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新车一发布,忙得上蹿下跳的不是雷军,是友商。
在新能源车领域,一场营销之战正酣,平日里使出浑身解数,却可能无人关注。然而,随着小米YU7的问世,各品牌纷纷登上热搜,热度接连攀升。
小米将其作为竞争对手的特斯拉,此前一直保持沉默,仅通过不断降价和促销活动来吸引消费者,而这一次,它终于有所动作,呈现出了新的变化。
小米瞄准特斯拉,其他新势力品牌瞄准小米。
何小鹏发布会当晚下单YU7一辆,带着小鹏的新品也上了热搜↓
蔚来、阿维塔、极氪、智己等众多汽车制造商,相继推出了多样化的优惠措施,旨在对那些原本预订YU7却转而购买自家车型的消费者,补偿其因退订而损失的5000元定金。
车圈对小米的营销策略,从SU7演变至YU7,经历了一场速度极快的蜕变与提升。
01
压力给到友商,
逼出“车圈真正双十一”
面对闻声而动的友商们,雷军在直播中回应称:
我认为江湖世界不应仅充斥着争斗与杀戮,同样应当包含深厚的友情。因此,我祝愿小鹏G7取得圆满成功!
6月26日夜晚,小米汽车举行了一场发布会,对外宣布了小米YU7的正式上市消息。这款车型被定位于中大型纯电动SUV市场,其标准版的售价为25.35万元。自上市后仅一小时,预定量便突破了28.9万台,而在18小时内,订单数量已锁定至24万台。
这串数字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具体是什么概念呢?
此前在我国新能源中型SUV市场销量遥遥领先的特斯拉Model Y,在2025年1月至5月期间的总销量达到了约12.7万辆。而销量排名前五的车型,其五个月的总销量,竟然与小米YU7在一小时内的销量相当。
市场规模有限,汽车产品与汉堡包不同,单个消费者通常不会在多个品牌间购买多辆,然而小米在短短一天内便吸引了二十四万消费者,这使得竞争者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今年上半年度,在众多国产新势力品牌中销量位居首位的零跑,也未能幸免,纷纷卷入其中。
6月27日,零跑汽车的负责人在行业大会上表示:“近期我的心情一直挺愉快的,主要得益于订单数量的增加。然而,就在昨晚,我得知雷总仅用一小时便完成了30万辆的订单,这无疑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钛媒体
尽管大定数据之高令人咋舌,然而它与实际成交的成交量之间尚存不小的鸿沟,这为其他品牌留下了争取成功的空间。
于是最近各车企推出“定金补偿政策”。
别再指责那晚冲动订下的米粉缺乏理智了,他们现在握有的并非网红车型的订单,而是移动的优惠券、真正的硬通货。
YU7大定车主若购买智己LS6,将享有5000元车款减免优惠;而在某些地区,他们还将获得价值5000元的电卡作为赠品。
购买蔚来汽车品牌车型,您将获得5000元的YU7锁单定金报销;选择乐道系列同样可享受5000元的报销,但需由店长进行申请并报备;至于萤火虫车型,报销金额为2000元,且这一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
极氪的政策范围广泛,涵盖了旗下所有在售车型;针对原YU7车主,我们提供了50000积分作为补偿,其价值相当于5000元人民币;这些积分可用于后续的充电、保养服务或是在商城进行购物。此外,在湖北等特定地区,车主甚至可以直接获得现金报销。
此外,根据腾讯汽车《远光灯》的报道,鸿蒙智行体验店的销售人员透露,目前选择购买智界S7和R7的小米用户能够获得5000元的补贴优惠,然而,对于那些选择转购问界、享界等品牌的用户,则无法获得报销,原因在于这些品牌并非小米的竞争对手。
阿维塔公司继续执行之前启动的“保障”促销活动,原本计划在5月底结束的优惠措施目前依旧在实施中,满足条件的消费者仍有资格申请高达5000元的购车补助。
社交媒体上,某品牌发布的关于培训销售“小米YU7必讲拦截话术”的图片近期引起了广泛关注,影响之大甚至让雷军昨晚在微博上提及此事,他表示:“大可不必如此”、“实际上并不理想”、“我们并不推荐”如此做法。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雷军在发布的微博中向公众推荐的转购候选品牌小鹏和理想,恰巧并未加入到这场“截胡”抢夺订单的行列。
谁说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卖的?
