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编辑 |
宣布造车1003天后,小米汽车终于正式发布了。
12月28日午后两点,曾高呼“不惜将我毕生积累的成就与声望全部投入,为小米汽车奋力一搏”的雷军,亲临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现场,向公众正式宣布小米品牌首款汽车——小米SU7的问世——这是一款定位于C级的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
雷军着重阐述了小米SU7的多个关键数据:其车身长度达到4997毫米,轴距为3000毫米,车宽为1963毫米,车高则有1440毫米。此外,该车型具备0.195的风阻系数,百公里加速时间仅需2.78秒,而最高行驶速度可达265公里每小时。
关于外界高度关注的定价问题,本次“预发布会”并未透露具体信息,这无疑为即将到来的正式发布会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雷军在会上只是以轻松的口吻打趣道:“各位,别再喊出9万9的价格了,那绝无可能,14万9同样不可能。”
他还着重指出,虽然价格可能确实偏高,但务必要让消费者觉得这个价格是合理的,同时在体验上也会远超他们的期待,他接着说,“请大家再稍作等待,只需几个月的时间”。
雷军指出,小米汽车的消费者群体属于社会中的佼佼者,而卓越的性能则是小米汽车的核心特质。小米选择将首款车型定位为轿车而非SUV,原因在于轿车在汽车工业发展的各个时期均扮演着时代先锋的角色,众多载入史册的知名汽车大多属于轿车类别。
轿车更有可能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之作,因此我们毫不犹豫地投身于轿车领域。从技术层面来看,生产轿车相较于SUV更具挑战性,因此小米在所有技术决策中,都选择了那条既艰难又充满远见的道路。雷军现场如此阐述。
发布会伊始,雷军便提出了一个宏伟的愿景,那就是小米汽车计划在15至20年内跻身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前五名,并且立志打造出一款能够与保时捷、特斯拉相媲美的汽车。
昨日雷军对向包括比亚迪、华为、蔚来、小鹏等车企连续致意的行为作出回应,表示未曾料到此举会在行业内引发波澜,甚至有人询问为何未向一汽、上汽、北汽等车企表示敬意。他进一步说明,大家可能有所误解,他对于整个汽车行业始终抱有敬畏之情,自决定投身汽车行业以来,便逐一登门拜访,亲自向每家企业表达了自己的敬意。
雷军就汽车技术话题进行了首次公开交流,在演讲环节,他多次向听众询问“大家明白了吗?”,面对现场反响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他也会自我反思,“我的讲解是否还存在问题?”
在发布会现场,小米汽车的研发历程被细分为电驱动、电池技术、大型压铸工艺、智能驾驶系统以及智能车舱设计这五大关键领域进行详细介绍。
小米演示自动驾驶的实际操作情况
小米汽车在项目启动阶段便着手研发超级电机,目标是打造转速最高的电机产品。雷军透露,小米公司组建了一支由超过100名专家组成的团队,并与全球两家顶尖的电机企业——联电和汇川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运用了最前沿的AI技术,最终在去年年底成功实现了21000转的高转速。
小米的超级电机家族目前已推出V6、V6s和V8s三个型号,其中,V6和V6s版本的超级电机,其转速高达21000转,已经实现了量产并应用于车辆上;而V8s版本,转速可达27200转,同样已经实现量产,并且完全由小米自主研发和生产,预计将在2025年应用于车辆;此外,小米超级电机转子预研技术的实验室研究已成功突破至35000转。
雷军介绍电机技术
在电池技术领域,雷军强调,小米,这家根植于北方的本土汽车制造商,立志于成为“冬季电车之王”的挑战者。他指出,目前市场上超过500V的车型均被归类为800V级别,而小米汽车的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其最高电压甚至高达871V。
小米与宁德时代合作,上千名工程师共同努力,耗时两年打造出这款电池包。宁德时代承担了制造任务,而小米则运用了其自主研发的CTB一体化电池技术。该技术的体积利用效率高达77.8%,并且续航能力将突破1000公里。此外,这款电池还引入了被称为“行业首创”的电芯倒置技术,并配备了17层高压绝缘防护。在极端情况下,电池能够向下散热,确保驾驶舱的安全。
小米展示不同颜色的SU7
在压铸技术领域,雷军着重指出小米汽车所采用的压铸重量达到了9100吨,这一数据超过了特斯拉上海工厂的6000吨,甚至略胜于特斯拉美国新工厂的9000吨。在这种压铸技术的基础上,小米汽车成功生产出了泰坦合金,成为国内首家实现量产自研合金材料的车企。在自研结构设计方面,小米汽车将大压铸技术主要应用于后地板,实现了72合1的创新设计,同时,还采用了具有创新性的三段式防撞结构。
小米将智能驾驶视为核心研发领域,尽管其在该领域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公司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追求目标是力争在2024年跻身行业领先行列。雷军表示,小米历经风雨,不畏挑战,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小米汽车定能冲刺至行业之巅。
小米展示SU7实拍图
在战略布局上,小米在第一期投资上已由33亿元增至47亿元,并动用了自2016年成立的AI实验室,其底层算法选用了BEV + Transformer + 占用网络的主流技术,同时整合了大型模型。
在活动现场,雷军展示了小米代客泊车的全过程,演示中,小米汽车在会车时能够自主倒车避让,而且即便面对难以泊车的角落车位,它也能轻松掉头停入。在技术层面,小米汽车运用了变焦BEV技术来提升感知能力,并通过超分辨率占用网络确保了识别的准确性,能够识别非标准形状的障碍物。此外,小米官方宣称的道路大模型,其效果可以与传统的精密地图相媲美。
在众多技术中,雷军特别指出这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一项,同时也是小米最为精通的——“智能座舱”。
该系统集成了骁龙8295舱内处理器,并成功引入了小米澎湃操作系统。车载显示屏配备了16.1英寸、3K分辨率的屏幕,除此之外,还配备了抬头显示(HUD)和一块7.1英寸的可翻转仪表盘。后排乘客还可通过挂载小米平板Pad来扩展显示屏幕。
据消息透露,小米的HyperOS操作系统将提供与手机和平板相同的交互感受,使用起来无需额外学习。而且,该系统的启动速度仅需1.49秒。作为从手机制造起家的汽车制造商,小米致力于在手机和车载系统之间实现无缝的跨平台连接,并将手机应用以及平板电脑的生态系统引入到汽车中。雷军明确指出:“这将是市面上最为流畅的系统,它将实现人、车、家全生态的完整闭环。”
雷军宣布小米的CarIoT生态系统将全面对外开放,此举涵盖了为苹果用户提供的支持,具体包括无线Car play和AirPlay功能,以及iPad在车载环境中的应用。
在小米汽车正式亮相之前,雷军曾公开表示,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汇聚了3400名工程师的智慧,其研发成本更是突破了100亿元人民币,远超行业常规的“十倍以上”,他强调“必须成功”。而今日的发布会,便是小米向外界展示其成果的首次尝试。
在发布会落幕之际,雷军对小米的汽车制造之旅进行了回顾。他提及,自那1003天前宣布进军汽车行业以来,那个夜晚的记忆时常浮现在心头,“当我走下演讲台的那一刻,内心犹如火焰与海水交织。这源于我此前曾对多家汽车制造商以及众多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企业进行过投资。”造车之路实属艰辛,我毅然选择亲自投身其中,眼前一片迷雾,充满了无数未知与变数。然而,既然已经迈出了这一步,便没有回头之路。对于小米而言,百年长跑的赛道上,那一刻标志着我们正式开启了这场漫长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