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8月10日,央广网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节目提及,华为于9日下午在广东东莞的松山湖基地举办了2019华为全球开发者大会,并正式推出了他们自主开发的操作系统——鸿蒙。鸿蒙这一名称源自古籍,寓意着宇宙初创,鸿蒙便已存在,预示着盘古开天辟地。经过漫长的期待,这个全新的世界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今日(10日),荣耀智慧屏,这款搭载鸿蒙OS的首发产品即将面世。鸿蒙,作为全球首个以微内核为基础、适用于所有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其优势究竟体现在何处?又有哪些新的领域等待它去探索?
在开发者大会开幕前夕,关于华为即将揭晓鸿蒙系统的猜测已几乎成为行业内的普遍观点。因此,鸿蒙系统的具体形态也成为了大会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幸运的是,华为并未让与会者等待太久,仅仅在开场不到半小时后,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执行官余承东便正式揭晓了这一谜团。
老余性格直率,在揭示谜团之前,他先做了两件事情。首先,他简略地抱怨了在贸易战的大环境下,制裁措施对华为手机全球销售量的提升产生了负面影响。他表示:“去年我们的发货量已突破两亿台,而今年仍保持迅猛的增长势头。”在今年贸易战的不利背景下,我国发货量依然稳定在24%,总量超过1.2亿台,平均每个季度达到6000万台。然而,由于制裁的影响,第二季度发货量减少了1000万台。若非制裁因素,出货量本可望达到1.3亿台。若无制裁,今年我国发货量极有可能跃居全球首位。
随后,余承东对当前操作系统在应对未来物联网时代挑战的不足进行了阐述。他指出,随着众多智能设备的涌现,未来将实现万物互联,我们是否需要为每一种硬件单独开发操作系统呢?这样的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而且生态系统的协同工作也相当复杂。目前,不同设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割。那么,如何提升工作效率,打破设备间的隔阂,实现生态共享,以及实现跨终端的互联互通,这些都是对我们操作系统的基本要求。如何打造面向未来的OS?今天我们带来了华为的鸿蒙OS。”
掌声如潮。历经十年磨砺,4000余位研发者倾注心血,华为的这款被视作秘密武器的鸿蒙操作系统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在会议结束后的媒体采访环节,余承东直言,若非贸易战的干扰,鸿蒙的发布计划原本安排在一年之后。正如余承东所说,微内核技术、全场景覆盖、分布式架构等核心概念,这些要素共同定义了鸿蒙OS并非安卓的简单复制品,而是一款专为5G物联网时代量身定制的新一代操作系统。
余承东指出,他们采用了一套系统,该系统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了OS的解耦,使得不同设备能够灵活地部署。借助操作系统的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同一账户下的多种终端设备能够实现硬件能力的跨平台调用。例如,尽管我们的手表上没有配备摄像头,我们仍能使用手机的摄像头;如果对PC的摄像头不满意,我们也可以选择使用手机上的摄像头。这种账户共享和硬件解耦的设计,使得系统具有了弹性部署的能力。我们期望操作系统运行更加顺畅,终端操作更安全高效,同时确保App运行更加流畅稳定。
系统之间,万物紧密相连,这幅画面既令人憧憬,却又难免引发忧虑。使用手机时,若同时开启多个应用程序,偶尔也会出现运行不畅的情况。那么,鸿蒙系统究竟拥有何种神奇的力量,能够实现全场景下的低时延快速响应呢?对此,余承东以一个比喻进行了解释:“现行的Linux和Unix操作系统在设计中,对待所有应用和所有事物都秉持着平等的原则。”若以不甚恰当的比喻言之,于高速公路之上,无论是速度快的车辆、速度慢的车辆,抑或是自行车、卡车,皆可随意选择行驶于任何车道,而低延迟与高速行驶往往难以得到保障。然而,我们的鸿蒙操作系统,却能确保快车驶入快车道,慢车驶入慢车道,自行车则驶向最慢、最外侧的车道。如此一来,我们得以实现实时的负载分析,预测并匹配应用特性,进而实现精确的调度。今日,我们踏入微内核时代之际,与谷歌即将推出的新一代操作系统相较,其性能优势可达三至五倍。
鸿蒙,这团元气在古代神话中既显得混沌,又充满生机。鸿蒙OS,作为华为备受瞩目且略带神秘色彩的杀手锏,在正式揭开面纱之前,许多人误以为它仅仅是安卓手机的备用方案;然而,当其真正亮相后,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竟然是华为迎接5G时代、备战物联网的重要策略。即便我们已洞察到这一信息,华为在近期宣布了未来三年鸿蒙OS将逐步推广至可穿戴设备、智慧显示屏、车载系统等多个领域,但令人不解的是,其中并未提及“手机”这一关键产品。幸运的是,余承东给出了明确承诺,他强调:“鸿蒙OS是否适用于手机?当然可以。当有人询问具体应用时间,我的回答是:随时都能使用。”华为设备兼容谷歌安卓生态系统,优先搭载谷歌安卓操作系统,但若安卓系统失效,我们可立即切换至鸿蒙OS。鸿蒙OS相较于安卓系统,具备更卓越的性能、更高级别的安全性,以及更出色的分布式处理能力和面向未来的全面应用场景支持。将安卓生态中的应用迁移至华为鸿蒙OS进行开发,所需工作量极为有限。
生态,确实如此,说的就是生态。与安卓那强大的开发者生态相比,刚刚崭露头角的鸿蒙生态显得较为薄弱。考虑到历史上的教训,PC时代称霸的Windows在无奈中放弃了Windows Phone,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开发者数量不足,应用种类稀少,这直接导致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不尽如人意。于是,“开源”一词成为鸿蒙系统的一个核心概念,随着鸿蒙系统的亮相于开发者大会,其合理性显得尤为自然。余承东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全球性的操作系统,而不仅仅是属于华为的,我们倡导开源,期望全球开发者的智慧共同融入,共同打造面向未来、全球领先的下一代操作系统。”我们衷心期待与各位并肩合作,共同构筑一个更为强大的鸿蒙操作系统,以及一个更加面向未来的、更为繁荣的生态系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日前的一次媒体访谈中提及,国产操作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生态系统的构建。尽管如此,他对鸿蒙系统的未来发展抱有较高的期待。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一个广阔的市场。他强调,期待我国自主开发的操作系统,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环境中,能够得到有力的支撑,从而加速自身生态系统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