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 shì
〈动〉
【本义】:脱掉,解下
【造字原理】:采用形声结合的方法。以“采”为形部,取“睪”为声部。“采”字本身蕴含着辨别和解析的含义。
1 同本义 ( take off; unfasten)
【引】
1 《说文》:释,解也。从采,取其分别物也。睪声。
2 《仪礼·大射仪》:释获。
3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
4 《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5 《仪礼》:主人释服。
【例】
例如:卸去官印(指辞去官职);脱去布衣(换上官袍。意指步入仕途)。
2 解释( explain)
【引】
1 《国语·吴语》:(【英】:夫差
乃使行人 奚斯释言于 齐。
【例】
例如:消除疑虑与误会,达成和解;进行自我辩解;阐述著作的规范与原则。
3 释放;赦免
release;pardon)
【引】
1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怀王竟听 郑袖,复释去 张仪。
明代的诗人高启在《书博鸡者事》中记载,那位豪放的民众顿时气焰全消,他额头触地,连连磕头,表达自己的歉意,声称再也不敢如此放肆。于是,对方便放过了他。
4 舍弃;抛弃 ( give up;abandon)
【引】
1 《吕氏春秋·察今》:故释先王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2 《左传·哀公八年》:乃请释子服何于吴。
3 《国语·晋语》:君其释申生也。 注:“释,舍也。”
【例】
又如:释法(舍弃法令而不施用)
5 放下;放开 ( put down)
【引】
1 宋· 欧阳修《归田录》: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2 《庄子·养生主》: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
【例】
又如:力叮不释(用力叮住不放)
6 消失 ( disappear)
【引】
1 《国语·晋语》:虽欲爱君,惑不释也。
7 溶化;消融 ( melt)
【引】
1 《老子》:涣兮其若冰之将释。
【例】
又如:如冰之将释(就像冰将消融那样)
8 泡在水里或其他液体里 ( soak)
【引】
1 《礼记·内则》:欲濡肉,则释而煎之以醢。
9 发,射出 ( shoot)
【引】
1 《书·太甲上》: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
移除;规避;消除
【引】
黄宗羲在《原君》中阐述,不应将个人的损害视为危害,而是要让整个天下人都能摆脱这种危害。
【例】
又如:卸下重负(摆脱负担;减轻压力);消解怨气(消除心中的怨念。意指报复);破解难题(解决困难);驱散烦忧(缓解烦恼;排解郁闷);摒弃邪念,提升美德(摒弃邪恶的念头,增强善良的品质)。
11 淘米 ( wash rice)
【引】
1 《诗·大雅·生民》:释之叟叟,烝之浮浮。
釋 ﹝py#:shì
〈名〉
佛教中,释迦牟尼常被简称为释,这一称谓源自佛陀的姓氏。自东晋时期起,僧侣们自称为释子,而外界则称呼他们为释氏。例如,释厄指的是唐僧所经历的磨难;释老则是指释迦牟尼与老子,象征着佛家与道家的关系,亦称作“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