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若捕鼠,常被视为多此一举。大多数养狗之人,往往对养猫之事嗤之以鼻。一只能安于室内的猫咪与一只能动常在外的成年犬,共居一檐之下,难免心生芥蒂。
狗与人类的关系源远流长,不知不觉间,我们共同踏入了“家园”,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人类饲养狗,狗则守护家园,这是理所当然的。因此,狗必须学会识别人类,深入理解主人的性格,并竭尽全力保护主人的利益。狗以敏锐的目光观察人,凶猛的恶狗阻挡道路,这一切都是为了生存。在这些极端的例子中,藏獒可以说是其中的典型,它们性格刚烈,用“穷凶极恶”来形容它们并不为过。
狗年有余 48x45cm 杨小民作
犬类不仅是守护家园的得力伙伴,亦是狩猎时的优秀助手。提及“嗅”字,便足以证明一个不容置疑的真相——犬类的嗅觉极为敏锐。若要形容其嗅觉之强,简直可以说是人类嗅觉的千百甚至万倍。
成为“狗腿子”并非易事,需得勤劳不懈,耐心十足。然而,若想成为一条卓越的“走狗”,则更为不易,必须圆滑世故,坚韧不拔。然而,时至今日,情况已变,“狡兔死,走狗烹”。此外,词语的命运亦如此,曾经赞誉有加的词汇,如今却变成了贬义词。世风日下,这又该如何是好呢?
狗在危急时刻会攀越墙壁,这是其天性;樊哙宰杀狗群,是否可称得上英雄?在狗的领域中,就如同人类的江湖,既有残酷的一面,也有忠诚的存在。
在我上小学的时期,我被教导的观念是旧时代充满了罪恶,一片黑暗。那时候,我不懂,感到十分困惑,为何过去的社会总是不见光明,缺少阳光。后来,我明白了,这是因为修辞手法(比喻)在发挥作用。比喻中,水深火热、苦大仇深等成语,至今仍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忆起往事,仿佛置身于教室之中,眼前浮现出那些被感染的小学生,他们脖颈上的青筋因激动而凸显,齐声以近乎吼叫的音量高声朗诵:“那年的北风猛烈,鹅毛般的大雪纷飞。我走出村庄去乞讨,途经这座独木桥。母亲将我送到桥边,眼中含着辛酸的泪水不断滴落:那财主心肠狠毒,要小心那些恶狗的咬噬。”
猫咪在发情期间,其行为举止颇为不雅,一旦开始便难以自制,其叫声宛如来自地狱的恶魔。虽然文字描述尚能有所掩饰,但通常被称作“叫春”。至于狗,其不雅行为更为严重,且同时具备多种表现。当两只狗交配时,即便是在大白天,它们也会将尾巴紧紧相连,仿佛被锁链束缚。无论你如何呼喊,如何驱赶,都无法阻止它们。
狗的陋习日常可见,其行为颇为低俗,甚至吞食粪便。粪便被消化后转化为食物,粪便再转化为粮食,从食物链的角度来看,这一切似乎合乎自然规律,无可指责。然而,狗吃屎的行为,就如同狗交配,它们并不懂得避人耳目。常常在不适宜的时刻,挑选不适宜的地点,做出不适宜的举动。狗的自尊固然微不足道,但狗主人的颜面却至关重要。
或许是由于固有观念的影响,我对狗的批评已经相当尖锐。然而,鉴于女儿属狗,自她降生以来,我对狗的情感便出现了难以言喻的波动。一方面,我依然对狗有所畏惧——但愿将来不会对女儿也产生这样的恐惧;另一方面,我对狗产生了亲近感——这主要始于玩具狗和宠物狗。在女儿上幼儿园期间,我经常带她去户外游玩。在那些穿越农场、旷野、村庄的郊游中,狗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风景。我在自行车的车架上安装了一个迷你座椅,将女儿轻轻安置在其中,双手紧握车把,沿着道路缓缓前行。那姿态宛如雄鹰振翅高飞,又似母鸡展开羽翼守护幼雏。狗狗们陆续出现,一串串,有雄壮的长毛犬,有可爱的短腿犬,形态各异,色彩斑斓,有的追逐嬉戏,有的欢快奔跑,仿佛正在举办一场犬类的户外派对或是犬校的野外课程。女儿眼神明亮,边唱歌边挥舞着手臂,脸上洋溢着喜悦。那些狗狗仿佛也受到了感染,纷纷摇尾晃尾,共享这份欢乐。显而易见,纯洁无暇的内心与动物界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共鸣。
在城市生活,我们远离了那些野生的犬类。记得有一回,我回到乡下的家中,发现邻居家的狗狗生了小狗。我的侄儿和外甥都十分高兴,一个劲地缠着要带一只回家。过了半年,外甥领走的那只小狗已经长成了一只充满活力的年轻犬,一开口就能叼东西,一跑起来就飞快;然而,侄儿带回家的那只小狗却不幸夭折了。询问缘由时,侄儿委屈得几乎要哭出来。侄儿将那肥胖的小狗视若珍宝,带回了城里家中,如同供奉菩萨般对待;而外甥则在乡村生活,狗与鸡鸭一同自在地成长。然而,事情的结果却与预期相反,这让我这个当教师的感到十分触动。于是,我小题大做,从物到人,撰写了一篇教育随笔,题为“爱我,就别扰我”。在此,摘录一段感慨,权作插曲——
对于充满野性的生灵,人类出于好意的照顾有时却成了“伤害”。正如欧阳公笔下的笼中画眉所诉,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自然与自由比过度的宠爱更为重要,更为珍贵。让自然保持其本真,让每个生命体都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愿望生活,既不远离也不过分干涉,这才是真正的关爱。
如今,我已远离了乡村,也告别了教育岗位,那纯朴的乡愁只能在梦中寻觅。城市化进程的脚步急促而有力,轰鸣声不绝于耳,它摧毁的不仅仅是破旧的房屋,还有那些深埋在心中的回忆。乡间的土灶已无处可寻,那上面曾蜷缩的猫咪也随之消失,而那些好管闲事的狗,那只曾将庭院搞得“鸡飞狗跳”的狗狗,似乎也销声匿迹了,或许是被锁在了陌生的铁笼之中。幸运的是,在生肖的行列里有狗的身影,在文化的长河中狗的形象历久弥新,在追求自由的境界里也有狗的足迹,狗的叫声如同穿越了岁月的长河,不断地在耳畔回荡。那叫声,宛如“汪汪”,又似“旺旺”。
(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