企业都面临生存难题。
小米YU7正式发售,仿佛又点燃了汽车圈流量大战的烽火,场面极其火爆。东风日产高管黄照昆通过社交平台发布的一则信息,立刻引爆了舆论,并揭露了国内汽车领域异常流量盛况的一丝内幕。
事件回顾
我们不妨先来把整个事件的时间线先来回顾一番。
六月二十六日晚上,小米汽车的首款SUV车型小米YU7举行了发售仪式,这款新车一共提供了三个不同的配置版本,它们的价格分别是二十五万三千五百元人民币,适用于标准版车型,二十七万九千九百元人民币,适用于Pro版车型,以及三十二万九千九百元人民币,适用于Max版车型。
小米汽车官方微博在晚上十点零七分公布,小米YU7达成三分钟销售目标,累计大定数量超过二十万台,对用户的关注表示谢意
6月27日早上8点13分,一位认证为“东风日产新能源黄照昆”的东风日产高管黄照昆,也就是东风日产三电和动力开发负责人,在转发关于小米订单量的微博时说道:
小米YU7 三分钟能售出20万台,这个销售速度反映出消费者提车需要等上一年,这种情形在世界范围内都属罕见,任何国度都不会有如此盲目追随品牌的顾客。黄照昆还补充说明,汽车制造业的产能增长需要成千上万种零件供应商同步增加产量,这与手机行业有着根本不同,这种宣传手段很容易激发不理智的购买冲动。
这类存有分歧的表述,势必会引发网络上的快速传播,在网友们热烈探讨之后,黄照昆移除了那条社交动态,并于当天下午14:29分公布了一份致小米企业及众多汽车使用者的歉意文告,将这篇声明设为头条,并且关闭了留言互动功能。
致以歉意的是黄照昆,他代表自己,向小米公司以及所有汽车爱好者表明立场,对于2025年6月27日所发表的针对小米YU7的言论,他深感懊悔,认为那些话语不当,给众多车友带来了情感上的伤害。
从事汽车领域工作,本应更为审慎,却因自己鲁莽言论导致负面效应,对此我非常懊悔。已经认真检讨,并且清除了相关不妥信息。今后必定说话小心,行为谨慎,一起保障行业健康进步。再次向小米企业、众多汽车爱好者及我任职的公司郑重致歉。
争议背后
2025年三月末期,一起自动驾驶事件让小米汽车陷入公众强烈关注,紧接着碳纤维前舱盖的用途讨论和动力系统表现不佳的情况相继出现,甚至导致大量车辆被客户要求退货。不过,在全新YU7车型成功亮相后,小米好像终于走出了之前的困境,而先前造成广泛讨论的诸多问题也再次被公众遗忘。
不可否认的是,小米为中国汽车产业创造的轰动效应十分显著,每三分钟销售二十万的惊人数据,令众多老牌汽车制造商深感难以企及,类似的情况恐怕只有特斯拉早期有过,而YU7的销量火爆,无疑给国内汽车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漫长的购买间隔也在促使一些汽车购买者跟风追逐时尚,好比眼下兴起的labubu关注狂潮,我们无从预知在这般悠长的购买阶段里,会出现怎样投机倒把的交易情形。
实际情况是,类似情形并不会罕见,某个二手平台上小米YU7的转卖需求相当多,至于这些交易里有多少是真心实意,我们无从得知,不过在这种巨大的关注度之下,肯定有投机取巧的人混在里面赚钱。
担忧的并非黄照昆单独一人,这种情绪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普遍不安,流量盛宴之下,合资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中所处的被动状态,构成了众多具体现象。
显而易见,老牌汽车制造商与新兴网络车企在理念、消费者看法及推广方式上有着本质上的分歧,这种分歧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往昔岁月中屡见不鲜,今后岁月里也必将反复出现。
结语
雷军表示,小米YU7由小米团队为所有喜爱生活的人精心打造,堪称一份饱含深情且极具实力的作品。
在这个信息爆炸且议论纷纷的时期,产品需要借助真挚的情感和扎实的本领达成共鸣。
中国市场汽车领域仍需依靠技术革新来证明价值,凭借产品品质来赢得顾客青睐,一旦流量热潮退去,只有坚持创新方向的努力,才能摆脱恶性竞争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