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佛门净地,却因方丈被带走调查,而卷入尘世纷争。
7月26日,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的少林寺传来重磅消息:寺院的方丈释永信遭到带走,接受调查。根据少林寺官方网站7月27日的报道,释永信住持涉嫌涉及刑事犯罪,涉嫌挪用和侵占项目资金以及寺院资产;同时,他严重违反了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目前,释永信正接受多个部门的联合调查。相关信息将会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
凤凰网《风暴眼》连续多次尝试联系少林寺所属企业,但始终未能打通,电话要么处于关机状态,要么无人应答。随后,该媒体又尝试联系郑州市佛教协会,但电话那头显示对方正在通话中。
据公开信息显示,释永信上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是在大约二十天前,那时他参与了少林寺僧侣们的全体集会。此外,他认证的微博账号在7月24日之后便再无更新,至今未见任何新的内容发布。
在长达38年的掌管少林寺期间,这位身着僧袍的“掌门人”将少林寺从偏僻的山中寺院转变为了涵盖文化、旅游、影视和食品等多个领域的“商业王国”。然而,随着释永信“被带走调查”事件的不断升温,少林寺的商业化进程笼罩在了一层层迷雾之中。
01 从香火钱到资本局
1965年,在安徽阜阳颍上县,一个名叫刘应成的男孩降临人世。无人料想,这位出身农家的少年,将来竟会声名远扬,成为少林寺的方丈。
80年代,我国大地兴起了一股气功与武术的狂潮。1981年,年仅16岁的刘应成带着对武术的憧憬,孤身一人踏上了前往河南登封少林寺的旅程。那时的少林寺已经破败不堪:野草丛生,道路崎岖,仅剩下一座斑驳的山门,寺内仅有十多位年迈的老僧,完全看不到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辉煌景象。
在这片荒芜之地,少年刘应成投身少林寺,拜入第29代方丈行正长老门下,取法号“永信”。身为寺内最年轻的僧侣,他后来者无不尊称他为“大师兄”。自19岁起,他被推选进入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员会,22岁时,他更是接任了管理委员会主任的职位,从而成为了少林寺的实际领导者。
(释永信)
1982年,电影《少林寺》仅售一毛钱门票,便创造了高达1.6亿的票房奇迹,使得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寺首次领略到了“流量经济”的诱人魅力。随后,释永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少林寺的生存发展模式。
在少林寺着手打造其产业之前,假冒的“少林武僧”形象和虚假的“少林”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1994年,释永信勇敢地采取法律行动,对侵犯“少林寺牌火腿”商标权的案件提起诉讼,从而成为我国宗教界首例名誉权诉讼案件。通过这场胜利,他深刻认识到了品牌保护的重要性,少林寺因此开始全面注册商标,全力维护“少林”这一知识产权。
1996年,释永信在接触互联网后,迅速为少林寺申请了域名并搭建了官方网站,使其成为最早接受数字化转型的宗教场所之一。该网站不仅发布了寺庙的最新动态,还公开发布了《易筋经》、《洗髓经》等少林寺的传世经典。以“武功秘籍”为亮点,网站迅速吸引了全球众多武术爱好者的目光。
1997年,释永信创立了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中国佛教界的首家企业。自那时起,少林寺的商业领域持续拓展,涉猎文化、餐饮、医药、服饰等多个行业。同时,通过商标注册和海外市场的拓展,少林寺逐步打造了一个涵盖多个产业的商业体系。
02 “和尚也要吃饭”
“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一直被誉为是“武术的起源地”。
释永信曾言,僧侣亦需谋生,此乃他力主少林寺走向商业化的根本动因。在众人眼中,释永信不仅是一位修行者,更是一位商业奇才,其管理少林寺的方式,让人联想到一位企业高管。如今,“少林”二字已演变成为价值数十亿的文化品牌,从游戏授权到联名月饼,其商业版图无处不在。
少林寺的产业化发展起源于对其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守护。自2008年设立以来,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扮演了这一进程中的关键角色,该公司完全由嵩山少林寺全资所有。
爱企查资料显示,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是释永福,其注册资本达到了100万元人民币。该公司对外投资了14家企业,业务范围涵盖文化艺术交流、武术交流等多个领域;同时提供文化演出及经纪服务,以及会议展览展示服务;此外,还负责少林及少林寺自有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并致力于旅游资源及产品的开发;同时,公司还从事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贸易。
释永信曾代理持有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百分之八十的股权,随后由释永福接替成为真正的掌权者。释永福与释永信均为少林寺的僧侣,他们之间是师兄弟的关系,并且在职务上也有上下级的区别。释永信身为少林寺的方丈,而释永福则长期担任首座一职,并参与了寺院的商业资产管理。
少林寺,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佛教圣地之一,不仅在禅武文化的传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商业化运作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业务范围已广泛涉足文化旅游、知识产权管理、大健康产业以及新兴科技等多个领域,并成功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宗教与商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少林寺的营业收入主要依赖于文化旅游。它借助《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现场表演、武僧团的环球巡回演出以及国内外武术培训机构的运营,成功地将少林武术塑造成了一个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标志。
