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国产SU7已经开了一阵子了,开过之后,天涯君只有一个体会,车确实挺气派,但是真的不配三十万的价钱。
回头率绝对够高
这台小米SU7由天涯君选用,其外观为“海湾蓝”,内饰则是红色,在目光注视下,显得非常引人注目,同时它拥有轿跑式车身,因此行驶在路上时,吸引他人注目的程度极高。
小米SU7的造型与保时捷Taycan极为相似,车头修长,车身低矮,姿态极具运动感,确实非常拉风,此外,小米SU7目前热度很高,但累计交付量仅一万多台,在芜湖这座城市,总数屈指可数,甚至少于同级别的百万豪车,因此自然更具吸引力。
这台顶级型号配备黄色的四活塞布雷博卡钳,还有梅花轮毂和电动尾翼,这些都是深受年轻群体青睐的特征,可以说雷总非常了解年轻消费者的喜好,几乎将所有他们想要的功能都融入了其中,因此行驶在路上时,吸引路人目光的程度非常高。
但是天涯君感到疑惑的是,这台最高配置的小米SU7既然已经如此强调运动感,那么车尾的设计为何给人的感觉有些不协调,除了那个电动尾翼之外,设计上的细节显得颇为繁复,特别是那个扩散器造型,采用拼色处理之后,反而更加突显出它的格格不入。
车机学习成本低
车辆内部布局缺少亮眼之处,与众多新能源车款类似,装配了一块16.1寸的悬浮式中央触控面板,硬件配置为8295处理器,运行表现和语音交互效果良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次坐进车内,发动汽车后,液晶显示盘能够翻转,营造出较强的仪式氛围。
小米在人与机器沟通方面,凭借手机领域的积累,具备天然上风,有用户尝试过用小米手机操控汽车系统,体验十分顺畅,效果相当出色,而苹果手机用户,则必须安装专用软件,才能实现车辆连接,进而管理车内各项操作,至于智能家居的联动,除非是小米品牌的忠实拥趸,否则极少会去开启这个选项。
小米SU7的智能驾驶舱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入门门槛不高,其搭载的澎湃操作系统内核源自安卓平台,界面设计与交互方式跟众多安卓设备大同小异,多数操作都能在下一级选项中找到对应路径,配合语音助手功能,让大部分用户都能迅速适应使用。
动态表现不像个“新手”
小米汽车初次涉足汽车制造领域,天涯君对其动态驾驶体验原本预期不高,然而实际感受却令人意外,完全不像是一家缺乏造车经验的公司研发的产品。
首先关注操控性,这辆最高配置的车型倾向于运动风格,但底盘的驾驶体验并非一味追求激烈,对轻微颠簸的处理十分利落,同时也能清晰感知路面状况,通俗来说,这种底盘表现与老款宝马3系不相上下,兼具刚劲与柔和,丝毫看不出是新兴汽车品牌小米制造的。
这台顶级款小米在用料上确实很讲究,配备有可变阻尼减震装置和空气支撑系统,再加上调校得当,才能呈现出这样的表现。
在提升速度方面,其实没什么特别可讲的,厂商公布零到一百公里加速为2.78秒,天涯君亲自测试得出3.1秒的结果,属于三秒级别的表现,对于电动汽车而言,这已算不上什么罕见成就。
有一个设计十分巧妙,就是驾驶员座位的侧面支撑装置,它会自动充气,每次车辆转弯时都能提供额外的支撑,使驾驶体验更加舒适,特别是在高速行驶时,感觉像是有人在车辆即将倾斜时及时扶住,增强了驾驶者的信心。
好归好,但不值30万
深度试驾完,天涯君就一个感受:是好车,但不值30万。
这台顶配车型价格达到30万,它属于运动性能取向的汽车,确实符合这个定位,不过消费者花30万购买后,发现车辆的主要价值在于外观,无论是静止还是行驶时都显得很酷,这种30万的顶级版本,更像是富裕人士的把玩物品。
而相当一部分用户或者铁粉,或许会挑选配置不高的版本,假定主要用于家庭使用,那么天涯君觉得,小米SU7恐怕难以达标。车长3米,但内部空间并不宽敞,并非指拥挤,与3米车长不太匹配,座位长度也偏短,我身高1米75,无论前后排,膝盖部位都悬空,座垫硬度较高,虽然可能与运动风格有关,但对老人和小孩不太适合。
总结
小米SU7算不算优秀座驾?根据天涯君的看法是肯定的,特别是对于初次涉足汽车制造的小米汽车而言,这已经相当不易了,然而从购买者的角度出发,小米SU7的标价还是显得有些超出预算,尤其是顶配车型的价格达到了三十万元,或许连雷总本人都未曾预料到它会如此抢手,期待在后续的车型更新中,能够将更多高级功能普及到中低配版本,并且进一步下调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