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 MBA智库百科网站
溢价(Premium)
超出标明价值的钱款即为溢价,是实际付出的金额高于证券或股票的票面金额。封闭式基金中的溢价,特指交易价格超出基金单位资产净值的情况。提及股票存在溢价,意味着扣除相关成本后仍有盈余。谈论股票的溢价幅度,是指预估目标价位与票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超过证券面值的交易额称为溢价,只要交易额超出这个数值就属于溢价。溢价幅度表示交易额超出证券面值的程度。
股票发行开销相当繁杂,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一是纯粹的发行开销,即股票发行者在发行环节中支付的相关开销,例如股票印制开销、承销开销、宣发开销、其他中介服务组织收取的费用等,二是发行公司每年向投资者付出的股利。因此,发行股票的代价占筹得资金的比例,相当于分红金额除以减去发行开销后的发行定价,数学上记作:发行股票代价占比=分红金额 /(发行定价-发行开销)×100%。
溢价表示购买某项权证并持有至期满,正股需涨跌多少才能使投资不亏本,从溢价计算公式来看,以认购证为例,溢价是先算出盈亏平衡点
(权证价格/行权比例)+行权价
权证与标的股票价格之间的差额,相对于股票价格的比例,需要转换成百分比形式显示出来。比如说,以3月26日收盘价作为基准,上港CWB1的价外程度达到65.65%。这意味着,如果投资者以当前价格3.527元购入该权证并持有至期满,那么上港集团的股票价格至少需要上涨65.65%,即达到11.93元以上,这样投资才能实现收支平衡并且有所盈利。
根据前述公式可知,溢价水平主要受到正股当前价位以及权证当前价位的影响,而权证当前价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降低。如果行权成本超过了正股当前价位(属于价外权证),那么权证的全部价值都体现为时间价值(即权证没有任何内在价值),由此计算出的溢价会比较高。反之,如果正股当前价位超过了行权成本,权证中包含的时间价值就比较少,这样计算出来的溢价就会相对较低。可以看出,权证的价值状况和距到期日的时间与其溢价通常遵循一个模式:越是接近内在价值且到期日临近,权证的溢价就越少;而越是远离内在价值且到期日较远,权证的溢价就越多。当投资人在此情形下,以付出费用较少为标准挑选权证,便容易倾向于期限短且接近行权价的品种,然而,这样选出的权证或许难以符合其投资目标。
另一种情况是,实施溢价评估方法的基础条件是认定购买者会持续持有期权直至期满,然而实际上仅有极少数购买者在购入时便准备持有至期满行权,多数购买者更倾向于进行短期交易,目标是赚取短期价格波动带来的收益,因此对他们而言,挑选涨幅更显著的期权更为关键,基于期满平仓点计算的溢价参考意义不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高溢价的权证为何常常吸引大量资金关注,比如在某个时期内交易较为频繁的权证,很多都是溢价较高且临近到期的新发行看涨期权。
若投资人在开始时便计划将权证持有至期满,这就意味着他们甘愿舍弃权证的时间价值,仅凭正股在期满时的表现来判断得失,这种情况下,权证的溢价水平就变得极为关键:溢价越低(越高),实现平本甚至获利的机会就越大(越小),低(高)溢价表示当前价格与平本点距离较近(远),到期时盈利的可能性就更强(更弱)。
投资风险资产时,参与者期望获得丰厚的回报来平衡潜在的变数,这种超出稳定收益的必要补偿称作风险收益,风险收益亦被称作风险补偿,风险补偿指的是投资者因承担风险而索要的,高于无风险回报的额外收益部分。
风险资产的报酬=无风险报酬+风险溢价。
溢价的计算公式
认购权证的价格超额比率等于行权价格乘以认购权证的市场价值再除以行权比例减去当前股票的市场价格之后的结果再除以当前股票的市场价格
认沽权证溢价率等于正股价乘以认沽权证价格再除以行权比例减去行权价之后的结果,最后再除以正股价。
源自于"mbalib.com"的百科词条"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