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新款车型一经推出,便引发了整个汽车行业的震动,全行业陷入紧张状态;雷军也因此成为了众人争相追捧的对象,而友商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力图抢夺订单。
近半个月来,新能源车领域热闹非凡。小米发布YU7仅隔一日,特斯拉便将Model Y的续航提升至750公里,且未提高价格。蔚来、极氪、智己等品牌纷纷加紧推出补贴政策,甚至零跑CEO也感叹,雷军一小时卖出30万台的数据让他感到震惊。这场手机发布会,让人仿佛置身于双十一促销的盛况之中。
小米的汽车尚未正式投产,但预订单却变得异常抢手,堪比硬通货。在蔚来门店购车,消费者可获得五千元的定金补偿;选择智己品牌,定金可直接抵扣车款;而极氪则提供积分奖励,可用于兑换充电桩会员服务。更令人惊讶的是,网上流传某品牌特意培训销售人员,学习如何劝退有意购买小米汽车的客户,对此,雷军亲自在微博上回应称“大可不必”。
6月26日晚,小米的发布会落下帷幕,YU7的官方定价超过了25万元。令人惊讶的是,仅仅一个小时,预订量就突破了28万。如果将这种情况与半年前的特斯拉Model Y相比,恐怕后者需要半年时间才能达到这个销量。这一数据公布后,特斯拉迅速作出反应,而蔚来、零跑等国内汽车品牌也于当天调整了各自的优惠政策。
用户在小米APP锁定订单后,发现交付时间长达近两年,明年购车还需额外支付一万元的购置税。目前,汽车购买论坛上,众多用户正为是否取消预订并转向其他品牌而犹豫不决。有车主原本打算购买YU7,但鉴于蔚来提供的五千元补偿,改变了购车计划,而另一些用户则直接将订单截图发送给多家4S店以比较价格。
实际上,去年就已经露出了端倪。小米SU7一上市,华为便推出了相应的补偿措施,余承东在演讲中也对其他行业企业的流量优势进行了暗示。而现在,YU7的热度攀升,小鹏公司的CEO直接下单购买了一辆,李想在微博上赠送了一辆车,李斌则表示,我们新车的定价策略需要重新进行考量。
车市仿佛陷入了沉睡。当你步入展台,会发现众多品牌纷纷以YU7为标准。小米汽车的门店客户数量激增,涨幅高达三成。甚至有店员表示,上周光是处理转单的客户就让他们忙得不可开交。网络上纷纷抱怨,如今购车就如同挑选套餐,而小米的订单甚至能充当现金券使用。
7月初,特斯拉的新政出台,Model Y的订单量实现了20%的增长。蔚来汽车通过实施补偿措施,成功吸引了大量客户,然而,二线品牌零跑和阿维塔的销量数据却持续下滑。据媒体报道,这场营销战总计投入了数亿补贴,这还不包括广告费用。
购车者的决策颇为复杂。一部分消费者在观望小米的产量是否能够满足订单需求,另一部分则忧虑年底购车可能面临更高的税费,而还有一部分人则是被五千元的补偿金所吸引,从而改变了购车计划。在社交媒体上,每天都有人分享不同品牌补偿方案的对比图。
此事的影响范围超出了预期。原本计划购买燃油车的消费者也开始关注电动车市场,有的车主甚至因为YU7的热度而决定等待电车。然而,情况并非全是正面,SU7事故的阴影尚未完全消散,如今网络上关于新能源安全性的讨论愈发增多。
最新资讯显示,小米将交货时间缩短至58周,然而多数车型仍需等待近两年。据4S店透露,目前每日接到的咨询电话数量多达数十个,其中多数咨询者是为了获取补偿。经过长时间的竞争,似乎各方均难以轻易放弃。
昨日目睹一桩趣闻,蔚来汽车在其官方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发布了“提供多种订单更换方案”的消息,而紧邻的特斯拉页面则标明“增加配置不提升价格”。现今购车者拥有广泛的挑选余地,然而心中不禁疑惑,下一次购车热潮又将何时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