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7日,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展示了小米 SU7 Ultra,这款汽车展现了小米开拓顶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决心。小米 SU7 Ultra的问世,无疑为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增添了新的活力。它凭借出色的运行表现、前沿的科技装备和别具一格的外观,成功吸引了大量顾客的注意。不过,跟所有新上市的商品一样,小米 SU7 Ultra 也存在一些缺点。本文会仔细分析小米 SU7 Ultra 的优点和缺点,给读者一个完整的产品评估。
一、小米 SU7 Ultra 亮点解析
(一)狂暴动力,地表最快四门量产车实至名归
小米 SU7 Ultra 配备了同款原型车的超级三电机系统,该系统包含双 V8s 电机以及单 V6s 电机,此套动力单元可输出高达 1548PS 的峰值马力和惊人的动力表现。如此强劲的动力表现,让车辆在提速方面极为出色,起步到100公里每小时最快只要1.98秒,不包括最初的启动阶段,从零加速到200公里每小时需要5.86秒,从零到400米冲刺仅需9.23秒,极速更是达到了超过350公里每小时的水平,成功成为当前陆地上速度最快的四门汽车。
同等级别的其他车型,比如特斯拉 Model S Plaid、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小米 SU7 Ultra 在动力表现上有着显著的不同,它的功率数值、马匹指数以及扭力输出都明显更高。功率表现上,Model S Plaid 的峰值动力可达到 1020PS,Taycan Turbo GT 的最大马力为 761PS,小米 SU7 Ultra 的 1548PS 则遥遥领先于两者。小米 SU7 Ultra 在扭矩表现上,依靠其前沿的电机方案,于性能指标上超越竞品,因而其提速时能输出更显著的驱动力,为驾驶者带来酣畅淋漓的极速感受。这种卓越的动力特质,不仅令小米 SU7 Ultra 在直线冲刺中优势明显,在赛道竞速时,也能从容驾驭各类高速弯道,充分体现其充沛的动力潜能和迅捷的加速性能。
(二)赛道级底盘与制动,操控与安全的双重保障
小米 SU7 Ultra 为适配强劲的动力单元,选用了竞赛级别的底盘构造和刹车配置。底盘构造上,运用了依据纽北赛道设定的悬挂系统,装置了双室空气弹簧和高效率连续阻尼调控装置,可以依据不同路面情形和驾驶状态,即时变更悬挂的弹性系数,确保了车辆卓越的行驶操控性和乘坐感受。此外,这台车也能够加装倍适登 Bilstein evo t1 扭力杆避震系统,从而增强车辆在赛道上的稳定性,满足职业赛车手和赛道玩家对车辆极限操控的需求。
制动系统表现同样出色,小米 SU7 Ultra 装备了尺寸宽大的碳陶瓷制动盘,前制动盘规格为 430mmx40mm,后制动盘规格为 410mmx32mm,可以承受高达 1300°C 的高温。该车型选用 Akebono 品牌的制动卡钳,其构造包含六个前活塞与四个后活塞,配合使用后,车辆从每小时百公里速度降至零仅需三十点八米距离,并且在连续执行十次高负荷制动实验时,制动效果未出现明显下降,这种卓越的制动装置,使得车辆在高速运行或参与赛道竞速时,可以快速且稳定地控制减速,为驾驶员带来了极为可靠的行车安全。赛道行驶时,频繁的减速操作对刹车装置是严峻的挑战,但小米 SU7 Ultra 的制动装置始终维持稳定表现,使驾驶员在高速行进中可以放心地调整速度,从容处理各类弯道状况。
(三)空气动力学设计,颜值与性能的完美结合
