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能源行业的领军企业华能集团,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它那超过1点2亿千瓦的火力发电设备,其次是它将近1点2亿千瓦的清洁能源装置,再者是它独创并备受期待的第四代先进高温气冷堆核能技术。
但是,一个常被忽视的情况是,华能集团在水力发电领域同样具备雄厚实力。华能集团控股的水电上市公司华能水电,在股票市场交易代码为SH:600025,其总市值高达1700亿元,堪称行业巨头。虽然它的市值不及全球市值最大的水电上市公司长江电力,后者目前市值达到6900亿元,但华能水电依然是一家规模庞大的企业。
8月28日,华能水电公布了2025半年业绩说明,企业上半年获取营收129.59亿元,较去年同期提升9.08%;取得净利润46.09亿元,同比增长10.54%,展现出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
华夏能源网获知,华能集团旗下另一家重要上市公司华能国际(SH:600011)同期取得92亿元净利润,这一成绩超过了华能水电。不过,华能国际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5亿千瓦,而华能水电的电力总装机仅为3300万千瓦,仅为前者的五分之一。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水电资产的质量优势非常明显。
如今,风力与太阳能发电的市场价格持续走低,获取利润变得愈发不易,煤炭发电受制于使用时数的不断缩减,盈利前景面临严峻挑战,唯有水力发电能够维持稳定且持续的收益表现。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将风力、太阳能、水力及火力发电相结合的能源模式,将具备充分的条件与优势。这一发展态势为华能集团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水起澜沧江
与三峡集团凭借意外机遇顺利接管巨额水电资源不同,华能集团发展水电产业的过程异常坎坷。
华能水电原先叫澜沧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华能水电,这家公司的发源地是澜沧江。
澜沧江位列中国水电开发的重要基地之中,其潜在的水力发电能力巨大,达到三千万千瓦以上,不过由于河流的河床形态狭长,并不适合建造大型水电站,所以经过规划,将其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开发,分别是上游的西藏区域、上游的云南区域以及中下游区域,共计设立了二十三座水电站。
2001年,华能水电刚成立,重点负责澜沧江中下游部分水电站的建设工作,那片区域里,漫湾水电站和大朝山水电站已经建成投产。第二年,这两座水电站都被华能集团纳入管理范围。
2012年,华能水电获得了澜沧江干流除已开发外所有水电站的权益。随后,该企业陆续建成了澜沧江中下游的功果桥水电站和糯扎渡水电站,再加上先前投入运营的小湾水电站与景洪水电站,截至2015年,公司水电业务的总装机容量增至1572万千瓦,形成了相当可观的生产能力。
不过,自2015年开始,云南省着手加速电力市场机制的完善,同时省内众多水力发电设施集中投入使用,并且电力消费状况不景气,电力供过于求造成电费价格急剧下滑,华能水电因此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
2015年,华能水电市场化电量交易的每度电平均售价仅0.1741元,这个价格明显比之前的0.2586元/度低很多,因此公司当年的盈利能力锐减,净利润减少了二分之一,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又进一步下滑了四分之三,最终只剩下5亿元,创下澜沧江下游各主要水电站建成发电以来的新低。
2017年,发电量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十四,企业利润显著反弹,达到了二百二十亿元。这一年,华能水电实现了上市。2018年,澜沧江上游的四个水电站接连开始发电,再加上云南电力市场出现转机,华能水电的水电销售价格比前一年每度提高了零点零一五元。2018年全年,华能水电的利润总额达到了五百八十亿元,创下了公司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从那时起,因为云南的水电被输送至广东,华能水电的盈利情况变得非常稳定,到2022年,该公司的水电设备容量已经超过两千万千瓦,同年获得的净利润达到了六十八亿元。
二零二三年九月,华能水电用八十五点七九亿元现金,买了华能集团所拥有的华能四川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第二年,又公布了增发新股的计划,打算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六十亿元资金,这些钱将主要用来建设澜沧江上游西藏地区的头号水库,也就是如美水电站。
到2025年6月30日,华能水电的总装机功率为3353.74万千瓦。尽管,这个装机体量与三峡集团旗下长江电力超过7000万千瓦的水电装机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然而,对于水电装机规模已经停止扩张的长江电力来说,华能水电的装机容量仍然具备提升潜力。
未来新增长点
华能水电的扩容潜力,主要依托澜沧江流域的水电建设。
华能水电掌握澜沧江流域的专属开发权利,该流域的水电工程规划总功率为3231.8万千瓦,然而当前已经建成的发电能力只有2140万千瓦,换句话说,华能水电在澜沧江流域仍然有超过1000万千瓦的水电建设潜力。
