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少林寺的方丈,近期因违规违法、轻视女性、拥有海外私生子等行为,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7月25日,一篇题为《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这只巨虎,究竟由谁负责监管?》的实名举报文章,迅速在网络传播,再度将他置于公众舆论的焦点位置。
1982年,一部名为《少林寺》的电影上映,使得深奥的少林武术声名远播,少林功夫也因此重获新生。
1982年,正是《少林寺》电影公映之际,来自安徽颍上的17岁青年刘应成踏入了少林寺,他虔诚地拜少林寺方丈行正法师为师,并取法名永信。到了1987年,释永信已年满22岁,他接任了少林寺住持之位。自此,在释永信这位“产品经理”的精心运作下,少林寺开始走上了商业化的征程。
谈及他的个人生活暂且不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少林寺的方丈释永信堪称为一位卓越的产品经理。从发掘需求到产品成功上线,再到持续运营,他不仅实现了既定的产品目标,更将产品成功推向市场,并且销售业绩斐然。他对这一成就的贡献是无可置疑的。
观察少林寺近年来的成长历程,释永信提出的“佛教进步需跟上时代步伐”的见解已广为人知,而他推出的系列产品无不凸显“释永信”的品牌特色,难道他才是我国最为出色的产品总监吗?
少林寺的产品思维
我对“出色的产品”这么理解:
1、对产品本身,有很好的市场定位、用户,以及前景;
2、对产品的用户使用,有很高的用户认可度;
3、对产品的市场投放,有高明的手段。
在某种程度上说,少林功夫可以看作成这么一款“出色的产品”。
自古以来,少林武术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坚实地位,国人对之怀有深厚的情感。往昔,《少林寺》这部影片吸引了众多武术迷前往嵩山少林寺寻求武艺真传,引发了学习少林武术的热潮,这一影响至今犹存。
自然,并非所有人都会对少林武术产生兴趣,然而对于面临生活压力巨大、工作节奏紧凑的当代人而言,少林武术确实能在增强体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释永信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深刻,因此自他担任领导职务后,少林武术学校便迅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展。
嵩山之畔,以少林武术著称的各类武术学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登封市内已拥有超过七十家的武术馆校,常年就读的学生人数约在五万上下。
首先,认识到市场需求的广泛性;其次,着手提升用户的接受度;再者,实施巧妙的营销策略。这三点构成了释永信所倡导的“产品思维”的三个关键步骤。
洞察力和预见性,而不只是一个idea
凡是有正常思维的人,都会持有各自的见解和想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特别聪明或思维敏捷;进一步来说,即便某人的观点得到了他人的认同,也并不能保证这些观点具备市场潜力,更不能确保这些想法能够转化为优质的产品。
乔布斯的卓越之处,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前瞻眼光,他能够精确地预测出个人电脑在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能精准地预见到互联网的未来走向,这些都是产品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释永信是个颇具争议的角色,有人指责他过于商业化,然而这些人未曾目睹90年代少林寺的景象,他们不了解那时的僧侣们连温饱都难以保障,常常在饥饿中坚持练功,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如今,少林寺不仅变得富足,还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这一切应归因于释永信卓越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同时他还能将构想付诸实践。
少林寺不仅拥有官方网站,还发行了杂志,频繁在世界各地推广少林文化以及中国文化。尤为关键的是,在移动互联网盛行的当下,少林寺积极运用新媒体进行传播,这充分展现了其创新意识。
产品经理要有很高的洞察力和预见性,不仅仅是一个Idea。
若产品经理未能准确预判市场走势,便可能错过众多机遇,结果不是被竞争对手击败,就是被消费者所遗忘。
中国互联网先驱
1996年,少林寺官网成功注册了域名,这一举动在时间上领先于我国著名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到了2001年3月,少林寺官网进行了全新改版并重新上线。另外,为了迎合海外少林武术爱好者的需求,2010年,少林寺官网的英文版本也正式上线。
少林寺官网的管理人员邹相指出,自2013年年底起,少林寺的官方网站增设了“少林弟子之家”这一栏目。在该栏目的“皈依少林”部分,信众们可以在线提交相关资料,经过后台审核,收到反馈信息,并由方丈最终确认,从而完成在线皈依。通常,这种在线皈依的过程大约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截至目前,已有接近四百人选择了通过互联网途径完成皈依手续,对于那些居住在东北或海南的教众而言,这种在线皈依的方式显得尤为便捷,邹相这样表示。
少林寺在释永信的带领下早早的就有了互联网基因呀。
项目经理 ≠ 产品经理
优秀的产品经理需掌握洞察目标消费群体本质的能力,切不可仅限于识别明显的和短期的需求,否则,即便将那些显而易见的需求串联起来,你也难以揭示其中潜藏的深层次和长期需求。
释永信将指派专业人员进行对前来敬香祈福的信众进行详尽的用户调研,他们将对信众的日常生活进行观察,留意他们的集体兴趣、心理特点以及日常行为模式,同时也会关注诸如性别、年龄、家庭状况、经济收入、星座等多元信息。通过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挖掘人性的普遍共性,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规划,以期在商业领域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在此需明确一点,你的关注焦点应在于目标用户群体,而非单个用户。若仅针对一人,那么你的角色更像是一个项目经理,而非产品经理。
打破边界
即便是再出色的产品经理,也终究是人而非神,要完全掌握一款产品的精髓、精准洞察用户需求实属不易。在产品运营的历程中,他们必须具备挑战常规的胆识,通过不断的试验与修正,摸索出正确的道路,并逐步提升自身的敏锐度。
少林寺的商业版图广泛,涵盖了12个项目,这些项目包括武僧表演团队、少林实业发展公司、少林书局、各类讲座、互联网业务、电子商务平台、食品开发公司、文化活动中心、少林文化传播公司、少林药局、寺庙管理服务、少林香堂公司以及寺庙刊物《禅露》。
少林寺持续拓展边界,积极推动跨领域融合,释永信始终明确,他所创造的产品服务于何方,以及这些产品的核心价值究竟何在。
中美产品经理的对决
去年三月二十日,少林文化代表团在释永信的带领下访问了位于加州的谷歌与苹果公司总部,期间,他们还与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进行了深入的面对面交流。
释永信阐释,此次造访的原因之一在于苹果与谷歌两家公司中均有少林寺的弟子,此外,此地亦为高科技研发的重镇,它引领着全球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鉴于双方均怀有浓厚的兴趣,恰逢良机,又得到了公司的盛情邀请,因此决定前往参观。我主观认为,谷歌的办公环境充满活力、充满生活气息且洋溢着快乐,宛如少林派的武术一般;反观苹果公司,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内部装饰,都显得简约而宁静。苹果的产品设计在简约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既方便又实用,这让人联想到少林禅宗的意境。只需一点苹果,便能与世界各地紧密相连。
这是中国产品经理与美国产品经理的正面对决。
结语
释永信是否真的成为了被捕的“大老虎”,我们尚无法确认。在此事件中,举报内容的真实性或虚假性尚未经过调查和证实,因此所有关于此事的讨论都只是基于猜测。
即便方丈遭遇不测,少林寺的商业化进程仍将持续,新任方丈也将遭遇与释永信相似的境遇。
不遵循法则的事物终将走向消亡,然而,个人的印记却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仅以少林寺商业化的辉煌成就为例,释永信堪称一位卓越的产品策划者;若非英雄,便堪称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