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的起售价为21.59万元,这一价格由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亲自揭晓。在工厂现场,他详细阐述了造车过程,并进行了长途试驾展示,以及多次彩排。3月28日,小米SU7正式对外公布了其售价区间,介于21.59万元至29.99万元之间,这一价格低于了之前的种种推测,现场“米粉”们纷纷为之欢呼。紧接着,4月3日,小米SU7将正式开始交付。
雷军“交作业”
雷军携带着小米SU7重返创业战场,决意将所有荣光作为赌注。“在过去的三年里,我肩负着沉重的思想压力,汽车制造之路异常艰难,即便是苹果这样的行业巨头也选择了放弃。”他透露,小米汽车计划在接下来的15至20年间,通过不懈努力,力争跻身全球汽车制造商前五名。同时,蔚来、小鹏和理想三位企业的领导者李斌、何小鹏以及李想,长城汽车的负责人,以及新上任的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均出现在了新品发布会现场,为小米汽车加油鼓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布会举行之前,雷军与魏建军两人互赠了爱车,魏建军将一辆坦克700Hi4-T送给了雷军,而雷军则回赠了一辆配置最高的小米SU7给魏建军。
实际上,自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亮相以来,关于其外观、内部设计、配置以及色彩的猜测便层出不穷,外界对此翘首以盼,以至于根本无法等到3月28日晚上7点新车发布的时刻。去年小米技术大会之后,小米接连推出了SU7的十问十答活动,雷军还亲自在小米汽车超级工厂进行了直播,使得小米汽车的关注度不断攀升。据数据显示,在小米汽车发布会前夕,“小米汽车”这一词条的搜索量已经超过了“小米”。最近,没有任何一家汽车制造商的产品发布能够像小米SU7那样引起如此高的热度。
之前,雷军已经向公众展示了小米SU7的三种车身色调。在发布会现场,他宣布小米SU7除了海湾蓝、雅灰色调和橄榄绿之外,还新增了熔岩橙、流星蓝、霞光紫、寒武岩灰、珍珠白和钻石黑等六种颜色选择。此外,雷军还对小米SU7的内饰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该车型采用了环绕式的座舱设计,这一设计灵感来源于太空舱,并且内饰中软包材料占比高达70%。此外,雷军就车辆性能进行了阐述,指出小米SU7的百公里加速仅需2.78秒,最高速度可达265公里/小时。鉴于其纯电动车的身份,小米SU7在续航能力上同样进行了精心设计。“续航,对于电动车而言,是成本最高的配置。”雷军强调,小米SU7全系车型均配备了长续航版本,在CLTC工况下,起步续航里程达到了700公里。
据相关消息,小米SU7系列车型的高速NOA功能自上市起便已实现交付,而城市NOA功能则计划在今年内对国内部分城市开放。据悉,小米汽车配备了Xiaomi Pilot Pro和Xiaomi Pilot Max两种智驾方案。雷军曾言:“接下来的十年将是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小米的城市智能导航系统NOA将从四月起启动用户试用,随后在五月覆盖至十个城市,并于八月份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开放。
在众多技术支撑下,雷军正式对外宣布,小米SU7的常规版本定价为21.59万元,而Pro版长续航版本的价格为24.59万元,MAX版本的价格则是29.99万元。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小米SU7将享受到小米全生态系统的全方位支持。在活动伊始,雷军展示了一系列数据,透露出去年小米智能手机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达到了1.46亿台,同时,全球每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了6.41亿。SU7的问世,标志着人车家首次实现了真正的闭环。同时,手机和平板的高活跃度,为小米汽车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雷军如是说。
汽车加入小米“链”
随着SU7的正式推出,雷军发表观点称:“小米构建的‘人车家’生态系统已实现全面整合,这一生态优势已转化为小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数据统计,自过去13年以来,小米在12个不同领域及99个具体赛道上完成了技术布局。在“软硬结合,AI全面赋能”的理念指导下,小米打造了“融合技术栈”,并将其应用于旗下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过程。此外,小米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家电等产品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依托小米澎湃操作系统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了全生态领域的无缝连接。
小米S7的问世标志着小米澎湃OS的正式应用,此举使得小米成功构建了“人车家全生态”的完整闭环,旗下产品实现互联互通,并在车市竞争中占据了有利位置。雷军曾言:“智能电动汽车的至高境界在于科技的飞跃与人与车的完美融合。唯有最尖端的科技和最完善的生态系统,才能实现人与车的无缝对接,使驾驶变得如同指挥手臂一般自如,享受无拘无束的驾驶体验。”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日益走向成熟,在智能化竞争的下半场角逐中,小米凭借其完整的生态系统和先发优势,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协会成员颜景辉如此评价。
除此之外,小米在丰富多样的产品线之外,还坐拥一个规模庞大的供应链网络,这为小米进军汽车领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与小米此前的生态链产品不同,汽车的生产过程更为繁复,因此小米汽车项目特意招募了众多人才,以此构建起专业的团队。
