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财经出品 文|彭程 编|深海
小米YU7的预订量在短短三分钟内便突破了20万台,一小时后更是达到了28.9万台,18小时内锁定的订单量已高达24万台,这一预订神话在汽车行业引起了轰动。然而,雷军面对的不仅仅是喜悦,还有“产能地狱”的严峻挑战。事实上,这并非雷军首次遭遇这样的困境,早在小米手机成立初期,他就曾面临过产能危机的考验。
7月23日,车质网上出现了一则针对小米YU7的投诉信息:存在误导消费者、未明确告知交付周期等问题……小米的这一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权和选择权。我的要求并非退款,而是希望能够在今年内提车。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的马洪永律师对雷达财经表示,小米汽车在签订合同的关键时期,即锁定订单之前,并未公开其交付周期,这一行为构成了过失。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和第九条的规定,商家有责任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交付时间等关键信息,若未履行此义务,将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此类投诉并非个例。雷达财经观察到,由于交货时间过长的问题,小米YU7在车质网、黑猫投诉等众多平台上,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不满之声。
可能因为交付方面的问题,小米YU7在车质网上的用户满意度评分仅为1.2分,而满分为5分。
蓝鲸财经最新报道显示,近期已有众多即将成为车主的人士联名上书,强烈要求小米退还他们的订金。
目前,小米汽车二期工厂正紧急招募员工,以缓解YU7产量的迫切需求。据观点网消息,供应商透露,新生产线将实行日夜两班制,工人的每日工作时间将长达11小时,以此加快生产进度。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远水解不了近渴"。小米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迅速提升生产能力,同时安抚准车主们的情绪。
小米YU7因交付问题引发众多投诉
小米YU7订单的火爆程度,超越了此前由特斯拉创造的记录。
2016年,特斯拉Model3一经推出,便在短短24小时内成功揽获了18万辆的订单。而如今,小米在仅仅18个小时内,订单数量就已达到24万台。
然而,正如特斯拉当年所遭遇的困境,车辆热销之后,紧接着便出现了订单难以在短期内完成的难题,这一状况进而引发了舆论上的危机。
车质网上众多用户对小米YU7的锁单系统出现BUG表示不满,指出下单时存在延迟,进而影响了车辆的交付时间——“小米YU7车辆在锁单环节未明确告知交付时间,需尽快处理”“小米YU7的提车周期较长,缺乏明确的交车时间”。这类评论在网页上屡见不鲜。
在黑猫投诉平台,众多类似“小米汽车深知自身产能有限却未对订单量进行限制”“系统故障导致订单长时间被锁定,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的投诉评论屡见不鲜,准车主们对小米汽车是否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表示了质疑。
蓝鲸财经报道称,针对产品交付延误的争议不断升温,众多消费者纷纷发起联名抗议,强烈要求退还已支付的订金。
联名信中指出,在小米汽车的销售环节中,并未对车辆交付的具体时间点及违约的后果作出清晰说明,这导致众多消费者在缴纳了5000元定金之后,才发现交车的时间,并面临可能超过24周甚至更长时间的等待周期。这种行为实际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面对小米汽车所遭遇的交付困境,其他竞争对手也纷纷采取了“抢夺客户”的策略。
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蔚来汽车部分店面已实施特定的补贴措施。销售人员透露,消费者若购买蔚来品牌的车型,将可获得小米YU7锁单定金5000元的全额退还;对于乐道子品牌的车型,消费者同样可以享受5000元的定金报销,但需由店长进行申请和报备;至于入门级的萤火虫车型,消费者则可以报销2000元的定金。
在社交平台上,有车主透露信息称,小米YU7的排产日期一经公布,紧接着的第二天,蔚来销售团队便主动拨通了电话,向车主承诺将提供转单的定金优惠。
智己以及极氪亦推出了相应的促销举措,然而,不同区域的门店在政策上存在差异。阿维塔汽车品牌以及鸿蒙智行旗下的其他品牌亦纷纷加入了这场抢夺订单的竞争之中。
一期工厂设计产能仅15万辆,小米再闯“产能地狱”
有分析人士指出,小米YU7的交付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善。
雷达财经在小米汽车App上观察到,至7月23日晚上,小米YU7标准版的新订单最快交付时间跨度为57至60周,即399至420天;Pro版交付时间跨度为49至52周,相当于343至364天;而Max版的交付时间跨度则为41至44周,也就是287至308天。
也就是说,若想购得小米YU7标准版,消费者需耐心等待至2026年8月底方可见到实物。这一情况不仅反映出众多潜在车主需承受漫长的等待之苦,还意味着众多用户将错过新能源购置税的优惠政策。
