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几年前,人们谈佛系。
最近,讲的则是躺平。
概念一直在变,本质上,都是同一种生活态度。
追求平淡的生活,不追求声势浩大,愿意安于现状,顺应潮流,能适应各种环境,而不是奋勇追赶,迎着困难而上,让一生充满激情 。
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且趋于内卷的情况下,阶层上升的窗口持续缩窄,何必还要“逼迫自己” 。
选择躺平,这不仅是对现状的无声抗争,更是与生活的主动和解。
是什么致使这届年轻人作出躺平的选择?AI蓝媒汇寻找到了几位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尝试从他们的生活当中,还原出最为真实的躺平缘由。
以下,是他们的躺平姿势……
还没毕业,工龄一年,啥是躺平?没听说过……
00后格子间女工香菜 21岁
我开始工作后的第300天,完成了本科论文答辩,距离拿到毕业证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身边的同学刚开始找工作,那时,我已然是一名熟练的“格子间女工” 。
说是大学四年,实际上,因为疫情期间是线上上课,所以满打满算我在学校待的时间只有两年多,之后我便快速开启了打工人生涯。
以前在学校时,我每天只需思考“中午吃什么”,以及“晚上吃什么”,工作之后,满脑子都是“今天的工作完成得怎么样”,还有“明天还需要做什么”。
眼睁睁看着自己从无忧无虑的女大学生变成内卷第一人,变成扎心奋斗逼,重点是这种状况已经持续快一年了,而我还是个没有毕业的00后。
可谓“英年早工”。
临近毕业季,朋友圈里,有的是定位在全球各地的毕业旅行,有的是准研究生们在学校混吃等毕业,而我这个连年假都没有的打工人,只能羡慕他们了。
不是没想过躺平。
遇到难以应付的甲方,碰到做不下去的工作,我也会想就此放弃,不干了,毁灭吧,赶快的。
每天做梦都在想,什么时候去买彩票,能不能中它五个亿,或者有没有机会偶遇富婆,再不济认识个霸道总裁也行,等着对方甩给我一张支票,说“给你五百万,离开我儿子” 。
但现实不是偶像剧,哪有那么一夜暴富的故事。
无论你是否打工,房租在那里,水电在那里,生活费也在那里,一分钱都不会少。
就算攒够了足够多的钱,你就一定能找到工作轻松离家近的工作吗,每周五下班时能准时喊出自己明天不用上班吗,能确保下一任老板和同事友善不生事吗?
更现实的情况是,不打工,就没饭吃。
对于大多数像我这样的小镇青年而言,能考上一所叫得出名字的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格子间工作,成为一名打工人,不用遭受风吹日晒,每月还能按时收到一笔足以让自己养得白白胖胖的收入,这样就已经足够在逢年过节时“荣归故里”了 。
不然的话,等待你的命运或许就是返回老家,左手拿着一只鸡,右手拎着一只鸭,早早地生下一个胖娃娃 。
毕竟,如果能躺平,谁想奋斗呢?
