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原来从面相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修为。
2015年,李敖对释永信作出评价,指出“修为越深的人,面容越显慈悲,绝不会显露凶恶之色”,起初,许多人未能领悟这句话的真谛。然而,直至释永信被正式立案调查,大家方才领悟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令人惊讶的是,在这场原本与佛教界有关的纷争中,李湘竟然也遭受了无端的波及。若回顾2008年李湘对释永信的采访视频,便会发现释永信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也不禁令人感叹,十年前李敖的预言,如今竟真的应验了!
李湘陷入风波
释永信被捕的那一天,少林寺前香火依旧旺盛,游客们如常地打卡留念、摄影、购买开光饰品。当时,恐怕没有人料到,这位被誉为“少林CEO”的一代宗师,这次却真的遭遇了挫折。
随后,知名娱乐圈评论员宋祖德也相继揭露道,众多女明星曾邀请释永信为其进行开光仪式,至于具体开光的过程,他并未详细说明,只因那过程令人感到极度不适。
宋祖德回忆称,他曾在过去被邀请至某位女明星的住所做客,一瞥之下便察觉到墙上挂有他与释永信的合影。
宋祖德当时调侃道:“你居然信佛?”而对方却自豪地回应:“我不仅信佛,还曾请释永信为我开过光。”
尽管宋祖德在爆料时并未对“开光”的具体意义进行详尽解释,然而这一做法却引发了众多网友在心中对各种可能性进行了丰富的联想。
众多网友出于对八卦的好奇心,纷纷开始猜测这位女明星的真实身份,然而在他们的深入挖掘和调查中,李湘竟然意外地成为了众矢之的。
有网友意外发现了一张17年前李湘访问少林寺时的旧照,图中李湘身着黑色丝袜、粉色短裤和一双高跟鞋,正与释永信面带微笑进行交谈。
那是在2008年,对李湘来说,这一年标志着她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她刚刚辞去了电视台主持人的职位,正准备转身投身幕后,投身于投资和创业的领域。
为了重振个人声誉,她亲自率领团队奔赴少林寺,精心策划了一档以“传统文化与新媒体交融”为主题的访谈节目。
少林寺在那时已经不再是人们心中那个典型的佛教圣地了,在释永信担任寺长的时期,他不仅让少林寺登上了世界舞台,其旗下的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地。
该业务领域广泛,涉及文化、餐饮、房地产、药品、服饰、演出等多个方面,同时拥有众多注册公司和商标。
2001年,“少林书局”得以创立,2004年,“少林药局”重焕生机,同时,“少林素饼”等一系列食品也相继问世。
因此,当时李湘选择采访释永信也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旧照惹争议
采访正式展开,李湘直截了当,抛出了观众最想了解的疑问:“这位方丈精通少林武术吗?”
原本以为这样的题目对于少林寺的掌门人来说应该能够轻松回答,然而旁边的释永信却显露出了些许难堪的神色,紧接着他不停地摇手,表达出自己“不敢承当”的态度。
起初,该视频并未引起多大关注,众人对于释永信的“腼腆”之举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笑置之。然而,当视频再次被翻出重见天日时,网友们却察觉到了其中的一些异常之处。
理应而言,佛门乃静谧修行之所,一切事宜均应遵循简朴的原则来安排,然而李湘当时的着装却显得颇为不协调。
更令人感到不适的是,在上述事件中,释永信还向李湘行了一个亲自赠送的礼节。
须知,佛教常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故而修行者通常会刻意远离女性,以保持心灵的纯净,防止被贪念所侵蚀。
这或许可以被视为释永信对客人的礼貌之举,然而,当年那位演员于荣光在与释永信对话时,对方展现出的态度却异常平和,以至于他连一杯茶都未能品尝。
网友们的诸多推测之外,我们还需关注这样一个事实:在现今的信息时代,众多人士倾向于用放大镜般的眼光审视每一个细节;例如,李湘的着装遭到指责,被认为“缺少敬畏之心”;同样,释永信的行为也被解读为“心怀杂念”。
对于李湘来说,那场17年前看似平常的访谈,如今却让她深陷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感到十分冤枉的事情。
面相大变的释永信
释永信本名刘应成,他的双亲均为虔诚的佛教追随者,自他降生之日起,便与佛教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释永信在童年时聆听讲述,得知少林寺的僧侣们皆精通技艺,自那之后,他时常在梦中幻化成一位少林寺的高僧。
中学毕业后,年仅16岁的释永信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前往少林寺剃度出家的道路,34岁那年,他成功接任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之位。自那时起,少林寺便开启了改革的征程。
在武侠风潮席卷城乡的时期,少林寺早已占据了文化领域的制高点。随后,成龙、刘德华、吴京等国际知名巨星也相继踏入少林,致力于少林禅武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在此期间,少林寺通过“旅游与武侠相结合,以及商业演出”的运营模式,收获了丰厚的利润。
此后,释永信有幸得到伊丽莎白女王的亲自接见,一时间,少林寺在海外声名鹊起,全球范围内,人们对少林功夫都增添了一份神秘与传奇的色彩。
少林寺的商业版图日益扩展,释永信的勃勃雄心和贪婪之心日益显露,这导致他的容貌也经历了显著的转变。
观察他现在的照片,不难发现他的面容丰满,体型略显丰腴,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曾经作为高僧所拥有的那份纯真,早已从他的眼神中消失殆尽。
这位身着修补袈裟的高僧,担任着辽宁大悲寺的寺主之职,他脸上所展现出的那份沉静与慈祥,无不彰显着“相由心生”这一哲理。
随着寺庙商业化趋势日益明显,宁大悲寺却依然保持着佛教圣地的纯净,尽管如此,由于其不收费且不设功德箱,故而享有“中国最贫困寺庙”的称号。
可寺庙虽穷,但这里的僧人却全都都是潜心向佛之人。
这不禁让人心生感慨,有些人日积月累财富丰厚,家财万贯,而有些人却将粮食丢弃门外,还有一些人尽管生活简朴,却胸怀坦荡。
或许,这就是辽宁海城大悲寺最戳中人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