媒体资料揭示,2010年,少林寺的旅游收益曾高达登封市财政收入的近三分之一,依托少林寺兴起的第三产业,亦占据了地方财政的三分之一左右。根据嵩山旅游管理部门的统计,2017年,景区门票进账达到3.5亿元,而相关体验项目的收入更是超过了1.2亿元,这一比例几乎占据了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2019年,游客数量达到了420万人次的高峰,若以每人消费300元来估算,那么旅游业的总收入便超过了12亿元人民币。
少林寺商业版图 来源:《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
释永信运用多种商业化策略,胆识过人,被誉为“佛门中的商业领袖”。他不仅直接对外投资并掌握股权,据上游新闻报道,少林寺还通过设立公司和注册商标,积极拓展“功夫”经济领域,涉及购置土地、销售药品、开发网络游戏、在淘宝开设店铺、销售禅修和武术用品,以及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创意产品,并对其他寺庙实施管理,可以说“天下第一古刹”的商业化操作技艺高超。
少林寺近年来将大健康产业作为了发展的核心领域。据栗滴财经的报道,自2003年释永信重新启动少林药局以来,该药局在保留传统秘方的基础上,成功研发了活络膏、少林灵芝茶等系列新品。这些产品以“非遗传承”和“现代工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装,价格区间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到了2019年,其销售额已突破8000万元,少林药局因此成为了中医药领域的“网红品牌”。
自那时起,释永信开始涉猎电商及新零售领域。2008年,淘宝上开设的“少林欢喜地”店铺,起初主要销售佛珠、禅修垫等商品,2015年实现转型,成为“文化生活品牌”,并推出了禅意香薰、以少林为主题的文创产品(例如“扫地僧”玩偶),其年销售额也从起初的百万级别,迅速攀升至2020年的2300万元。2021年,少林寺在抖音平台开设账号,短短半年时间便吸引了超过千万粉丝,其首次直播带货活动更是实现了高达500万元的销售额。释永信一直在积极谋划开拓海外市场,自1999年带领武僧团登上英国白金汉宫以来,少林武僧团每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巡演,演出场次超过200场,每场演出的收入也从最初的10万美元增长到了近年来的约50万美元。
少林寺不仅曾通过授权少林主题的网络游戏、与外部企业携手打造少林音乐作品、为联通手机号码进行开光仪式并拍卖这些号码等创新手段来丰富收入渠道,而且这些举措在当时显得相当先锋。
在知识产权运营领域,依据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商标局和中国商标网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嵩山少林寺所注册的商标数量已攀升至706个,涵盖了方便食品、照明灯具、餐饮住宿、饲料产品、珠宝首饰、饮料饮品以及洁具等多个类别。
03 袈裟之下的信仰困局
商业的辉煌成就,却引发了信仰上的难题。释永信,自少林寺山门起步,经过三十余年的辛勤耕耘,构建了一个涵盖文化、地产、餐饮等多个领域的“佛门商业王国”。这位年仅16岁便剃度为僧的方丈,不仅成为了少林文化的坚定守护者,还在商业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位风云人物。然而,他身上所承担的这些多重角色,也始终伴随着不断的争议和讨论。
少林寺门票费用持续攀升,同时,与其相关的企业投入巨额资金争夺商业地块,这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质疑:原本清静的佛门圣地,是否已经沦为了追求利益的工具?僧侣们“清心寡欲”的形象与“商业帝国缔造者”的角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释永信曾声称,商业化的举措旨在更有效地传播佛法、保护寺院的文物,然而,庞大的利益链条和频繁的商业活动,或许会激发出新的疑问。
2015年,一位自称为少林寺前弟子的释正义在网上公开举报,揭露了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涉嫌与多名女性有复杂关系,同时对其持有双重身份、挪用资产等七大疑点提出质疑。随后,相关部门展开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指控缺乏根据,部分内容无法证实。
少林寺与嵩山景区管委会之间因利益分配不均而积累了矛盾,此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争议。2014年9月20日,少林寺塔林中的数名僧人手持横幅,向嵩山景区管理委员会询问门票收入的具体情况。对此,管委会的一名官员提出了质疑:“少林寺为何需要如此巨额的资金?”这场佛门与地方政府的利益较量,至今仍未平息。
2022年,河南铁嵩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这家与少林寺有关联的企业,以4.52亿元的价格成功竞得了郑州的一块商业用地。尽管少林寺之后不再担任该公司的股东,但关于其“涉足房地产业”的猜测和质疑却从未停止。这一系列大胆的改革举措,导致少林寺门票价格昂贵,香火钱也高得令人瞠目结舌,从而引发了部分人对于佛寺“清心寡欲”传统原则的疑问。
2015年2月,有关“少林寺计划在澳大利亚打造四星级酒店及高尔夫球场”的消息在国内外网络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少林无形资管旗下的企业中,有7家仍在运营,而8家已注销,另有1家被吊销。被吊销的企业是2014年成立的少林中矅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其业务范围包括文化产业投资、文化设施的建设与项目引进以及房地产开发等。
释永信在接受凤凰网财经采访时指出,禅宗倡导洞察事物的本质、舍弃世俗的执念,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源自内心的感知,心灵纯净则国土安宁,内心平和则世界和谐,而妥善管理自己的内心是对社会、人类、自身以及家庭最大的贡献。然而,随着他背后的商业帝国日益扩张,信仰与金钱之间的界限愈发模糊,人们不禁要质疑:他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