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位自称为少林寺弟子的“释正义”在网络上发布帖子,揭露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存在违规违法行为,指责其玩弄女性,并敦促政府部门介入此事,以恢复佛教的清净之地。然而,少林寺对此作出回应,指出该帖子中的言论失实,纯属诽谤侮辱,并已向警方报案。与此同时,举报者释正义向华商报记者透露,除了发布网络帖子,他还已实名向相关部门举报释永信,并计划进一步公布更多证据。
发帖人:“释正义”是化名 我不是一个人
今日,少林寺门徒们挺身而出,揭示少林寺住持释永信的不当行为及违法行为;令公众洞悉这位身着佛门袈裟的少林寺住持如何疯狂地玩弄女性、肆无忌惮地侵吞少林寺资产,以及如何败坏少林寺的名誉。7月25日,一篇题为《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这只大老虎,谁来监管》的举报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引起了广泛关注。
举报人署名为“释正义”,他自称为少林寺的门徒。他在网络帖子中指控,释永信拥有两个户口和两张身份证,并且列出了相应的身份证号码。除此之外,他还揭露释永信有外遇,与一名女子保持不正当关系,并且与两位女子各自生有一个女儿。
释正义在日前接受华商报记者的采访时明确指出,网络上的帖子内容均属事实,“证据确凿”,并表示自己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他透露,自己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证据材料,“目前公开的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未来还将陆续披露更多的事实证据。他不仅在网上发表了帖子,而且亲自以真实姓名向若干政府部门进行了举报。不过,他并未透露具体是哪些部门,只是表示不便透露。他强调,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调查此事,并希望大家不要干扰他们的调查进程。
释正义在被问及举报动机时表示,他与释永信并无私人纠葛,“举报他的真正原因是我对他的一些行为感到不满,他让少林寺变得污浊不堪,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我不希望看到少林寺沦落到如此地步。”
被问及身份,释正义向华商报记者透露,“释正义”乃一化名,象征着怀揣正义之心的少林僧侣群体,“我并非孤身一人。”他们是否已离开少林寺?他回答,“他们都在。”出于对当事人隐私的保护,这些信息暂未公开。待事情有所进展,我们将进行详尽的公布。
释正义表示,他们期望这次举报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希望政府能够秉持公正的原则,“我们绝不能容忍此类人物在少林寺制造事端。”
少林寺:是侮辱诽谤,已报警
昨日,少林寺在其官方网页上对相关事件进行了声明,指出该举报帖子以实名举报为手段,散布了大量缺乏事实根据的不实之词,对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进行了毫无根据的恶意诽谤和侮辱,严重侵犯了释永信方丈的名誉权。同时,这也对少林寺和少林僧团的整体声誉和形象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少林寺呼吁相关部门尽快依法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昨日,少林寺的法律顾问,来自金博大律师事务所的陆咏歌律师在接受华商报记者的采访时透露,少林寺已经向登封警方提交了报案,对于“释正义”的真实身份目前尚无确切信息,因此只能通过司法途径来探寻事件的真相。涉嫌发布虚假言论的人员已触犯侮辱和诽谤的罪行,少林寺已向司法机关提交了控告和举报,相关司法机关已接受举报并启动了刑事调查程序,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事实的真相将会被公之于众。
少林寺的释延芷法师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少林寺已将相关报案材料递交至登封市公安局网监部门。公安局已指派少林派出所负责此事的具体调查工作。目前,少林派出所已对此事进行了初步了解,预计接下来将正式办理立案手续。
释永信曾回应传言: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昨日,华商报记者多次尝试联系释永信,但电话始终无人应答,稿件截止前仍未成功取得他的回应。释延芷法师表示,方丈对此事保持冷静,毕竟这已是第三次对少林寺造成恶劣影响,然而方丈本人依旧沉着应对,师父对此事处理得相当理智。
2011年,释永信曾遭遇传闻,有人称他包养情妇并育有私生子。面对《环球人物》的采访,他这样回应:“无需过多解释,此类事情发生,让它随风而去。佛教教义有云,‘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我们应当着眼于未来。有些问题,唯有时间和空间才能解决,若时间与空间不足,即便你现在竭力辩解,也会感到疲惫不堪。”释永信在谈及如何看待僧侣的情感需求时指出,僧侣不得涉足婚姻或恋爱,违反此规定即触犯根本戒律,需离群索居,我们教规对此绝无妥协余地。
华商报记者在浏览少林寺官方网站时注意到,少林寺对于针对释永信的网络谣言已多次作出回应和说明。2011年10月,少林寺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声明,宣布悬赏5万元人民币,以征集那些“策划、散布谣言以及幕后推手真实信息”的线索,“若举报人提供的证据经相关部门核实确凿,并能协助执法部门破案,少林寺将给予举报人人民币五万元的奖励”。
华商报记者刘苗
释永信曾披露个人收入:月“工资”700元
2011年10月,一位媒体记者在少林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探访,期间与释永信进行了四次交流。在交谈中,释永信难得地透露了关于寺庙财务状况以及个人收入等方面的敏感内容。释永信表示,门票的管理权属于当地政府,其中寺庙可获得的收入大约占30%,约合每年4000万元人民币。这些门票收入中,有70%被用于寺院的建设,20%用于僧侣的生活费用,剩余的10%则用于慈善事业。
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红包,此外,每月的单资为700元,这相当于我的工资。这些红包是由信众资助我的,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下院(僧寺分院)的修复和建设。同时,我的弟子们求学所需的费用,包括海外留学的开销,也都是由我承担。
我们出家人也不讲究吃穿,也不应酬,没有接待费用。
据《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