小米 SU7 Ultra 的造型构思以卓越性能为核心,大量运用了空气动力学部件,不仅增强了车辆的操控表现,更赋予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动感气息。车身前端装配了宽阔的前唇、中央的导流板以及独特的U形扰流器,这些构造能够精准地管理车头部的气流,降低正面升力,强化高速行驶时的下压效果,从而确保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另外,车尾的主动式扩散装置和碳纤维制做的固定式大尾翼,在车子高速运行时可以自行改变方向,有助于改善空气动力表现,给车辆带来最大285公斤的下压值,堪比高性能跑车。
这辆车配备了碳纤维材料,总共有21个位置应用了这种材质,覆盖面积达到5.5平方米,涵盖了车顶、尾翼和侧裙等部分。这种材料的大量使用,不仅让车辆的外形看起来更加动感,还帮助实现了减重,车身变得更轻,从而提升了车辆的操控表现和能源使用效率。小米 SU7 Ultra 提供多种配色方案,涵盖三大主题,分别是经典主题,有曜石黑和珍珠白两种色调,豪华主题,包含太空银和鹦鹉绿两种选择,以及跑车主题,有闪电黄一种色彩,这些多样的外观选项能够满足不同人群对于独特造型的偏好。无论在都市道路行驶,还是竞技赛道上飞驰,小米 SU7 Ultra 的鲜明设计都能吸引旁观者的目光。
(四)科技豪华,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的极致体验
小米 SU7 Ultra 在智能科技领域的成就同样引人注目,它配备了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该系统整合了端到端大模型,展现出卓越的智能驾驶性能。设备方面,整个车辆安装了二十七台感应装置,其中含有一台具备一百二十八条探测线的激光探测仪、三台毫米波探测设备、十一个高分辨率影像采集器、十二台超声波探测装置,运用了两枚英伟达 Orin X 驾驶辅助处理器,驾驶辅助系统的计算能力高达十点六八亿亿次浮点运算每秒,并且存储了超过一百万个优质场景数据,让车辆在各种复杂行驶环境中都能达成精确的环境识别和智能判断。
该自动驾驶技术无需额外设置即可启动,即便在缺乏车道标记的路段也能稳定行驶,且能在停车区域自动侦测空位并完成驻车动作。目前小米自动驾驶团队已配备 11.45 EFLOPS 的强大计算能力,这为该智能驾驶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奠定了稳固基础。此外,小米正与顶尖保险公司合作,推出高端智能驾驶安全方案,计划四月份推出,使用户体验智能驾驶功能时更加放心。
智能座舱配置了高通骁龙 8295 处理器,搭载了 Xiaomi hyperOS 操作平台,确保了响应迅速的交互感受以及多样化的应用支持。车厢内部大量运用了 5 平方米的 Alcantara 材质,并辅以 5.5 平方米的碳纤维元素进行环抱式布局,共同构建出兼具奢华气息与前沿科技感的座舱环境。全新的 25 个发声单元组成的音响系统,支持隔绝外界杂音的技术,让车内人员获得深度聆听的感受。车辆内部设有双 50W 的无线供电设备,驾驶座和副驾驶座都能使用,操作十分便利。四个车门都安装了特殊隔音玻璃,同时配有轮胎产生的声音抑制装置,显著减少了车厢内的声响,增强了行车的舒适感。前方的梳妆镜能够调节三档的明暗度和色调,给使用者带来细致入微的服务体验。
二、小米 SU7 Ultra 不足之处探讨
(一)续航里程焦虑,高速与性能模式下的短板
小米 SU7 Ultra 动力表现很强,但续航不够理想。它的 CLTC 续航是 620km,这个数据在同级新能源车里不算特别优秀。尤其要关注的是它的动力装置性能卓越,当车辆以高速度运行或者启动高效运转状态后,电池的消耗量会大幅度上升,实际能够行驶的距离很有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这种现象无疑会让驾驶者产生对于续航能力的担忧。
同某些主打超长续航能力的对手车型对比,比如蔚来 ET7 的 CLTC 续航能超过 700 公里,小鹏 P7i 的长续航版 CLTC 续航也高达 702 公里。对于经常需要跑长途或者频繁跑高速的驾驶者而言,小米 SU7 Ultra 的续航表现或许难以满足他们的常规行驶需求。高速行驶时,车辆要对抗更强的气流阻碍,同时高性能电机消耗也很大,小米 SU7 Ultra 的电力消耗可能比市区行驶时增加一半以上,实际能跑的路程或许会缩减到四百公里左右,这对远距离出行是个不小的考验。