华夏能源网获知,2025年2月,华能水电公布的60亿元增发计划显示,其中45亿元将投向美水电站项目,另外15亿元则安排给托巴水电站项目,这两个项目均坐落在澜沧江上游的西藏区域。此外,西藏段内的班达、邦多、古学、古水等八个水电站,目前也都在推进前期准备工作。
华能水电在2023年完成对华能四川公司的收购,该公司已具备265万千瓦的发电能力,并且还包含一个111.6万千瓦的水电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此外,澜沧江流域的水电开发前景也十分可观。
华能水电的第二个增长点在于新能源领域。2021至2024年间,该公司在云南的新能源设备容量实现了显著提升,从23.5万千瓦增长到370万千瓦。根据规划,华能水电的长期新能源建设蓝图是将其装机规模扩大至1000万千瓦。
另外有新闻报道,为了实现“双碳”规划,“十四五”时段内,华能集团不断加强新能源领域的资金投入。在新能源项目方面,相关数据表明,由华能集团主导的总建设规模已经突破148吉瓦,其中,单是澜沧江水风光联合开发的清洁能源项目,其规划的总容量就高达9000万千瓦。
根据华能集团的设想,澜沧江流域的众多水电站通过联合运作和水库蓄水,展现出卓越的平衡作用,有助于缓解风电、光伏发电中输出力的不稳定和时断时续的问题,从而保障风能、太阳能发电的持续稳定运行。
此外,澜沧江流域水电基地现成的输电网络,有助于新能源设施并网,既能让电力系统更好地接纳清洁能源,又能提升线路使用效能,从而推动流域及周边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广泛部署。
再往上游,澜沧江流域的太阳能条件相当优越,辐射程度稳定,每年平均能接收到6500兆焦耳每平方米的太阳能量,每天日照时间大约有2200小时,这种资源状况为光伏发电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华能水电在澜沧江上游西藏这一段已经设计了八个梯级水电站,而流域附近充沛的太阳能能够与水力发电形成很好的配合,从而建立起西藏境内以水、光结合为特点的千万千瓦规模清洁能源中心。
换言之,华能水电的拓展前景十分可观,无论是增设水力发电站,抑或是开发澜沧江区域的光伏与风力新能源,其增长潜力都极为丰富,新增装机容量方面同样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消纳难题待解
壮丽的自然景色与充沛的水力资源为华能水电拓展发电能力创造了条件,这种融合多种能源的发电方式备受华能水电期待,不过其中有个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就是要找到办法来充分利用所产生的电力。
华夏能源网观察到,华能水电在澜沧江流域运营的十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两千亿千瓦,规划多年均发电量为八百五十五点五六亿千瓦时,但2020至2024年间,实际年发电量分别为八百二十二点九四亿千瓦时、七百九十六点六三亿千瓦时、八百四十六点三九亿千瓦时、八百零二点七四亿千瓦时、八百零点零八亿千瓦时,每年均未达标,反映出澜沧江流域实际发电效能存在缺陷。
澜沧江流域的水源主要来自降雨,地下水与积雪融化是次要来源,河水的年际与年内变化很大,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流量差异显著,这给水电站的发电量带来了一定制约。
2023年上半年度,澜沧江流域的进水量相较去年同期显著减少,然而下半年7到9月间,水量又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四至七成,这种剧烈的进水变化,倘若缺乏完善且高效的调控手段,就会导致枯水期无法发电、丰水期又不得不泄洪的困境。现阶段,云南省的水电资源主要通过输电线路送往广东省,这种高度局限的输电区域,难以有效应对云南水电资源在丰水与枯水之间的周期性波动。
针对这一情形,早先有华能云南水电部门的负责人指出,水电站在发电量上受到流域水量的明显制约,自然会出现丰水与枯水两个不同阶段,并且这种变化幅度很大。以前,这种周期性变化常常削弱我们在某个特定销售区域的竞争能力。但现在,通过不同业务区域之间的电力交易,尤其是直接与用电量大的省份进行合作,我们能够更有效地调整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平衡,做到在洪水期间向外部输送电力获得高收益,在干旱期间收回成本并实现增值。
华能云南水电方面人士曾表达过希望加强与更多用电集中区的连接的愿望,以更好地利用云南的水电资源。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仅限于水电,大型清洁能源设施也常常因为连接范围太小而受到限制。解决这个困境的关键,还是要通过扩大连接的范围来实现。
以前,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之间的连接,主要依靠两条跨区域特高压线路,即江城直流(三峡电力送往广东)和闽粤联网。未来,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和西臧段将产生大量水电、风光电,这些电力将通过特高压外送通道直接输送到广东,如果能够与已运行中的闽粤直流相连接,那么,云南和西藏的水风光绿色电力,会先从国网区的西藏输送到南网区的广东,随后,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从南网区的广东再分配到国网区的福建。
核心所在,在于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敢于打破隔阂,达成彼此连通。这样做,不仅会给华能水电带来好处,更是所有大型绿色能源设施的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