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的受欢迎程度无疑是近期的高峰,众多车企纷纷效仿,试图分一杯羹。坦白讲,我起初对小米SU7并无太多兴趣,但它的价格区间恰好是我考虑新能源车时的首选。在小米SU7问世之前,我曾试驾过极氪007、极氪001、智己LS6、SMART精灵1、3以及理想L7等多款车型,每辆都有其独到之处,同时也存在让我不太满意的地方。小米SU7的发布会我全程关注,确实发现它有不少令人称道的地方。由于我所在的城市没有小米SU7的展示车,趁着外出之际,恰好得以一睹这辆车的真容,确实给人带来了惊艳之感。
首先,我们得谈谈颜色和车漆方面,小米SU7提供了海湾蓝、熔岩橙、雅灰色、流星蓝、霞光紫、橄榄绿、寒武岩灰、珍珠白以及钻石黑这九种不同的色彩选择。
小米SU7的漆面,亲眼目睹实物后才深刻感受到其与众不同,光泽与亮度已达到豪车的档次,雷总在发布会上透露,车身表面实现了100%的电泳漆膜全覆盖,能够有效确保12年以上的防腐性能。采用全自动的7轴机器人喷涂技术,辅以每分钟高达8万的微米级油漆雾化处理,使得漆面呈现出如镜面般的光滑与透明。传闻小米SU7同样使用了高端车漆,并配以高科技的喷涂与抛光工艺,的确与众不同,这一点只有亲眼目睹实车才能深切体会。
在静态体验中,SU7属于C级轿车范畴,其车身尺寸为长4997毫米、宽1963毫米、高1440毫米,轴距更是扩展至3米之长。相较之下,二排乘客的腿部空间略胜于Model S和标准轴距的宝马5系。坐进车内,我发现SU7的后排空间似乎被车头和前排所挤压,导致后排座椅的长度显得偏短。此外,座椅采用了流行的流线型设计,这对于身高182cm的我来说,头部空间显得有些局促。若能稍微斜靠在座椅上,或许会感觉更为舒适,这样的设计在轿车中也是可以接受的。
小米SU7的内饰提供了四种不同的色彩选择,包括银河灰色、黄昏般的红色、朦胧的紫色以及深邃的黑色。其内饰质感优良,对于一款新能源汽车而言,它在科技氛围与触感方面均展现出相当的高级感。
小米SU7的内部设计以环绕式座舱为核心,以反弧形的曲面线条为主,使得车内空间显得格外开阔。在细节处理上,该车采用了镂空设计以及悬浮式的仪表台,让座舱显得更为通透明亮。而且,小米SU7的整车玻璃面积高达5.35平方米,坐在车内,依然能感受到良好的通透感。
小米SU7的操控盘选用了三辐式的D型运动风格设计,其直径达到了363毫米。该设计装备了实体按键与滚轮,使得驾驶者能够便捷地调整辅助驾驶系统、车辆跟车距离、娱乐系统以及空调等各项功能。此外,在方向盘下方两侧,设有独立的圆形按键。左侧的按键用于启动辅助驾驶功能,而右侧的按键则可以改变驾驶模式。据称,其中还包含弹射起步功能。在试驾四驱版车型时,体验了其2.78秒的弹射起步,那种强烈的推背感,仿佛置身于大型游乐设施中的过山车,令人难以忘怀。
小米SU7的操控盘提供了个性化的驾驶模式设定,允许用户调整方向盘的操控感,无论是轻便还是沉重,均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调节。
在座椅设计上,小米SU7选用了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运动型座椅,其内部填充物为15毫米厚的记忆海绵,这样的设计使得乘坐时的触感相当舒适。
在智能化配置领域,小米SU7配备了搭载澎湃0S的多媒体显示屏,该屏幕兼容苹果CarPlay、原厂互联、CarLink以及升温识别等多种功能。此外,它还支持与小米品牌下的众多配件相连接,后排位置同样可以接入苹果iPad等配件。而在屏幕下方,还增设了一排实用的实体按键。
总体来看,我认为小米su7的pro或max版本是更合适的选择,因为入门版虽然价格更亲民,但功能上有所欠缺,尽管如此,整体品质和体验相对较弱。不过,目前订单异常火爆,提车时间尚不确定,我打算再观察一段时间。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对于广大希望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来说是个好事,我期待能看到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