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 OS)自2019年首次亮相以来,至今已有近两年的时间。然而,时至今日,很多人仍旧对“鸿蒙”究竟为何物感到困惑。
6月2日夜晚,华为举行了一场发布会,正式推出了新一代的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2,同时发布了多款采用该系统的产品。此外,华为还宣布将有“百”款手机设备将逐步开始进行鸿蒙操作系统的升级。这表明,配备鸿蒙操作系统的手机已经正式成为面向市场的产品。
自鸿蒙系统问世以来,它身上总是被冠以“国产”和“第三大操作系统”的称号。那么,这款安装在手机中的鸿蒙操作系统究竟有何面貌?与安卓、iOS相比,它又有哪些独特之处?其他手机制造商是否也会选择支持并采用它呢?
搭载鸿蒙系统的手机来了:
从万能卡片到畅联流转,新功能登场
在此次发布会现场,华为消费者业务部门的首席执行官余承东、软件部门的高级总裁王成录,以及手机产品线的负责人何刚等领导人物依次登场亮相。
王成用简洁的话语归纳了鸿蒙操作系统(以下简称“鸿蒙”)对现有手机系统所引发的变革:
在当前智能手机盛行的时代,消费者得以根据个人需求自行挑选并组合软件(即应用程序)。鸿蒙操作系统相较于现有的操作系统,实现了更大的突破,它使得用户能够依据个人需求来挑选并组合多样化的硬件配置。
红星资本局观察到,自从智能手机搭载了鸿蒙系统,用户们能够明显察觉到的改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流畅的流转体验、支持多角度拍摄的模式以及通用的卡片功能。
为了详细阐述这三大功能,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即鸿蒙系统是依托物联网技术而开发的。
截图自发布会
华为对鸿蒙的官方解释是“一个适用于所有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其内涵可以概括为:鸿蒙系统运用分布式技术,将物理上分散的多个设备,整合为一个“超级终端”。
如今,众多家庭已配备智能家电,借助专门的APP和系统,我们能够随意调节灯光的明暗、窗帘的开关;然而,由于不同厂商间缺乏互操作性,消费者或许需频繁切换多个应用程序,甚至涉及不同操作平台。
鸿蒙系统需致力于破解这一僵局,正如王成录所言,“它将成为连接各类设备共通的语言工具。”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搭载鸿蒙的手机有些什么新功能:
畅联无阻:一旦你配备有多台运行鸿蒙系统的设备,你的影视作品、音乐以及聊天内容便能在A设备与B设备间无缝切换;多视角拍摄:若你同时拥有多台配备鸿蒙系统的拍摄工具,你便能在一部手机上挑选其他设备的摄像头进行拍摄;智能卡片:此功能主要依托于手机本身,只需向上滑动APP图标,即可唤出智能卡片,用户可利用卡片自由组合打造专属的手机桌面。大多数人没看懂的鸿蒙:
和安卓、iOS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在分析鸿蒙操作系统(以下简称“鸿蒙”)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将其与安卓、iOS这两大主流操作系统进行对比。
StatCounter的数据表明,从2020年4月到今年4月,移动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方面,谷歌的安卓系统占据了72.2%的份额,而苹果的iOS系统则占据了26.99%的份额,其余系统的市场份额均未超过1%。
在全球市场中,安卓与iOS两大操作系统几乎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形势下,鸿蒙系统又该如何突破重围呢?
华为未来不会重复开发安卓系统,也不会再打造一个iOS,若再推出与现有智能终端操作系统雷同的系统,那将毫无意义。王成录如是说。
与安卓和iOS相较,鸿蒙操作系统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不仅局限于手机领域,更是一款旨在实现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无论是手机、电视、平板还是汽车等各式终端,只要采用了鸿蒙系统,其软件便能在不同平台间实现适配,无需再进行独立开发。
在红星资本局的采访中,通信领域的专家项立刚将鸿蒙系统誉为“未来的操作系统”。
我们过往的电脑系统与手机系统各自独立,如今我们渴望实现电脑、手机乃至汽车操作系统的互联互通;然而,旧有的系统架构已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亟需一种全新的架构。项立刚向红星资本局如此阐述。
图据微博@华为终端公司
从目前发布的状况分析,鸿蒙系统似乎是为锁定物联网时代而设计的。
经济参考报援引GSMA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联网的总数将攀升至252亿台。在此预测时间段内,市场规模预计将扩大至原来的四倍左右。
鸿蒙操作系统作为物联网时代诞生的首个操作系统,无疑是占据了绝佳的“天时”与“地利”优势。然而,要想实现“人和”,华为还需致力于构建一个完善的鸿蒙产业生态链。
3亿和16%的生死线:
操作系统的生态链要如何搭建起来?
