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目睹,不少狗主人将爱犬称为“狗儿子”或“狗女儿”,将其视为心爱的宝贝或至亲。他们在行动上与爱犬形影不离,外出时将爱犬抱在怀中,用餐时与爱犬同席甚至同碗,甚至到了晚上也要共眠。这种情感已远远超出了将爱犬视为家庭成员的范畴,他们为爱犬所做的一切,无不体现出对它的深厚情感。这样的主人,若将全部心思都倾注在狗子身上,那么他们对别人的态度,相信每个人都能心知肚明。
我们认可狗主人对爱犬的真挚情感,这种情感不经意间也在悄然改变着爱犬的生活方式和习性。在主人心中,爱犬是至亲至爱的生命,是那个无法开口言谈的孩子。然而,狗主人似乎从未深思过,自己究竟是在饲养一只狗,还是在养育某种物品。如此养育出来的爱犬,尽管生活习性已偏离了狗的本性,但本质上却并未发生任何改变。这样的狗子天生对主人的那份忠诚与服从早不见了踪影。
这类犬只已不再理解主人和首领的意义,它们深信生活理应如此,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原本的主人于它们看来,不过是满足其需求的仆从。一旦有所不快,犬只便会表现出愤怒和任性,而一旦发现这种方式有效,它们便愈发无法无天,越发自以为是。主人和家人往往成为它们欺凌的对象,大声咆哮或咬人变得司空见惯。在主人的间接激励下,狗子逐渐丧失了其天生的优秀品质,而这种变化或许正是那位将真挚情感倾注于狗子的主人所期望的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若旁人议论狗子,主人便会怒火中烧地斥责,不允许他人将其称作狗,视其为己出。实际上,在主人心中,狗子的地位已超越了家中所有成员,包括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主人已对狗子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如今,狗子除了保留着狗的外貌,其内在的一切特质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
实际上,这种对狗子的所谓改造,与其说是出于对狗的真挚关爱,不如说是一种对狗的无知糟蹋。通常情况下,狗子自幼便与主人共度时光,即便主人对其训练不足,狗子天生的善良和对主人的服从性仍旧不可更改。狗子的基因决定了它们生来就是这样的生物,它们天生就拥有众多狗子的优良特质。例如,对主人进行庇护,感知主人的情绪波动,复制主人的举止动作,特意取悦主人,以及不违背主人的个人意愿等行为。
因此,若真心疼爱犬类,便应全面尊重它们至关重要的习性,不可随意改变它们的天性。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强化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同时频繁地纠正它们的错误举动。这才是对狗儿真正的爱护,而非以关爱之名行伤害之实。即便你否认自己的行为是在伤害狗儿,但事实上你正在以最极端的方式伤害它们。你若深思,是否觉得这其中的道理不无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