2021年,于立国加入了小米汽车。在此之前,他曾担任北汽集团战略规划部部长、北汽新能源党委委员、北汽新能源执行副总经理以及蓝谷智慧董事长等职务。在北汽集团任职期间,他负责并推动了ARCFOX全新一代正向开发的IMC(智能模块标准架构)的发布。胡峥楠,前吉利研究院院长,现已加盟小米汽车,担任高级顾问一职。他以及另一位高管,均具备深厚的汽车制造背景。他们的到来,无疑将助力小米在产品把控及制造环节上实现更上一层楼。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黄振宇在小米汽车的高管阵容中担任了小米汽车部供应链部的总经理一职。在此之前,他曾担任全球供应商麦格纳在中国区的副总裁。麦格纳作为汽车行业内的顶级供应商之一,其全球知名度颇高,主要提供汽车零部件。黄振宇的加入,不仅使他手握丰富的资源,而且他对汽车供应链的深入了解,将为小米汽车的顺利落地提供更加切实的支持。
北京新制造“名片”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构成了培育新型生产力的核心领域。例如,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引领着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的创新发展,这一进程中,技术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生产要素得到了创新性的优化配置,产业也经历了深度的转型,从而催生了新的生产力。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聚焦于高质量发展的议题,新经济领域,尤其是新质生产力和数字经济,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三年间,小米成功推出了其首款汽车,而这款汽车正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的生动展示。在小米汽车正式亮相之前,公司已对外透露了其五大核心技术取得的显著进展,涉及电动驱动、电池技术、大型压铸工艺、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座舱等多个关键领域。在这些领域,小米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斐然,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多项第一,在国内市场也独占鳌头,这标志着小米13年来的技术沉淀与积累。在工业硬科技领域,小米成功研发了CTB一体化电池技术,同时,全球首次推出了电芯倒置技术,这一技术使得CTB电池的集成效率达到了全球最高的77.8%。不仅如此,小米还独立研发了“9100t超级大压铸集群”以及专有的压铸合金材料“泰坦合金”,从而成为全球仅有的两家、国内独一无二的同时具备大压铸和压铸材料自主研发能力的汽车制造商。
小米独立研发的视觉大模型质量评估系统,仅需2秒钟即可完成检测任务,其效率是人工的10倍,精度则是精英团队的5倍。这项技术的应用,让小米汽车的后地板实现了将72个零件合并为一的创举,焊点数量减少了840个,整体重量减轻了17%,同时生产时间也大幅缩短了45%。在智能驾驶领域,小米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其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1000名成员,预计到年底人数将突破1500人。公司配备了专门的测试车辆,用于智能驾驶路面的测试,累计行驶里程已超过1000万公里。
小米汽车在高科技制造领域和科技创新层面具有显著的代表性。该汽车以可持续性发展为核心指导思想,努力研发环保、节能的新能源车型。它引入了领先的电动车技术,这标志着对传统汽车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小米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和丰厚的生态链资源,通过软硬件资源的深度融合,将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概念贯穿于汽车制造过程,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和便捷的出行服务。这种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商业模式,对于促进高科技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增强整个行业的创新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发挥着显著的示范与导向作用。朱克力,中国信息协会的常务理事及国研新经济研究院的创始人,持此观点。
2021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小米科技公司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标志着小米汽车项目正式落地北京经开区。该计划旨在打造小米汽车的总部基地以及销售和研发中心,同时还将建设一座年产量达到30万辆的整车制造工厂,分为两期建设,每期各拥有15万辆的产能。据预测,该工厂将在2024年实现首辆汽车的下线。
小米汽车的进驻对北京加速培育新型生产力、打造科技创新体系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作为智能互联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小米汽车在北京的设立与生产无疑为该市新型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助力。此外,小米汽车所倡导的创新方式与生态观念亦将对北京的科技创新环境带来深远的正面效应。小米汽车的到来,将促使更多创新资源和人才涌入北京,从而助力北京在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方面不断进步;同时,小米汽车取得的成功,也为北京的其他企业和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有助于推动整个城市的创新生态系统向更高水平和更广泛的领域拓展。朱克力指出,小米汽车作为民营企业成功进入市场,不仅彰显了北京对民营经济的重视与扶持,还充分说明了北京对民营企业在创新能力和市场活力方面的肯定。这种扶持与肯定,对于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动力、增强民营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北京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北京商报记者 刘洋 刘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