打造一个操作系统,在技术层面并非难题,然而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才是关键所在。生态系统的涵盖范围、深度以及复杂性,都远远超出了任何单一技术的界限。王成录曾如此阐述。
项立刚向红星资本局透露,当前鸿蒙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构建生态链。鸿蒙系统亟需更多应用来增强其功能,确保用户在使用各类应用时,仍能享受到无障碍的体验。
红星资本局透露,华为构建生态链的工作主要分为两大板块,即南向和北向。南向涉及的是那些从事设备生产的厂商,例如九阳、美的等知名家电品牌;而北向则是指那些致力于应用开发的开发者群体。
据相关报道,今年3月份,安卓平台拥有大约2000万开发者,iOS平台则有大约2400万开发者,而鸿蒙系统的开发者数量则处于百万级别。然而,一些提前体验了鸿蒙系统的用户向红星资本局透露,部分安卓应用程序能够与鸿蒙系统兼容,并且目前运行状况良好。
图据华为年报
那要把生态链发展到什么程度,鸿蒙才算是存活了下来?
华为消费者业务部门负责AI及智慧全场景业务的副总裁杨海松透露了一个关键数据——该比例为16%。
操作系统这类基础平台,其生存与成功的关键在于软件的使用频率和市场份额,其中16%的市场份额构成了生死存亡的临界点。杨海松如此阐述。
为了突破16%市场份额的临界点,华为在2021年设定的任务是:确保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设备总数达到3亿台。在这其中,华为自家的设备需贡献2亿台,而生态合作伙伴的设备则需提供剩余的1亿台。
余承东先前曾公开信息,华为至今已成功销售了超过十亿台的全场景智能联网设备;在这些设备中,网络中的手机数量超过了七亿台;同时,大约有九成的华为现有和在售的手机均支持升级至鸿蒙操作系统。
在10亿台设备中,大约有7亿是手机,这表明鸿蒙系统的广泛应用仍主要依赖于手机这一产品。
用户们会愿意将现有的系统升级为尚未成熟的鸿蒙吗?
其他手机品牌会搭载吗?
连荣耀似乎也不愿轻易“冒险”
尽管鸿蒙系统的应用范围远不止于手机操作系统,然而在国内,公众对此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关注度。他们关心的问题包括:在华为之外,还有哪些手机品牌将会采用鸿蒙系统?
红星资本局观察到,截至目前,我国主流手机品牌均未公开承诺其生产的手机将配备鸿蒙系统。即便是源自华为的“嫡系”品牌荣耀,似乎也对此持谨慎态度,不敢贸然尝试。
荣耀已经成为一个完全自主发展的手机品牌,它会在行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审慎挑选适合的操作系统。荣耀公司首席执行官赵明表示,目前安卓系统仍是荣耀的首选,然而,未来也绝不排除采用鸿蒙系统的可能性。
值得指出的是,在华为过往的销量构成中,荣耀系列手机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红星资本局发现,有数据统计称,中国手机用户换机周期为2年。
根据华为2019年的年度报告,该年度其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成功突破2.4亿台,其中荣耀品牌亦包含在内;此外,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2020年华为的全年出货量达到了1.89亿台,荣耀品牌同样被纳入统计范围。
也就是说,华为手机的用户群体规模已达到约4.29亿台,在这其中,每两名华为手机用户中,至少有一人会升级至鸿蒙系统,这样华为设定的在2亿台自有设备上搭载鸿蒙系统的目标才有望实现。
目前,即便是荣耀品牌,也并未立即采用鸿蒙系统,这使得华为似乎与那道至关重要的16%市场份额的底线又拉开了距离。
除了光鲜的荣耀之外,还有其他手机品牌,比如魅族,它们也公开发声支持鸿蒙系统。然而,魅族并非将鸿蒙应用于手机产品,而是选择了智能家居这一业务领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项立刚表示,一方面,这些手机制造商与安卓系统的合作进展顺利;另一方面,他们或许更倾向于将华为视为对手。他进一步说明,若党政机关员工普遍使用搭载我国自主研发操作系统的手机,一些手机制造商可能不愿放弃这一市场,转而选择搭载鸿蒙系统。