同行们已经纷纷将各式各样的补救措施争先恐后地展现在众人面前,即便你支付给其他品牌的定金无法追回,他们亦乐意全部退还给你。
只要你操作退订小米并提交证明,回心转意买别的车。
除了精准针对YU7的销售优惠,一些车企自身也卷了起来。
6月26日,YU7正式亮相之际,鸿蒙智行对外公布,智界系列产品将开启一段时间的优惠活动,消费者购买时可享受高达两万元的现金减免。在6月27日至7月31日期间,凡成功下单的客户,均可获得总价值达六万元的购车福利。
7月1号,特斯拉宣布“加量不加价”活动——
续航能力提升至750公里,同时提供长达5年的免息优惠以及其他一系列福利,而车辆的首发价格依旧维持在31.35万元。
那些实施加量促销的车型,恰恰是小米YU7在性能、外观设计、配置以及定价等方面,不断与之进行多轮对比的焕新版Model Y。
新增配置、实施降价策略,额外提供各类权益和补贴,凭借YU7订单,更可享受额外减免5000元……
我看小米发布会,才是“车圈真正的双十一”吧!
02
从线上到线下,
流量战变成烧钱战
时间倒流至23年尾端,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即将拉开序幕的前夕,雷军接连发布五条微博,对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华为五家公司表示敬意,同时,在五家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城市投放了户外广告牌。
随后,小米汽车与众多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之间的纠葛愈发激烈,矛盾不断升级。
小米一度遭受批评,被认为是在借助其他品牌的影响力,然而随着SU7的推出,它反而变成了众多品牌争相模仿的对象,成为了众人眼中的“香饽饽”。
被蹭的1.0版本,还停留在CEO们社交媒体上的简单互动。
例如,小鹏和李斌均通过视频向雷军表达了对SU7销量火爆的祝贺,李斌在视频中更是直言,“后续的产品定价确实是个难题”。
李想在社交媒体平台微博上,曾高调赠送了一辆理想L6车型给雷军先生。这一行为发生在理想汽车面临舆论风波之际,同时也是李想在停更微博两个月之后的首条动态更新。
自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登上了热门话题榜,为该品牌的新款汽车赢得了极高的关注度。
从SU7过渡至YU7,这一阶段的战斗愈发激烈,蔚小理三家品牌在同一天内相继转发微博,其文案呈现出高度一致性,仿佛遵循着同一模板。
祝愿小米YU7销量火爆!此外,提前告知大家,我们的新商品xx即将与大家见面。此次新品的特色在于xxx,其优势主要体现在xxxxx。
显然,关键在于后半部分,利用YU7发布活动的机会,成功占据了雷军微博的广告位置。
若上述互动尚属常规公关策略,那么赠送车辆便可以视作巨型公关礼品,而微博的庆祝方式则颇似预制的菜肴。
于是,何小鹏选择了YU7,这一举动将他推至了艺术的崭新境界,同时也彰显了他的独特风格和卓越技艺。
投入三十万元于广告宣传可能难以引起广泛关注,然而,若用这三十万元购置一辆同行业热门车型,那么在YU7上市之际,众多关注YU7的潜在消费者便会了解到小鹏G7即将面市的消息。
被蹭的2.0版本,是发布会、车展、行业论坛等线下场景。
在去年的北京车展与广州车展期间,雷军凭借其自带的热度,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如同一个活生生的吉祥物在各个展台间穿梭,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车模明星。他甚至受到了竞争对手的邀请,得以坐在他们竞品车辆的前排和后排座位上。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尽管雷军本人并未亲自到场,然而,一系列外观和配色与小米SU7、小米SU7 Ultra颇为相似的新能源汽车却占据了整个展台的显著位置。
此外,在小米YU7发布前夕的一个月里,余承东出席了2025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并发表了讲话,这一行为亦被众多网友解读为对小米汽车销量火爆但品质存疑的隐晦批评。
他引发争议的具体表述如下:
大家注意,我们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加入的这个公司只专注于一款车型,结果却大受欢迎,尽管这款车的品质可能并不出众,但销售情况却异常火爆。不论是从质量上还是智能驾驶技术方面,都表现不俗。这一切都得益于公司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流量运营能力。
你所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体验和性能上均超越了他,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相当出色。然而,即便如此,你却未能超越他的销售业绩,甚至不及他销售额的一小部分。在当今这个时代,这种情况是难以避免的。
