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封面新闻记者在工信部官网发布的第385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中观察到,四款标有“小米牌”的纯电动轿车,其品牌名称已从“北京小米”更改为“小米”,同时,生产企业的名称也相应变更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这一变化标志着小米汽车成功获得了独立制造汽车的资格。当天午后,小米公司公关部门负责人王化通过微博平台发布了“你好,小米”的信息,此举亦从侧面揭示了小米汽车领域的新动向。
去年,小米汽车初次公开露面,鉴于尚未取得生产许可,因此暂时借用北汽越野的生产许可。今年3月,其首款车型小米SU7正式投放市场,迅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据数据显示,4月和5月小米SU7的交付量分别达到了7058辆和8646辆,而到了6月,交付量首次突破万辆大关,高达14296辆,市场反响十分热烈。
7月1日,小米汽车正式对外公布,在六月份,公司已经顺利实现了超过1万辆的交付目标。同时,公司展现出极大的信心,明确指出7月份的交付量也将持续保持在1万辆以上的高水平。
然而,市场需求的不断攀升使得小米汽车产品的等候时间备受消费者关注。据悉,目前小米SU7的标准版等候时间在27至30周之间,而广受欢迎的Max版本则需要等候31至34周,这些时间都超过了半年的期限。针对这一情况,小米汽车方面表示,公司正致力于全面提高生产效率,以减少消费者的等候时长。
小米汽车在销售网络布局方面持续加快步伐。进入六月,新增17家门店,目前全国已有30个城市设有小米汽车门店。七月,小米汽车计划再增17家门店,并将进军济南、常州、长春及贵阳四座新城市。此举旨在进一步优化小米汽车的销售与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