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过半,正是亲子出游的高峰期。
许多家庭出游的照片中,都隐藏着类似的“惊喜”——孩子们坐在机场候机室的椅子上解答数学问题,在迪士尼乐园排队时背诵单词,或在酒店的大堂里匆忙完成作文。
“诗与远方”的惬意,有时与“交作业”的紧张狭路相逢。
暑假出游要不要带作业上路?
当旅行撞上作业提交日,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白天景区暴走,晚上酒店赶作业
新初一女生小芹的Deadline体验很“酸爽”
这次旅行确实让人疲惫不堪,不仅身体疲乏,精神上也倍感疲惫。不久前,苏琦带着家人从北京归来,他们“累得不行”,好几天才逐渐恢复过来。苏琦表示,并非因为旅行强度大如特种兵训练,而是因为白天走了很多路,晚上还得赶着完成作业。
女儿的计划未能妥善实施,导致我们不得不在酒店中匆忙完成作业,这真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啊!苏琦显得十分无奈。
暑假刚开始,苏琦便与小芹,她即将迈入初一的女儿,共同确立了一个目标:确保在7月下旬全家人出行之前,将旅行期间需要提交的第一阶段暑假作业全部完成。苏琦回忆起,那时小芹在书桌前贴上了她亲手制作的计划表,并在上面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谁也没料到,这份计划表竟会变成日后那段充满艰辛的“血泪史”的见证。
初一的学业虽然刚刚开始,然而各科的预习作业已经累积了不少。鉴于我们计划前往济南和北京度过7天6晚的旅行,这7天的学习任务必须提前分配到前半个月内完成。苏琦回忆说,在暑假的第一周,女儿小芹表现得异常兴奋,充满活力,她经常埋头苦学,不仅按时完成了每日的学习任务,甚至有时还能超出预期。
考试结束后不久,家长会也已召开,她满怀信心,立志在初中阶段大显身手,声称自己能够提前数日完成学业,决不会带着作业踏上征途。
经过一周的持续努力,小芹的积极性逐渐减弱。“进入第二周,她开始显得有些懒散,每天都需要我不断催促。更别提从第二周起,她还要上游泳课,每次游完泳她都抱怨疲惫不堪。”苏琦回忆起有一次游泳课后,小芹湿漉漉的头发还未吹干,就抱起《哈利波特》倚靠在沙发上,嘴里嘟囔着“休息半小时”,结果一觉睡到晚餐时分。
周末来临之际,她们对即将提交的作业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却发现还有不少作业尚未完成。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苏琦果断作出决定,取消了周末的全部出行计划:“原本计划与亲戚一家共进烧烤、逛书店,如今全部取消。必须优先完成作业!虽然每天只需完成少量作业,但集中起来完成还是相当费力的。”尤其是面对每天需要深入理解的多节课新知识,她感到实在难以吸收。苏琦便带着小芹一起预习网课。观看两个多小时的课程后,小芹显得昏昏欲睡。完成部分习题后,苏琦利用作业批改软件预览,发现错误频出。小芹抱怨说这比期末考试还要疲惫,感觉大脑快要承受不住压力了。
那个周末,小芹还画完了一份小报,做好N页的摘抄。
在出发前的夜晚,苏琦对行李进行了最后的整理,并将女儿尚未完成的作业悉数放入了书包中。
苏琦说明,诸如古诗词和小古文等背诵任务,只需每天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复习即可。至于预习和计算作业,她计划在乘坐高铁时完成,相信这样能够按时完成提交。尽管老师提到有特殊情况可以延期,但苏琦更忧虑的是,如果任务积压过多,后续的补课将会更加辛苦。
苏琦对行程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杭州到济南乘坐高铁大约需要4小时,而从济南前往北京的高铁旅程则大约为2小时。在这段火车上的6小时里,她可以提前观看数学网络课程,完成剩余的预习作业,而剩余的时间则可以用来听写英语单词或预习科学课程。
小芹对这个计划表示了支持。苏琦当时情绪积极,他说:“高铁的座位挺宽敞的,小桌板也很实用,就算途中未能完成,晚上回到酒店再补充一下,应该就能解决了。”
可是现实狠狠打脸了。
在杭州东站等待列车期间,苏琦注意到距离列车发车时间还剩下将近五十分钟,于是他问小芹:“现在可以抽空看一会儿网课吗?”小芹虽然不太情愿,但还是打开了网课视频,观看了一会儿。然而,没过多久,她就表示因为早上起得早,感到困倦,头脑还未清醒,所以无法集中精力继续学习。
上了高铁,她情绪好转,四处张望,嘴里念叨着“刚刚动身,让我慢慢适应”。然而,这一“适应”过程让她直接进入了梦乡,数学网络课程成了她的催眠曲。醒来后,小芹饥肠辘辘地喊出“我饿了”。苏琦递给她一些零食,同时催促道:“既然看视频课让你困倦,那就试着写点作业。”然而,小芹却开始挑剔起来,一会儿抱怨高铁晃动得厉害,字迹都歪斜了,一会儿又抱怨小桌板太小,无法摊开作业本。抵达济南后,预习的作业本上仅完成了少量的题目。苏琦努力平复情绪,强行将内心的怒火压制住。
济南之行排得十分紧凑,白天在趵突泉和大明湖间穿梭,夜晚回到酒店已是筋疲力尽,只想好好休息。“每天勉强能完成背诵单词和古诗的任务。”乘坐前往北京的高铁途中,小芹仍旧找借口拖延——“旁边的小孩有点吵闹”“我稍微查查北京有哪些美食”……作业的进度依旧缓慢。
真正的“生死时速”发生在作业截止日当天。
那天清晨,苏琦急忙将小芹从温暖的被窝中唤醒,一边轻声安慰,一边催促她完成了一小时的作业。当夜幕降临至八点钟,便是第一阶段作业的截止时间。午后三点,全家人迅速离开了观光地,赶回酒店,直接在大堂宽敞的桌子上投入到了作业的书写中。“室内光线昏暗,而且桌子也显得过于狭小。”
小芹伏案挥毫,苏琦紧随其后关注着进度,晚餐仅草草对付了几口外卖。父亲在一旁连连摇头:“白日里奔波于景点,疲惫不堪,夜里却与作业较劲,究竟为了何事?”