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抢夺”策略,这实际上是小米在历经蹭名至今的过程中,所形成的3.0版本的最终形态。
实际上,在去年四月小米SU7新品上市不久之后,华为便推出了优惠政策,即“消费者在购买智界S7的任何一款车型后,支付完尾款即可在车价中直接扣除小米SU7锁单时不可退还的5000元定金。”
今年,众多新兴品牌竞相效仿,共同营造出了“小米订单转化为高额优惠券”这一奇特现象。
“模仿小米”的三个版本在时间轴上相互交织,逐步演进,并且各自发展,总体上展现出的主要走向是:
想要免费获取流量变得愈发困难,如今要想围绕小米家的热门产品投入资金,即便无法实现降价或退还定金,至少也得投入三十万元,仅为了象征性地购得一辆热门车型。
03
小蹭怡情,大捆绑伤身
靠着补定金抢单,虽然看着不体面,但短期来看确实有效果。
众多同行业销售代表纷纷表示,他们已经收到了来自小米YU7的转单需求。
仅用5000元便足以扭转客户既定的购车想法,这主要是因为YU7的订单量巨大,而小米的产能相对有限,导致交货时间过长。
在社交媒体上,众多网友兴高采烈地完成了订单的下达,然而随后超长的交付期限让他们瞬间感到眼前一黑。
7月3日夜间,小米汽车官方应用程序上透露,YU7标准型在订单锁定后,最短交付时间需等待58至61周,而即便是最受青睐的Max型号,其交付周期也在39至42周之间,这表明消费者至少需要等待9个月才能拿到新车。
等待时间长不仅是心里着急的问题,关键是担心还要多掏钱。
依据相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本年度新能源汽车享受购置税减免,但这一优惠措施将在2026和2027年调整为减半征收。因此,若您计划明年购车,将不得不额外支付超过1万元的税款。
有人在抱怨,尽管他们在48秒内完成了订单锁定,却仍需等待半年之久,恰巧又碰上了年底,因此对于是否需要购买购置税感到十分烦恼。
这个产能距离小米的超越目标还很远——
昨日,特斯拉对外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交付数据,共计38.4万辆;同时,其产量也达到了41万辆。
另一方面,诸如小米YU7在内的25至35万元级别的纯电动SUV市场,现阶段尚无显著区分不同消费群体的迹象。
极氪7X、乐道L60、智界R7、阿维塔07、智己LS6、小鹏G9、理想L6、岚图知音等车型,均怀揣着与销量冠军特斯拉Model Y争夺市场份额的雄心。
众人争夺的是同一片市场,面对大致相同的一群消费者,当我们对上述十款车型在社交媒体上任意挑选两款进行组合搜索时,会发现诸多相似的内容呈现。
有的用户面临选择两款产品时的犹豫,而有的销售正帮你进行差异对比。
因此,对于那些对交货时间要求较高的客户来说,他们确实有很大机会将目光从小米的YU7这款热门产品转移到其他类似的替代选项上。
数据显示,小米YU7上市之后,众多竞争对手品牌的店铺客流量普遍有所增加,尤其那些位于小米门店周边的品牌,受到的正面影响尤为显著。
@车Fans
此外,诸如YU7这类本身就具备流行和话题性的爆款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那些原本并无购车意愿、或者短期内并无购车打算的人群,将其转化为新能源汽车的潜在消费者,从而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每年的暑假期间,业界人士都期盼一部备受瞩目的热门电影问世,此片能够吸引观众走进影院、激发整个市场的热度,进而使得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也能借此机会获得更多的票房收入。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国产新势力品牌们可以“一荣俱荣”。
三个月前,SU7在高速公路上遭遇了一场惨烈的事故。该事故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不如传统燃油车”、“我国智能驾驶技术尚不成熟”以及“本代电动汽车的门锁设计存在严重缺陷”等,这些质疑覆盖了整个行业,让众多同行都受到了波及。
依据乘联会发布的统计信息,在事故发生的次月即4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销量较前一个月下降了8.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燃油车市场呈现回暖迹象,尽管整体销量依旧呈下降趋势,但其中有27款车型销量超过了万辆。
数典汽车网的数据同样揭示,在2025年4月份,超过六成的轿车车型在销量上呈现出与去年同期相比的正向增长态势。
这么看上去,“一损俱损”的危险更值得警惕。
经常进行捆绑式销售,虽然短期内可能收获积极效果,然而若消费者将国产新兴品牌形象紧密联系,那么风险也将随之传递至每一个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