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这个词,现在可以说是不绝于耳。
在被工作、生活蹂躏了千万次之后,大家殊途同归,“躺平”了。
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子、不消费。
“晚躺不如早躺”“
打工的尽头是躺平”
“你今天躺了吗”
反反复复挂上各个平台的头条。
安于现状者在竞争激烈的职场和环境中,宛若一股清泉,冲击着惯常的生存模式和思想观念。
不被理解,遭受质疑都没关系。
就是躺平了。
一个人选择安于现状,我们或许可以提出疑问。但当一个集体表现出这种状态,我们更应当进行深入探究。
某些人认为,年轻人选择放任自流,源于他们无法承受压力,体弱多病,是对担当的回避,对境遇的让步。
有人声称放任自流是种自我防卫的手段,使年轻一代能够暂时摆脱现实的重压,寻觅内心的片刻安宁。
也有人说躺平是一种勇敢的选择,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和重构。
那么躺平到底试什么呢?
简单来说,这种心态就是有意识地减少贪求,不参与无谓的争斗,向往平实的生活。
并不是真正的无所事事、放弃一切。
而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主动选择,一种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位。
不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我就不需要战战兢兢的伺候老板伺候客户。
我无意追求工作成就所赋予的声望与职位,只愿踏踏实实履行职责,寻求事业与个人生活的和谐统一。
厌恶都市的喧嚣,可寻一处乡野或小镇,体验悠闲自在的农耕日子,品味无拘无束的宁静时光。
想要拥有充裕的时刻与活力去体验生活,那就着手准备35岁时的后半生安排。
这就是选择。
甘于现状者,用形形色色的方法,向世人展示了生存与生命的多姿多彩。
说年轻人躺平是错,不妨先看看这个世界留给年轻人什么。
学历贬值与上升通道的收窄。
如今高等教育变得广泛,获得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级别的学位,已经不再是难得的成就。
如今年轻人已无路可走,教育这条路也变得不再公正,原本依靠它改变命运的机会消失了。
以今年应届生生就业率为例,各个渠道的数据显示不足30%。
一入职就裁员,甚至还没入职就裁员。
职场环境是这样的:若他人认为你优秀,即便你并非如此,也能被视为优秀,反之亦然;若他人认定你平庸,即便你有所作为,也难被认可,这种情况无法改变。
能苟住的都是狠人,更别提晋升发展。
生存成本不断攀升。
房价持续走高,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使得生活开销节节攀升,繁重的住房贷款、汽车贷款负担,让这一代年轻人丧失了进取心和朝气,年纪轻轻就显露出老态。
当你察觉到自己的劳动报酬长期增长速度远逊于老年公民的养老待遇,甚至出现收入反超的情况,内心可能会对那些承诺和愿景产生质疑。
真正的成功究竟是什么?
是拥有豪车豪宅、成为社会精英吗?
还是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既然按照普遍准则生存得这般窘迫,那么不妨就此停歇,让整个环境去审视自身。
人天然都会倾向于做让自己受益的事情。
安然处之,乃是此时对自己有益之举,体现为一种自我关照和心态调整的方式。
比如,躺平可以减少内耗。
许多年轻人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中,长时间处在不健康的状态,精神和身体都非常疲惫。而选择躺平,则是一种获得放松的途径,能够暂时卸下工作和生活的重担,转而照顾自己的身心。
使人有机会在恰当的时机按下停止,以减少没必要的交际活动,舍弃毫无意义的长时间工作,给自己一段放松的时刻。
这种“躺平”不仅是对身体的修复,更是对心灵的滋养。
在短暂的休憩后,以更加饱满的状态重新出发。
比如,在经济下行期,躺平比折腾更有助于守住财富。
大部分行业面临困境,就业机会减少,创业风险增加。
当前形势下,随意进行操作、胡乱进行投入,常常会带来严重的潜在危害和不可预测的状况。
近些年,无论是从事网络相关业务还是实体产业,不论提供的是服务类型还是物质产品,能够维持收支平衡已经算是不错的结果,而出现重大亏损则变成了普遍现象。
相比之下,躺平就成为了一种更为稳健和理性的态度。
要维持审慎和冷静,切勿随波逐流或草率行事,借此能够切实维护已有的财产和物资,保证能够度过经济萧条时期。
这种状态并非消极避世,而是立足于现实环境的审慎抉择,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保全的举措。
比如,躺平是一个清醒思考的契机。
可以让我们停下来,更清醒地思考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
在社会体制的捆绑下,人是很难清醒的。
而躺平却提供了一个停下来、静下心的机会。
在放松的时刻,可以暂时脱离外界的纷扰与限制,进而更加细致地审视内心世界。
这能够帮助人辨明自身的实际需求与根本观念,同时也能为前方的方向制定明确的规划。
甘于平淡,使青年人懂得了体察本心的呼唤,也领悟了在喧嚣尘世里维持那份难能可贵的镇定与自主。
这种精神上的富足与成长,远比物质上的积累更为宝贵和持久。
最终我想表达的是,是否选择安逸的生活,要看你手头掌握哪些资源,还要看你想如何布局人生。
能够和谐,在挑战与安逸之中寻得恰当的分寸,修养好精神与身体,然后再次启程,探索人生的种种机遇。
也可以一躺到底,原地退休,在这喧闹的世界做个离群索居之人。
只要是经过个人仔细比较各种情况后所下的决定,并且愿意承担其带来的所有结果,那就不会有什么过错。#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