躺平族和奋斗逼,其实只有一线之隔
某大厂草莓,24岁
很长一段时间,我处于躺平状态却浑然不知,甚至还死要面子地称自己是奋斗逼,直到再次成为社畜,渐渐地,我才敢大方承认自己曾是躺平族中的一员 。
其实如果严格划分的话,从小我应该算是引发内卷的先锋式人物。
考研第一次考试,距离成功考上只差不到十分,失败之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再次参加考试。
当时的我,天真地作了这样的设想,二战期间,每天都会一头扎进图书馆,不停地学习,直到昏天黑地才返回 。
于是,我辞去了一份已实习七个月的工作,返回家中着手备考。
起初,我的确“特别能吃苦”,我满脑子都是冲劲儿,这种冲劲儿加上新鲜热乎度,维持了好一段时间。
但接下来的故事,想必大家也能猜到。随着时间被消耗,随着精力被消耗,我起床的时间变得越来越晚,我看书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图书馆我更是压根就没去过几次。
没过多久,我的学习状态变了,把书打开后平摊在那里,拿出一支笔握在手中,然后便心安理得地去刷微博,去打游戏,去追星追综艺。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时间都用来玩。晚上爸妈下班回家后,那段时间我还是会学习的。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 。
虽然内心不太愿意承认,然而在不少个夜晚,到了睡前的那个时刻,我脑子里所想的并非某一个学术概念,也不是一道简答题的答案,而是男主为何会因为这点小事就对女主产生误会 。
总之,没个正形。
第二天中午,再睡到自然醒,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我自己也清楚地察觉到,关于考研,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从“一定要考上”,转变为“无所谓了,怎样都行” 。
既然你自己对这件事不上心,那么成绩自然也不会如你所愿,最终我的二战成绩还是差了十分,依然未能考上 。
本想着起身去做个正式的上班族,可那时遭遇了疫情,经营状况尚可的公司都在裁员,更别提招聘一个毫无经验的职场新人了,于是我“被迫”又在家躺了几个月 。
在这长达一年左右的躺平日子中,我基本上没有任何收入,依靠那几个月的实习所得维持生活,后来没钱时只能变卖自己追星的周边物品 。
最难的时候,买家要三天后才确认收款,在这三天里,我手里只有20块,这20块要用来供自己三餐伙食 。
我仍记得那天,买家确认收货,钱到账支付宝,那一刻,我第一次为自己的躺平哭泣,心底痛骂自己,为何把23岁这个本应在事业上施展才华、收获爱情的大好青春,过成了这般模样。
那天之后,我就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很快找到了工作开始上班,并且为自己有资格加班而由衷高兴,还为自己有个属于自己的工位而由衷高兴 。
我想,那或许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了吧。
躺平半年后,一个“奋斗逼”被迫营业
互联网打工人空空, 27岁
我的猫饿了三天,我在北京一个朋友家居住了三天,之后我把猫也带到了朋友家 。
我的朋友养了五只猫,再加上我的这只猫,还有我们两个成年男性,两个人和六只猫,在一个屋里躺了几个月。两个人的生活十分单调,就是睡觉、吃饭、上厕所以及打游戏,睡醒了也不关心时间,想睡觉就靠困意 。
我和朋友有个共通点,我俩都在2020年失业,失业后我选择躺平,他先回了一趟老家,之后告诉我在老家待不下去,便又回到北京,回来后也开始躺平,从如今躺平这个词汇的流行程度来看,躺平也是会“人传人”的。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不找工作,也不去想明天。我们能做到一个星期不下楼,甚至两个星期也不下楼。偶尔下楼,要么是去倒垃圾,要么是他朋友委托他帮忙去遛狗。吃饭很随意,不存在早中晚饭的概念,随时饿了就随时吃。如此一来,平均每天只需一顿饭就能满足当天的食物需求 。
北京物价相对较贵,哪怕每天仅吃一顿饭,这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像一份水煮肉片加上两三个馒头,有时就得花五十元,物价贵的原因是便宜的不好吃,贵一点的还能接受。因此,我们的开销其实不算低。今天很多人在聊躺平的时候,总会喜欢提及开销,比如说每个月花两三百就能解决食物需求,在我看来,这仅仅是一种“相对论” 。
或者换一句话,人类的躺平并不相通。
当然,这和我们从不做饭是有关系的。虽然厨具之类的从来都不缺少,但是我们似乎天生就对厨房有着排斥的情绪。在那段躺平的日子里,厨房营业的时间只有那么几天。春节的时候,我们没有回家,从网上买了肉和菜,吃了几天火锅。
其他人的情况我不清楚,不过疫情因素,是对我们躺平造成很大影响的原因。我后来认真复盘过,失业只是其中很小的一方面,它远远无法使我们开始认命并坦然接受。至少在我这儿,疫情给了我一个能躺平的理由:让我能够顺理成章地躺平,且不会有什么负罪感。
对,是理由。当下的社会,对年轻人特别不友好,车子是压力,房子是压力,孩子是压力,票子也是压力,有些人讲躺平是可耻的,认为当代年轻人不愿努力是糟糕的现象 。
我并不否认它糟糕透顶。但你应该明白糟糕的缘由吧?难道是房价处于低位、工作极易寻觅、心仪的女孩追求便应允?不会是这样吧?
