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这本书很多人都知道,武侠故事里,少林寺高僧轻轻一挥手,就能让沙石飞起,石头上还会发出光芒,连旁边的人都跟着摇晃得看不清方向。金庸先生写《易筋经》时,描写得特别生动,让人感觉跟着练就能变成那种深藏不露的高手。其实,《易筋经》并没有小说里说得那么神奇,它真正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关于这个议题,少林寺的领袖释永信最为有话可说,可以听听释永信是怎么阐述的。
《易筋经》在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均有提及,书中对其有具体描绘。虚竹在《天龙八部》里习练了这门功法,因为他体质不够强健,难以承受其巨大威力,因此吃了不少苦头。根据金庸的描述,《易筋经》与“凌波微步”、“降龙十八掌”、“乾坤大挪移”这些武功秘籍不同,它在现实世界中确实存在。关于《易筋经》的来源,金庸与释永信的说法是一致的。
金庸提及,《易筋经》系达摩祖师所创。达摩祖师在金庸武侠体系中,地位极为崇高,乃东土禅宗的始祖,堪称宗师级的人物。金庸所描绘的少林僧人,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毫无武艺的僧侣,他们日常从事打扫与诵经活动,一旦遭遇危险,便能施展《易筋经》以自卫。《易筋经》出自金庸笔下的少林寺,同少林七十二绝技共同构建了该寺的武学传承,由此派生出许多不同的武术流派,这就是“天下功夫皆出少林”这一说法的出处。
释永信对金庸武侠作品提及的《易筋经》,并未表示太多质疑。既然已经确认《易筋经》确有其事,那么这真正的《易筋经》究竟拥有何等威力?根据金庸的描述,《易筋经》几乎如同克敌制胜的绝技一般。《天龙八部》里的虚竹原本是个只会诵经静坐的僧侣,学了《易筋经》之后人生彻底改变,变成了德高望重的人物,在武林界也被尊为神明。如果《易筋经》真的像金庸小说里写的那样厉害,那么中国历史很可能会被重写。
《易筋经》的实际情况并非金庸所描述的那样诡异,可以参考释永信的观点。2005年,释永信将《易筋经》公之于众,这在少林寺一千五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是破天荒的头一桩。暂且不论社会各界对释永信此举的质疑,仅就《易筋经》的实际效用,早在十四年前就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了。释永信为人朴实,他不曾夸饰《易筋经》的作用,而是说明《易筋经》在少林寺是精妙法门,可以转化人的体格与本能。
事实上,学术界对《易筋经》的探讨已经表明,它并非所谓的武林秘籍,而是指导个人修养的典籍,通过提升精神境界,能够促进身体机能的改善,为僧侣的修行提供必要条件。这样看来,金庸作品中的《易筋经》,其实际作用远不如人们所设想的那么大,说到底和《唐诗三百首》差不多,基本上是培养性情、强身健体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