(二)车内空间受限,实用性与舒适性的妥协
小米 SU7 Ultra 是一款轿跑类汽车,它既想要达到顶尖的性能表现,又希望拥有动感十足的外形,但在车厢内部空间上,因此不得不有所妥协。这种轿跑风格的车身造型虽然让车子拥有顺畅的轮廓和低矮的体态,却使得后排乘客的头顶空间显得有些狭窄。个头较高的朋友如果长时间坐在后面,可能会觉得脑袋被挤压着,从而降低旅程的舒适感。
装载体积庞大或者形态奇特的物件时,后备箱的储物区域会显现出若干障碍。受限于车辆整体设计,后备箱的进料口在形态和大小上并非尽如人意。因此,对于诸如婴儿车、高尔夫球袋这类物品,它们或许无法便捷地置入后备箱内部。与部分侧重内部容积的同档次车辆对比,比亚迪汉 EV 的后座头顶距离较为宽绰,足以让身高一米八的成年人舒适就座,同时后备仓的存放体积可观,入口设计得比较大,有助于各类物品的置入,小米 SU7 Ultra 在座舱空间表现上存在短板,或许会降低它在注重空间功能性以及家庭用户中的市场号召力
(三)售后服务网络不完善,维修保养成本高
小米作为汽车行业的新进入者,其服务网点分布与老牌车企存在明显差别。现阶段,小米汽车的服务网点主要设置在少数几个大都市和部分中等城市。而在众多的小城镇及偏远区域,提供相关服务的网点数量相当稀少。因此,当地居民车辆一旦发生故障,进行维修和保养将非常困难,他们或许需要投入许多时间与精力赶往距离遥远的服务点,从而提高了使用代价。
此外,小米 SU7 Ultra 这款兼具出色性能与先进技术的汽车,其后续的维修费用相对偏高。车上搭载的碳陶瓷制动盘、三电机系统等高性能部件,一旦发生损坏,维修或更换的花销都十分巨大。比如碳陶瓷制动盘,它的价格是普通制动盘的数倍,加之技术含量高,维修起来难度大,工时费用也相当可观。智能驾驶系统或电子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调试工作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借助专用设备完成,这导致维修保养费用显著提升,进而推高了使用总成本,对于价格比较敏感的购车者而言,小米 SU7 Ultra 较高的维修保养开销可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购买阻碍因素。
(四)内饰细节待提升,品质感与高端定位不符
小米 SU7 Ultra 的内饰运用了许多高档材料,包括 Alcantara 和碳纤维装饰,不过某些细节做工还欠缺,跟车子的整体豪华形象不太一致。部分用料显得不够上乘,有些接缝的地方不齐整,让整个内饰看起来没那么好。
车内的部分塑料构件显得较为粗糙,同周围的豪华材料形成了显著反差,从而拉低了整个内饰的品味。而且,某些控制按键和旋钮的触感不够精致,使用时缺少恰当的反馈力度和优质感。高端车辆价格通常超过五十万元,购买者一般对内部构造的精致程度要求颇高,小米 SU7 Ultra 在这方面表现欠佳,或许会让一些购车者心存遗憾,进而降低他们对该车综合水准的认可。
小米 SU7 Ultra 的问世,无疑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挑战。这款车型凭借其出色的动力表现、前沿的科技装备以及别具一格的外观,充分彰显了小米在汽车制造方面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不过,车辆在续航能力、内部空间、售后保障以及内饰做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这要求小米在未来的产品迭代和服务优化中必须认真对待。技术持续发展,市场日渐完善,小米会不断改进产品,给用户带来更出色的汽车选择。对于那些看重顶级性能和前沿科技,并且愿意容忍一些缺点的消费者而言,小米 SU7 Ultra 肯定是一款非常有吸引力的新能源车。(个人看法,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