客观来说,躺平只是一种选择,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
在那段躺平的日子里,我的整个社交圈子出现了质的改变。我不再习惯发朋友圈,不再去看社会新闻,不再刷各种社交媒体,找人聊天也只是单纯地聊天,曾经繁杂的生活被简化为可用“吃饭睡觉看猫片”来替代 。
我甚至思考过,这或许就是贴近生活的本质了,若不存在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老实说,我颇为喜爱这种生活,我也开始领会三和大神们那种“一天打工、三天晒网、网吧睡觉、提桶走人”的生活态度 。
可惜的是,这种生活终究没能持续很长时间。年初,我们两个选择躺平的人先后都去找工作了,我是因为缺钱才去找工作的,他同样也是因为缺钱。经过这半年的躺平,我也开始察觉到,躺平这件事,其实是有门槛的,我忽视了自身的经济实力,还错误地判断了现实。
小红书刷久了,我反而无欲无求了
某互联网职员唐佳倩 27岁
最近大家都在聊躺平,我还特意上网查了一下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从广义上来说,躺平意味着年轻人不再挣扎,不再奋斗,超脱于加班、升职、挣钱、买房这些主流路径之外,以自己的方式消除外在环境对个体的规训。
我身边确实有这样的小伙伴,大学毕业后,被家长安排在一线城市的大厂工作,他在工作上没有追求,既没有积极晋升的想法,还抱怨工作节奏太快,随后家长又把他安排回老家的国企。最让人羡慕的是,毕业4年,他一次社会性面试都没参加过。而且他也不用为买房发愁,因为家长早就把房子准备好了。
我认为这样的人生算是“躺平”了,谁能想到同事的一番话让我醒悟,那并非“躺平”,而是“躺赢” 。
那什么是躺平?
我又看到了几个词:“低欲望”、“向下突破天花板”。
这说的不就是我么?
大概是在疫情之后,由于对未来持有悲观主义的预判,我在物欲方面选择了“躺平” 。具体来讲,我再也没有买过一根口红 。所有的护肤品都选择充分利用 。曾经囤的货开始清理库存 。坚持内循环直到用完 。清理了三大袋衣服 。在支付宝上捐给了有需要的人 。甚至家里的两只猫 。也过上了只有一种小鱼干的日子 。这样下来一年后,家里的装修风格也变成了“家徒四壁风”。
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清净。
在大消费时代,直播带货的浪潮持续不断,并且越发猛烈,电商平台朝着社交化发展,社交平台朝着电商化发展,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服务“买买买” 。
有网友开玩笑说,小红书上人均百万年薪是极为平常的事,看着被物质左右的人生,我曾羡慕过,也曾为了过上那样的生活而努力过,渐渐地,小红书看得多了,我反倒没有什么欲望和追求了。
现在我更倾向于做一个低欲望的人,或者说延缓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是活得太过疲惫,那就暂且选择躺平,这和之前流行的“佛系生活”,本质上没有不同之处。
我认为躺平并非可耻之事,要是把时间线延长一些,那段处于躺平状态的岁月,也许会成为这一代人数不多的能够喘息的时刻。
这个618,我没打开淘宝,没看李佳琦的直播,没活在那些莫名奇妙的算法之中,真的十分惬意。
996再坚持不到一年,就能还清那些年欠下的“躺平债”了
新媒体编辑蟹老板,30岁
“打死你我也不信,你现在能变成这样。”
这是在和闺蜜跨时差聊天的时候,她第10086次发出同样的感慨。她无法接受,过去睡醒了就去逛街,逛累了便躺平的我,如今竟变成了这样。现在的我三句话都离不开工作,不管聊什么都能扯到选题上,成了一个“事业脑” 。
她说我这样很不可爱 ,我给你推荐个眼影 ,谁有功夫跟你在这谈论财报股价资本做局 ?
