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夜晚,正当小米新品发布会进行之际,第一财经的记者在小米4S店内观察到,YU7的营销活动呈现出一种异常的“狂热”现象:销售人员不止一次地带头大声喊叫,甚至手持麦克风,反复强调“错过就没了”“尽早下单,优先生产”等口号,力图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尽管小米发布的YU7预定数据备受关注,然而部分行业专家对其提出了疑问,担忧“饥饿营销”策略可能引发不良后果。
三波营销热浪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上台亮相,正式推出了小米YU7。此时,现场的多位小米汽车销售人员向正在观看直播的消费者们解释道:“小米YU7目前只有3万辆准现车可供选购,抢购时间定在上午10点钟,店内信号可能较为缓慢,因此建议消费者们可以到室外利用5G网络进行预订,以免错过现车,届时可能需要排队等待生产。”
在雷军展示小米YU7的智能化特色以及与Model Y的对比之处时,消费者的反响普遍较为平淡。
小米YU7的售价一经公布,第二波营销热潮迅速掀起,现场销售人员激情洋溢地高喊“太棒了”“大获全胜”,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店内销售人员几乎同时展开行动,每人手握两部手机,穿梭于店内,边打电话边发送语音,积极引导顾客下单,不断重复“尽早下单,尽早安排生产”等销售术语。更有销售经理手持麦克风,大声向顾客讲解下单的具体流程。
第三波营销热潮涌现之际,正值展厅内展示车辆内部设计,顾客纷纷要求体验试驾。销售员陈琳(化名)向购车者透露,大约晚上11点钟,试驾车辆将送达店内,次日早上8点半即可开始试驾。“对于小米YU7的试驾,需提前进行预约,并且将优先服务于那些已经支付定金并锁定订单的顾客。”她这样说道。
这种“饥饿营销”手段,引发了部分购车消费者的不悦。吴敏女士携爱宠来到现场,她对记者坦言,自己不会轻易做出购车决定,而是会选择先进行试驾体验,再考虑是否购买。
吴敏提到,她曾留意到小米SU7在智能驾驶方面曾引发的事故,“汽车制造商自然会将自身优势大肆宣扬,然而,购车者应当对自己的人身安全负责,我依旧坚信自己的判断”。
晚上11点钟,记者步出小米汽车专卖店,发现店内销售团队依然在门口与顾客通电话、谈业务。据陈琳透露,他们预计要工作至凌晨2点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
多地已现YU7转手订单
官方宣布3万辆待售车辆在10秒内全部售罄,随后,第一财经记者对二手车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小米YU7的二手交易订单在多地涌现,且以标配版为主。经过多方打听,这些新车最终落入了哪些人的手中,仍然是个谜。
第一财经采访了一位YU7的转让人,这位转让人透露,他是通过SU7 Ultra平台转手的小米YU7订单。由于他已经预订了其他新车型,因此打算将手中的YU7转卖。在陈思与小米汽车销售部门的交流中,他了解到,一旦订单确定,小米YU7的牌照持有人只能更换为直系亲属。鉴于此,转手订单需要进行过户手续,并且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
业内专家透露,小米汽车的订单规模并不直接对应于锁定量,更不是最终的销售额。以小米YU7的预订界面为例,消费者在支付定金后的七天内(即168小时),有权自由调整所购车辆的配置。
去年小米SU7正式开售的前24小时里,就有超过一百位消费者表达了退订的意愿,然而他们发现,自己并不能成功办理退款,这与小米汽车之前承诺的定金在7天内可无理由退款的条款并不相符。今年,小米YU7延续了小米SU7的大规模预订模式,但小米汽车在处理预订事宜时显得更为小心谨慎。
为了杜绝类似无法退还定金的投诉事件再次引发纠纷,YU7在预订界面特别标明了两个关键点:首先,在订单使用满168小时之后,车辆预订将自动进入锁定状态,同时用户也可以选择提前手动锁定。其次,一旦订单被锁定,车辆的配置、车牌持有人以及交付中心等相关信息将无法进行任何修改,并且支付的定金将无法退还。
小米YU7的订单页面与其他车企有所不同,特别增设了准现车专区,让消费者有机会进行抢购。然而,多位小米汽车的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普通消费者通常难以抢得准现车,若有意购买,建议直接选择定制新车。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科技企业投身汽车制造领域,互联网上的饥饿营销策略也蔓延至汽车行业,黄牛代购现象屡见不鲜。他坦言,这种现象如同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消费者更深入地了解产品和公司,另一方面,其副作用可能损害部分消费者的购车体验,情绪化决策甚至可能冲击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