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得儿,一个热衷于数码产品,乐于探讨社会热点,擅长寻找高性价比好物的宅男,得儿们请给我点个关注吧!
每当谈论到手机话题时,总有一些用户对小米手机缺乏 USB3.0 接口而念念不忘。
在升级系统时,文件备份和拷贝过程显得格外迟缓,与此同时,当前手机已能录制八千帧每秒的高清影像,然而以如此缓慢的数据传输速率,自然招致众多支持者的抱怨。
他查询后发现,不只是小米手机,像苹果、华为这些主流品牌生产的手机也基本不支持 USB3.0 接口。然而,三星这样的安卓高端机型,还有已经式微的 HTC 手机,甚至包括 HMD 授权生产的诺基亚手机,都具备 USB3.0 功能。
因此现在就向大家说明,众多手机设备为何不兼容 USB 3.0 接口,具体原因如下。
不是不愿支持,而是觉得没必要?
在智能机还只注重性价比的初期阶段,众多手机制造商更侧重产品的实用功能,要实现 USB3.0 的传输速率,不仅需要设备兼容这一接口标准,其内部存储单元的响应速度也必须同步提升。
三星这个牌子来说,以 Galaxy S5 这款产品为例,它曾经就具备 USB3.0 的功能,不过它的核心存储装置还是 EMMC 类型,速度表现比较迟缓,这一点大家心里都清楚,再加上它不像华为那样拥有特别出色的技术来改善,就算配备了 USB3.0 接口,也难以让全部性能都展现出来。
稍后,设备本体内的存储介质由 EMMC 升级为 USF,传输效率获得显著增强,运行不再受限,此刻足以充分展现 USB3.0 的全部效能。
未曾料到无线技术已发展到更快的 5G WiFi,传输既迅速又便捷,人们之所以渴望升级 USB3.0,目的不正是为了提升传输效率吗?关键在于,WiFi 是日常不可或缺的网络工具,而 USB3.0 接口的使用频率却相对较低,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自然会觉得它并不那么关键。
影响信号?
很久以前,der 就注意到一位精通北极的人提到,USB 3.0 的使用频率,确实会对 2.4G 的 WiFi 和蓝牙造成明显的阻碍。
USB3.0 技术的倡导者英特尔,在推出该技术时曾明确指出:这项技术运用了 5Gbps 的数据传输速度,为了减少电磁干扰,它运用了 SSC 扩频时钟技术,这种技术的调制频率是 2.5Ghz,从理论层面就会对 2.4G WiFi 网络造成影响,实际上距离越近干扰越明显,而且 USB 3.0 所产生的属于宽频杂音,因此难以被过滤掉。
但是人们并不知道,那位北极的智者所写的分析文章,其实是在 2015 年的时候公之于众的,而且英特尔在白皮书中讨论 USB 3.0 干扰的议题,早在 2012 年就已经发布了,到现在都过去很多年头了。
这种干扰现象,不少制造商借助结构优化,并强化了抗电磁干扰措施,同样能够确保设备在运用 USB3.0 标准时不受影响。
因此信号受到干扰的情况确实存在,不过目前已经有了应对措施,然而为何众多手机设备依然无法兼容呢?
多技术下的取舍?
关于手机缺乏 USB3.0 功能的情况,反应最强烈的群体是米粉们,因此每当有新设备推出,若其中没有包含 USB3.0 的功能支持,许多米粉就会经常以此作为话题进行玩笑,并认为这是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所致。
不清楚是不是因为批评太多,有传言称小米的某位职员忍不住道出了实情,并非不愿意支持 USB3.0,而是为了平衡多设备连接的适配性以及快速充电的功能,最终选择了不采用。
顷刻间,各处纷纷议论,称小米手机无法使用 USB3.0 接口,究其原因,实则是与快充技术标准相矛盾。
当下这个议题引起广泛讨论,由于小米快充在初期为适配 PD 制式,进行过诸多大胆的调整,形成了专属充电标准,却未遵循 USB3.0 的规范,因此想要重新兼容该协议,难度极大。
再说,小米的高功率快充,发热现象会显得很突出,假如再搭配上耗电量大的 USB3.0 接口,恐怕难以承受。
大家正准备认可之际,小米的儿子「黑鲨手机」却突然宣布停用,这款产品不仅运用了小米同期顶级机型的相同快速充电方案,还具备 USB3.0 接口,这简直是对小米以及红米旗舰系列产品的背叛。
因此有人表示疑问:会不会并非小米红米设备不兼容,而是黑鲨手机恰好是支持 USB3.0 的那一款小米机型呢?
说到底还是钱
尽管诸多因素足以导致手机无法支持 USB3.0,但 der 认为最核心的症结还是费用考量。
要达成 USB3.0 功能,手机就必须配备完整的 USB3.0 设备,这要求主板上的电子零件物料费用提升,同时研发和调试的人力成本也会增加,此外还需要支持 USB3.0 的数据线,在确保 6A 快充功能的同时,其成本自然大幅度上涨。
因此,在三星 Galaxy S5 那时候,尽管设备声称兼容 USB3.0 接口,但三星公司并未随设备附赠 USB3.0 的数据线,标配的都是 USB2.0 的线缆,如果想要使用 USB3.0 的传输速度,就必须自行前往三星官方网站购买原装的 USB3.0 数据线,由此可见,三星作为一家规模庞大的企业,在成本控制上显得非常谨慎,不敢轻易增加这一额外支出。
相比之下,在手机行业表现突出的小米,即便每部手机的生产费用上升十五元,面对它那数以千万计的销售量,这个增加的数额已经相当可观了,其他手机品牌的情况恐怕更糟。
不过花钱也不是不可以,但你总得有价值呀!
你最近升级了 USB3.0 接口,不过只有少数特定用户能体会到你付出的努力,大多数人都无法体会到这种改进所带来的实际好处,而且 USB3.0 本身也算不上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宣传点,否则三星早就把它当作主要卖点来大力推广了。
因此,与其把资金投入到 USB3.0 的升级上,不如让手机厂商将这些预算用于获取哈苏、蔡司、哈曼卡顿、徕卡的品牌授权,消费者对于这种做法同样愿意接受,这难道不是更明智的选择吗?
对于手机制造商而言,并非所有东西都提供给你就是最优选择,毕竟制造手机并非慈善事业,终究只是商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