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数字令人瞠目结舌,许多人甚至怀疑自己多加了一个零。
小米汽车官宣
现在的汽车界,喜欢玩“小定”“大定”的概念。
小米YU7的“锁单”机制,意指消费者在支付定金环节完成后,若在规定的犹豫期内未选择退款,汽车制造商将视为消费者已决定购买,随后工厂将依据消费者的具体配置要求进行车辆的生产制造。
由于车子是个性化定制,一旦排产定金不退。
可见,锁单的含金量很高,基本上等同于订单。
在开售短短18个小时内,锁单数量已经成功突破了两万台大关,这一现象充分显示出小米YU7在市场上获得了极高的青睐。
得益于小米YU7的畅销,小米集团开盘股价便大幅上涨,涨幅达8%,最高触及61港元,最终以58.95港元收盘,市值随之上涨至1.53万亿港元。
小米集团股价
小米作为主导企业,其股价的攀升促使了整个产业链中上游及下游相关企业的股价亦呈现上涨趋势。
在A股市场,小米汽车的电池包供应链体系中的电工合金、小米汽车的合作供应商模塑科技,以及和而泰均实现了涨停。同时,富特科技、赛轮轮胎、创新新材、飞龙股份等众多供应链企业也表现突出,涨幅位于行业前列。
激光雷达行业的领军企业通过微博正式宣布,小米YU7系列产品将全面搭载本公司生产的激光雷达技术。
禾赛激光官宣图片
小米YU7,谁是最大赢家?
去年三月,正解局在其文章《小米汽车大火,北京赢得重要胜利》中已指出,北京市已成为小米汽车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彼时的主要论点是,北京在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板块,正逐渐落后,而小米的汽车项目被视为能够“力挽狂澜”的关键所在。时至今日,一年有余,当初的见解是否依然适用?
再来看看数据。
2024年,北京汽车总产量达到了114.5万辆,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的产量更是达到了29.4万辆,其同比增长幅度高达近三倍。
这个增速,在全国中极其罕见。
2015-2024年北京市汽车产量
审视小米汽车的发展,2024年其交付量达到了13.5万辆,据此估算,其产量也应大致在13.5万辆上下。
小米汽车在2024年的产量达到了13.5万辆,这一数字几乎占据了北京市同年新能源汽车总产量的半壁江山,并且这一增长完全是新增的。
3倍增速,小米汽车居功至伟。
根据综合的财务报告数据,我们推断,在2025年的前五个月,小米公司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量大约达到了13.2万辆,这一数字几乎与去年全年的总产量持平。
得益于小米汽车的推动,北京市在1至5月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20.6万辆,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倍,增速依然十分显著。
2023年9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正式颁布了《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水平发展行动计划》,该计划涵盖了2023年至2025年的发展目标。
按照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在京产量将超30万辆。
彼时,这个数字看起来难度不小。
现在,已然不成问题了。
小米汽车2025年的产量,必然超过30万辆。
仅小米汽车一家,就能完成北京全市的KPI了。
目前,小米SU7的月度销售量维持在约2.8万辆的水平,而小米YU7则已成功揽获了高达24万辆的订单量。
小米SU7月销量
可以说,小米汽车能卖多少,取决于能产多少。
随着小米汽车第二工厂的投产,明年的产量有望突破70万辆。
若明年小米汽车持续推出新款车型,并且将全部产能集中于北京,那么到了后年,其产量有望超过一百万辆。
2024年主要城市新能源汽车产量
依据2024年度的城市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排名,若达到100万辆的产量,仅凭小米汽车这一品牌,北京有望在榜单中跻身全国前五。
届时,距小米汽车下线第一辆汽车,仅4年时间。
北京,捡到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