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萍
当下,社会各界对于“躺平”现象颇为关注。各方人士依据自身阅历,力图剖析并审视年轻人所说的“躺平”,进而形成了诸多相异见解。
这种心态反映了部分人对激烈角逐的抵触情绪,他们更倾向于主动远离高强度的竞争环境,以此减轻生活与工作带来的负担,这种感受完全可以理解,而且在任何工业化国家都有类似的群体,并不罕见。
这种在激烈竞争面前调整自身心态和行为的做法,被某些人片面地截取,简化成放弃所有期望和理想,变得消极怠工,无所事事。这种误解,完全背离了“躺平”作为社会心理现象的本初意义,却被少数人吹捧成一种流行的处世信条。这对个人、社会、国家都毫无益处,必须明确反对。恬淡有助于坚定志向,安稳能够助人高远,然而不论何时何地,鼓动舍弃志趣与期盼,终究难以立足。拼搏始终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中心。所有“80后”“90后”“00后”之中,大部分青年都在用心对待生活,尽力当好新时代的弄潮儿。
事实上,当代青年都清楚,每一代人都有其特定的历史使命,在持续进步的社会中,规避责任既不体面也没用,然而当有人选择消极避世时,比起严肃的训斥,他们更渴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与扶持。提倡推动新创事业,发掘新的经济动力,创造公正的职场条件,健全社会安全制度,坚决执行“房子是用来住的”,减轻青年人的生活负担,倡导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等等。这符合国家进步的基本要求,当个人的努力与国家社会的成长协调一致、互相促进,汇聚起来的力量一定会非常巨大。
挺身而出,每个人都能发掘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直播间里辛勤耕耘年收入千万的人,正散发着光芒;独自骑马守护偏远山区邮路二十年的人,同样在闪耀;凭借矿泉水解决各种难题的“数学达人”,也在绽放光彩;将一段旋律改编成歌曲并让全网知晓的机灵“00后”,同样在熠熠生辉。摆脱统一的社会评判标准,关注个体自由充分地成长,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要成为自己人生的成功者,不应该被他人规定的“框架”所束缚。一个精神充实、自主独立的人,即使偶尔放松休息,也不会忽略变换姿态去迎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