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在小米公司成立15周年的战略新品发布会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以及首席执行官雷军依次推出了配备最新型芯片的顶级手机小米15S Pro、小米平板7 Ultra等众多新品。在这些新品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小米推出的全新汽车YU7。
作为小米汽车品牌推出的首款SUV车型,YU7被定位于高端高性能SUV市场。其宝石绿色的外观、1:3的流线型车身比例、经过40处精心优化的风阻设计,以及采用了小米天际屏和零重力座椅的创新内饰,都极大地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目光。此外,其电机续航能力和辅助驾驶等硬件配置也引发了市场的热烈讨论,并迅速登上热搜榜单。
针对备受瞩目的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小米在发布会现场推出了“铠甲笼式车身搭配全车四门防撞梁”的应对措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套方案中的全车四门防撞梁以及内置的防滚架AB柱,均采用了强度达到2200MPa的超高强度钢,这一钢材的强度是目前汽车量产商用中的最高水平。
2200MPa 超强钢, 前门防撞性能提升 52.4%
根据发布会信息,小米YU7的机体采用了六种不同的材质,并且这些材质被六种不同的色彩所区分。
该车辆主体部分选用了潜艇级的高强度钢材,其黄色前部纵向副梁则采用了更为先进的高强度钢材。车门、C柱内侧等部位均采用了高强度钢材,并呈现出深蓝色。而下边梁以及车身大部分蒙皮则使用了低强度钢材,并以浅蓝色呈现。此外,前防撞梁、前机舱支撑架以及下部电池防护梁等关键部位,则采用了以白色示人的铝材,旨在平衡安全性、轻量化与性价比。
此外,PPT中独立占据两页篇幅的2200MPa级别高强度钢材(如图所示,以紫色区域标注),主要应用于四个车门的防撞梁以及A柱和B柱的内部结构。前者被设置在车门内部,它是确保车身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抵御来自车侧的撞击;而后者则被嵌入A柱与B柱之间,其作用在于应对车辆可能发生的翻滚,防止在车顶朝下、整车重量向下施加压力的情况下,A柱和B柱发生形变,从而对车内乘客造成严重伤害。
在发布会上,雷军通过视频演示,向众人展示了2200MPa超强钢的强度,他提到:“我们让同事们进行了一次实验,用重达251公斤的金属球撞击防撞梁,结果显示,以往1500MPa(热成形钢)的防撞梁在撞击下已经裂开,而2200MPa的超强钢却依然完好无损。”
相较于1500MPa的热处理成形钢,2200MPa的超高强度钢在抗拉性能上提高了40%,其屈服极限也增加了24%。这一改进使得车身结构更为坚固,能够更有效地抵抗碰撞所引发的冲击力。
该车采用了2200MPa的超高强度钢材制造的四门防撞梁,其前门防撞梁的承载能力相较于1500MPa的材质提升了52.4%,吸能性能也增加了40.2%;而后门防撞梁的承载能力则增强了37.6%,吸能性能提升了25.4%。
采用独特的热气胀技术,将2200MPa级别的超强硬钢牢固地嵌入A柱与B柱之间,制成的内嵌式防滚架,与传统的安装方式相比,其结构填充率能够增加71%,同时A柱和B柱的承重能力也分别提高了25%和70.5%。
小米YU7干脆将车身称作“铠甲笼式钢铝复合车身”,既提及“铠甲”,又强调“笼式”,还提到“钢铝混合”,其核心卖点便是强调其坚固耐用。
小米YU7在完成车身结构的全面优化之后,其车身主要由高强度钢和铝合金构成,这两者的比例高达90.2%。此外,该车型的车身扭转刚度达到了47610 N·m/度,这一性能在SUV车型中尤为出色。雷军对此表示赞赏。
截至目前,小米YU7已经成功完成了超过五十项被动安全性能的测试,这些测试涵盖了C-NCAP和C-IASI的全部碰撞评估标准。
很大程度上, 正是得益于 2200MPa 超强钢。
隐形推手, 造出汽车行业最强热成形钢
能让雷军大讲数分钟的「紫色钢材」也颇有来头。
小米官方消息显示,该2200MPa级别的高强度钢材是由王国栋院士领衔的团队、育材堂以及东北大学三家机构共同研发而成,它现已成为汽车行业里性能最为卓越的热成形钢材料。
王国栋是何许人也?在1998年,在他的团队获得国家“973”计划资助的背景下,他们提出了“晶粒适度细化与复合强化”的理论,成功突破了传统钢材的强度上限,并研发出了抗拉强度实现翻倍的400MPa级超级钢原型。紧接着,次年他们又成功完成了全球首次超级钢的工业化轧制实验,将国产超级钢从实验室推向了量产阶段,因此王国栋被誉为“中国超级钢之父”。
东北大学享有盛誉,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材料学科之一。到了2018年,东北大学更是走在世界前列,首次成功研发出2000MPa级的高强度汽车热冲压用钢。
育材堂若能与我国超级钢的奠基人相提并论,且与东北大学齐名,那么它理应具备一定的实力。
根据公开信息,育材堂成立时间尚短,然而自2017年创立至今,公司已持续通过铝硅镀层热冲压钢技术的创新,成功刷新了汽车用钢的世界纪录。AluSlim®薄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的创新成果显著,它通过降低加热过程中铁铝化合物的厚度,有效减少了碳元素的析出,从而确保了钢材的高强度。此外,在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VDA)的「标准三点弯曲角实验」中,该技术将弯曲角度提升至65度,刷新了国际记录。更重要的是,它使零件的韧性提升了20%,成为全球首个具备这一性能的铝硅镀层热冲压钢技术。
正是依托这一技术,育材堂在专利诉讼中屡次与国际巨头展开较量,且连续八次取得胜利,成功突破了海外二十多年的关键技术障碍。这一成就对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启示显而易见,前沿技术的问世,为我国自主生产的先进汽车钢材实现平等地位、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次与小米的合作之外,依据公开资料,育材堂亦与岚图、长城等众多汽车品牌达成了合作关系,从而在默默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过程中,扮演了“超级钢专家”的角色。
新型材料的问世,尤其是其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令人感到鼓舞。我们期待着,未来将有更多车型能够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2200MPa级超强汽车钢。同样,我们也期待着,未来将有更多特种钢材料能够走进大众生活,广泛应用于日常场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