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网络空间频繁遇见“躺平”这一词汇,实际上,它已成为一种网络流行语。该词不仅广受欢迎,更荣获“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称号。那么,究竟“躺平”代表什么含义呢?
“躺平”这一概念不难理解,仅从字面意思出发,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其内涵,即个体采取平躺姿势,全身肌肉得到充分放松,顺应环境,不进行任何主动行为,亦不对外界作出反应。
“躺平”一词的引申含义在于,无论对方采取何种激烈的态度,你的内心都能保持一种平和,毫无波动,对于这种情况,你既不会产生任何情绪上的波动,也不会进行任何形式的反抗,这反映出你内心深处的一种顺从心态。
因此,“躺平”这一表述被广泛用于形容部分人在生活中展现出的一种“消极应对”“缺乏抵抗”“懒散懈怠”的生活姿态。对于持有这种生活观念的群体,人们习惯性地将其称作“躺平族”。在面临生活的重重压力时,他们往往选择沉默以对,不去抗争,不去呼喊,而是选择退缩,采取“躺平”的态度来应对。
“躺平”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和“内卷”现象刚好相反。
当前,我国经济正以迅猛的速度向前迈进,并且正处于一个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以及5G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经济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实体经济的成长空间受到制约,各行业间的竞争愈发白热化。劳动者因此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工作和生活中的“内卷”漩涡。这导致众多人承受着极大的痛苦,为了释放压力,他们选择了“躺平”这一策略来对抗“内卷”带来的压力,从而成为了“躺平”群体的一员。
“躺平”这一现象已蔓延至学生群体。许多家长反映,在假期里,孩子们在家中无所事事,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他们既不想阅读,也不愿外出,更不想结交朋友,整天沉迷于电脑和手机,对于上学和学习毫无热情。
“躺平”现象的出现并非可怕之事,它实际上揭示了在生活压力与内卷化的社会环境中,部分年轻人所采取的一种自我缓解压力的手段。
实际上,我觉得我们应当深入理解“躺平”现象的成因,并实施相应策略,从而有效抵消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此外,我深信,“躺平”并非全然带有负面意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需学会“躺平”,借此恢复体力和精神,调整心情,减轻压力,将不利转为有利。
学生与职场人士应将“躺平”视为一段短暂的课间休息。在紧张的学习与工作之余,我们难免会感到身心俱疲。这时,不妨停下脚步,选择“躺平”,借此调整身心节奏,聆听音乐,阅读小说,与朋友畅谈,将学习与工作抛诸脑后,尽情放松。经过充分的休息,重拾行囊,踏上新的征程,我们将更加轻松与自信。
再者,那些在职场辛勤耕耘多年的同仁们,同样需要学会“躺平”。让内心的焦虑得以平息,让思绪渐渐回归到温馨的家庭之中。
经过深思熟虑,我们不难察觉,人生所需实则有限,正是那些膨胀的欲望和盲目的攀比心理,导致了我们需求的无限放大。
这时你“躺平”了,放下一切杂念,就会想明白了,也想开了。
因此,掌握“躺平”之道,并非是沉溺于消极怠工,无所作为,而是教会我们懂得“取舍”,懂得如何生活,回归简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