那一夜战火纷飞,小芹内心深受震撼,她感慨道:“白天奔波劳碌,脚都累得无法抬起,晚上却还要硬撑着完成作业,痛苦不堪!这样的效果也不理想,今后我绝不会再让这种情况发生。”
小芹还立下flag,初中三年“作业不隔夜,旅行不背包”。
带上作业旅行,亲子游的“新标配”还是“甜蜜负担”?
近年来,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逐渐显现——在亲子旅行的行李中,除了必备的衣物,作业本也常常占据一席之地。
这种“学习+旅游”的搭配,现已普遍成为众多家庭出行时的“默认选择”。尽管家长们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在这一点上,他们却意外地达成了某种默契。
不少孩子在高铁上写作业 受访者供图
胡女士觉得作业本是她的“定海神针”,尽管它增加了行囊的重量;然而,这种“学习状态在线”的心理慰藉是无法替代的。不久前,她带着孩子在广州游玩时,台风扰乱了原本的行程;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作业本却变成了他们的“救星”。当窗外狂风暴雨肆虐时,看到孩子坐在酒店的书桌前专心致志地书写,她突然觉得这次旅行变得非常有意义。胡女士笑着说,我们后来才后悔,作业带得不够多,结果白白浪费了整个上午的时间。
部分家长觉得,携带作业出行有助于提升孩子对时间进行有效规划和运用零散时间(比如乘坐交通工具、等待时)的技能,同时,紧迫的截止日期也是孩子锻炼履行承诺责任感的途径。
在草原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原定的行程泡了汤。
张女士和儿子来了个“母子写作局”。
“他写作文,我赶材料。”场面意外温馨。
这位80后的母亲坦白说,她自幼便深受“作业旅行”这种模式的影响:“维持学习状态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拥有空闲时间时更应充分利用。她的儿子在雨天完成了暑假作文任务的一半,内心也感到十分高兴。”然而,她认为,外出旅行时切勿颠倒主次,旅行应当展现出其独特的风貌。
张女士与儿子在旅途中共同参与的“母子写作活动”,儿子负责撰写作文,而母亲则负责搜集素材,这一场景由受访者提供图片展示。
在机场的候机大厅,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的情形愈发常见。不少孩子或专心致志地书写,或低声吟咏。张女士在等待登机时,恰好目睹了一场“学习对决”的精彩瞬间:起初,一个男孩高声背诵古诗,吸引了周围人的目光。而她的儿子原本对写作业并无兴趣,却在一旁被这场“对决”所感染,立刻转变态度,主动拿出英语书,加入了这场“卷王”的行列。三个小时的等待时间转瞬即逝,在返回的路上,张女士注意到,下学期要学习的两个英语单元的课文,儿子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
遇到作业截止日期与出行计划冲突时,部分家长会选择与教师进行预沟通,请求将提交时间延后。然而,也有不少家长更倾向于在短时间内努力完成作业。
徐卓家长表示,在某个秋季假期,儿子需要上交作业,全家人刚从高铁站下车便立刻投入到紧张的行动中,匆忙赶回家中拍照上传。“然而,在一片混乱中,竟然有两项作业被错误地提交了……”徐卓既感到无奈又有些好笑,回想起那场“生死时速”的经历,现在看来,这竟成了一段难忘的亲子时光。
你是否曾有过在旅途中辅导孩子完成作业的经历?在暑假期间出行,你是否赞同孩子携带学习任务?期待你的宝贵意见,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