连我妈都扔掉了她戴了30年的八倍滤镜,她很难看我顺眼,因为她根本看不见我。
为这岌岌可危的母女关系点蜡
当然,没有人是天生就具备“事业脑”的 ,可以这么讲 ,现在所流下的汗水与泪水 ,都是过去五年里脑子里进的水所导致的 。
时间回溯到三年前,我与闺蜜同在一片体制内“养老”,闺蜜曾发毒誓,誓言内容绝不会发在自己身上。我常常喜欢和后来结识的朋友回忆那段“黄金时代”,心中满是对追忆过去的满足与骄傲。
在我们老XX报社的时候啊……
周一上午10点开会,11点会议结束,之后与身为同事兼闺蜜的人一起驾车去知名苍蝇馆吃了一顿丰盛的早午餐,紧接着又驾车前往当地知名商场开启只逛不买的休闲模式。
差点忘了,开局一杯脱脂馥芮白是标配。
周二到周五下午四点,躺平。
周五下午四点至八点,完成一周的工作量后交差。
周六、周日,法定双休,躺平。
说实话,年纪轻轻的,不是我不愿意努力,而是心里害怕。只要我这星期多抽出几个小时来提高工作质量,就很容易出现“奖励双薪”的难堪状况 。
毕竟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这是一件挺危险的事,尤其是那些混迹在职场老油条群体中的新人,千万不能因小失大……
那时在社交媒体上,总能听到同龄人的抱怨,大学毕业了,想找一份工作,这份工作要挣钱多,活儿少,离家还近,可怎么就这么难呢?
求生欲让我没把下面这句话说出来:你瞧这不就让我找到了?
确实,人类的悲剧大多是相似的,五年之后,那个待遇极好的单位最终发不出工资了……凭借着还有些学历以及资历的我,一头投入到北漂的生活当中。
从养老院的状态,到996的工作模式,从一周只上一天班,到一周只能歇一天,有谁能够理解其中的那种反差呢?
没有人。
因为你从未见识过真正的快乐。
内卷的生活自不必赘述,同是天涯沦落人。
只是我如今落下了“病根”,每天都要在计算器上按一按,还要多少个996,才能补完那些年亏欠老天爷的工作时长 。
好在挺快的,不到一年。
说来也奇怪,“大师”声称我一年内会转运,我怀疑她是HR假扮的,她算命不看八字,而是只看钉钉打卡记录 。
你瞧,996好像也不是毫无益处,至少在化解灾祸、消除业障这件事情上,效果非常突出。
我做好了“被骂”的准备,愿意吐露曾经那段“凡尔赛”经历。只有“虚度青春”“浪费社会资源”“死于20岁,埋于70岁”这些帽子一遍遍砸向我,才能让我时刻相信如今的“还债”还算值得。
社畜是需要信念感的。
否则照这么卷下去,我还用等到70岁才“埋”吗?
你问我,那5年“躺平”的时候快乐吗,这不是废话嘛,爸爸的快乐,你根本想象不到!
但要是你讲代价是通过5年996的工作模式来偿还债务,那不管怎样我都得迟疑迟疑了。
“我命由我不由天”不过是个童话,哪吒吃喝玩乐,还扒人龙筋当跳绳,欠下了“纨绔债”,最终付出的代价是削骨割肉,谁能说清这样到底值还是不值呢?
在社会上闯荡,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人到中年变得越来越油腻,戒掉动画片后喜欢上了听相声,想来想去好像还是郭德纲坚信的那句话更让人受益: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