华为若同时制造手机并推广鸿蒙系统,此举对于其他手机制造商而言,仿佛是既扮演运动员的角色又担任裁判的职责,恐怕很难在手机市场获得同行的支持。
华为“1+8+N”“农村包围城市”: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通常情况下,系统的运营模式主要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苹果的运营方式,即软硬件一体化,不对第三方开放;另一类则是安卓的运营模式,它允许第三方参与合作。
现在来看,华为走的是后者的路线。
自2020年9月鸿蒙2.0版本正式公布以来,首度搭载该系统的并非华为的智能手机,而是九阳、美的等品牌的家用电器。
业界人士将华为在鸿蒙系统应用上的部署策略比喻为“农村包围城市”,更进一步地,他们将其描述为“以智能家居产品为起点,逐步包围手机市场”。
在某种程度上,这一战略与华为的“1+8+N”模式相吻合。在这个模式中,“1”代表智能手机,“8”涵盖了平板电脑、个人电脑以及车载设备等,“N”则泛指各类物联网设备。
鸿蒙,正是从“N”开始起步,现在逐渐攻入“1+8”领域。
红星资本局观察到,数码领域内有人士指出,鸿蒙系统的革命性实际上并不突出。目前,苹果、小米等公司也在积极探索物联网领域,它们正尝试利用手机实现与家中其他产品的互联互通。
苹果公司同样涉足家庭智能产品的互联互通领域,不过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前者仅限于自家的硬件产品,而华为则兼容其他品牌的硬件,并且明确提出了“万物互联”的理念。这一观点,来自一位对科技产业有深入观察的专家,他向红星资本局透露了这一信息。
目前观察,尚无其他手机品牌提供支援,产业链也尚未健全,对于鸿蒙系统而言,可能还需经历一段漫长的征程。
新闻链接鸿蒙的先行者们,体验以后感觉如何?
①用户体验者这样说
红星资本局获悉,华为手机用户已可体验鸿蒙系统的公测版本,该版本已向用户开放。用户只需通过官方渠道报名并经过筛选,便能在手机上接收到新系统的安装包。
方知(化名)身为华为mate40的用户,向红星资本局透露,他于今年5月初接到了新系统安装包的推送通知,至今已连续使用超过20天。
总体评价颇高,操作流畅自如。方知向红星资本局透露,尽管他的设备上搭载了鸿蒙操作系统,然而日常应用依旧依赖适配安卓的软件,鸿蒙系统具备良好的兼容性。
方知向红星资本局透露,鸿蒙系统中新增了一项APP图标上滑的操作(即万能卡片),这一功能颇具创新,用户感受十分良好。用户可以按照个人喜好进行个性化设置,使得APP上滑后呈现多样化的服务卡片。
相较于安卓系统,鸿蒙系统的显著优势在于其强大的万物互联功能,它允许用户通过手机操控,将众多家电设备互联互通。然而,由于我使用的配件数量有限,目前还未能充分感受到这一特性的深度魅力。方知如是说。
方知还向红星资本局透露,在当前测试期间,一旦用户们遇到一些小问题,均可以向反馈助手进行报告。对于收到大量反馈的问题,将会迅速得到解决。
②开发者们这样说
除了用户体验者外,开发者们也是接触鸿蒙操作系统最多的人。
红星资本局揭露,鸿蒙学堂——这一专注于分享鸿蒙系统资讯与技术的第三方平台——在其官方网站上,汇集了众多开发者对鸿蒙系统的见解与观点。
韦东山,曾作为Harmony OS开发者创新大赛的导师,回忆起2020年的经历,他首次接触到了鸿蒙操作系统的源代码,并表示:“我意识到,它并不仅仅是为了取代安卓,而是要超越安卓。”
韦东山表示,鸿蒙系统是首个直观可见、触手可及,专为物联网设计的操作系统。在技术角度上,尽管国内外存在众多卓越的物联网操作系统,但它们大多仅限于单一、独立的电子产品。而鸿蒙则致力于将多个电子产品串联起来。
张荣超,作为Harmony OS开发者创新大赛的导师之一,从开发者视角出发,明确指出鸿蒙并非安卓的简单升级,而是一个全新构建、适用于各种场景的操作系统。
鸿蒙系统具备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特性,其操作简便程度堪比开发单一平台的APP,显著减轻了开发者的工作负担。相较之下,若采用安卓系统来实现相同的分布式功能,所需的工作量将大幅增加,且在性能与用户体验方面也会相对较差。张荣超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