财政部在2024年年末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通知》中规定,至2025年12月31日,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将享受购置税全免的优惠(每辆车的免税额度为3万元),而自2026年1月1日起,这一优惠将调整为购置税减半征收。
对于YU7车主来说,这代表着实际支出的显著提升:以25.35万元的标准版车型为例,若在2025年购车,可节省2.24万元的购置税;但若在2026年购车,则需要额外支付1.12万元的购置税;至于32.99万元的Max版车型,2026年购车时,购置税将增至1.46万元。
在此之前,小米SU7也遭到了网友对于交付延迟的批评。《科创板日报》在今年的5月份报道指出,当时购买一辆小米SU7标准版,从下单到交付,需要等待42周到45周的时间,即294天到315天。
小米的交货时间为何如此漫长?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目前的产量无法满足需求。
据时代财经披露,小米公司先前制定了两个阶段的工厂建设计划,其中,第一阶段工厂的年产量设定为15万辆,目前该工厂已全面启动生产,并且正以超出设计负荷的强度运行。
据调查,小米的首个生产基地实行两班制生产,平均每76秒便能生产出一辆新车。日产量大约在1000辆左右。若以一年300个工作日来计算,该工厂的年产量可达到30万辆。
小米第二座工厂的设计年产量同样达到十五万辆,该工厂现已完工。然而,从正式投产到实现满负荷生产,仍需一段时日。根据行业惯例,汽车制造商从投产初期至产能完全释放,通常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有传闻称,为突破产能瓶颈,小米正在谋划建设三期工厂。
华夏时报报道称,今年三月,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对外公示了《亦庄新城YZ00-0606街0110、0111地块规划综合实施方案》。该方案显示,0110、0111两大地块的用地性质被定位为一类工业用地,占地面积大约为52公顷,容积率设定为1.0,建筑最高高度可达60米,绿地率则要求达到15%。YZ00-0606街区中的0110和0111地块坐落于亦庄新城的中央地带,与小米二期的工程相邻。由此,众多人士推测,这片区域很可能是小米汽车工厂三期项目的预定用地。
该报道透露,在6月19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局发布了一则关于土地转让的消息。该公告明确指出,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以6.3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亦庄新城YZ00-0606街区0110地块。该地块的规划用途是用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的制造。
7月2日,雷军在直播中回应了交付问题,他承诺将加大生产力度。然而,由于排队人数众多,他恳请大家保持耐心。对于那些急于用车的朋友,他推荐了国产新能源车型,例如即将于次日亮相的小鹏G7,以及月底即将推出的理想i8。此外,他还提到了Model Y,认为这款车相当不错,并且特斯拉提供了多项优惠政策,建议大家也可以考虑。
律师:小米汽车未及时披露交付周期存在过错
值得关注的是,在网友反映的“小米在锁单前未明确告知消费者具体的交货时间,进而导致YU7的交货时间超出了1年”这一事件中,小米的所作所为或许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甚至可能触犯了合同违约的相关规定。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马洪永对雷达财经透露,小米汽车在签订合同的关键阶段,即订单锁定之前,并未公开其交付时间,这一行为构成了失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和第九条的规定,商家有责任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交付等相关重要信息,若未履行此义务,将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的林斐然律师表达了相同看法:若小米未能清晰告知,其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一旦消费者能够证实由于未被告知交付时间而遭受了损失,比如错失了购买其他车辆的机会,那么法院或许会支持消费者要求退还定金的要求。
小米汽车APP系统暴露出BUG,这一现象导致用户在锁定订单时出现延误,进而影响了交付周期。马洪永指出,依据《电子商务法》第30条的规定,小米汽车未能为用户提供一个稳定的交易环境,履行合同中的附随义务,这种行为同样构成了违约行为。
浙江电视台《小强热线》节目中透露,杭州小米汽车销售方曾口头保证,消费者在年底前提车的可能性高达80%至90%,然而这一承诺并未在合同中明确记载。
林斐然指出,《民法典》的相关条款规定,作为小米员工的销售人员所做出的承诺,若在规定期限内未能履行,小米将构成违约行为。消费者据此有权向小米追究违约责任,而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有可能支持消费者关于退还定金的请求。
小米汽车何时能够突破产能瓶颈?雷达财经将持续保持关注。#社区牛人计划# $小米集团-W$(香港交易所代码:01810)$ $小米汽车$(股票代码:BK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