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到底是不是安卓套壳?
自华为发布鸿蒙操作系统以来,关于其是否支持安卓应用的争论从未间断。然而,到了1月18日,官方终于给出了明确的答复——鸿蒙Next版本将不再与安卓应用相兼容。
HarmonyOS Next的商业版本,亦即大家熟知的官方版本,预计将在本年度的第四个季度与广大消费者见面。目前,该系统的开发者预览版已经正式面向开发者开放申请渠道,同时,在今年第二季度,我们已启动了针对开发者的Beta测试计划。
历经四年的成长,鸿蒙系统现已达到成熟阶段,然而,构建一个完整的鸿蒙生态系统,华为的征程才刚刚起步。
01
安卓这壳,得(děi)套
201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封锁迫使华为不得不推出鸿蒙系统。当时,这个尚处于初创阶段的鸿蒙系统尚未成熟,难以独当一面。即便勉强投入使用,也难免遭遇无应用软件可用的尴尬局面。
尽管华为早在2015年便着手规划鸿蒙系统,然而该系统始终未对外公布,因此期望微信、小红书等第三方应用程序在鸿蒙系统发布后迅速完成适配,这显然是一项难以实现的挑战。
开发操作系统是一项极为繁复且耗时的任务,无论是安卓还是iOS,它们都经历了长达20年的不断进化,才达到了如今的成熟水平。相较之下,鸿蒙系统的研发起步较晚,若要与其中的行业巨头相抗衡,还需更多时间的积累与磨砺。
因此,当前阶段的鸿蒙1.0与其被称作操作系统,更像是为应对封锁而推出的、基于AOSP(开源安卓)的应对策略。正因如此,关于鸿蒙是否是安卓的衍生版本,市场上的讨论愈发热烈。
2021年到来之际,OpenHarmony系统成功升级至2.0版本,鸿蒙2.0版本亦实现了显著进步。此时,鸿蒙系统基本上摆脱了对AOSP的依赖。换句话说,鸿蒙2.0已经演变成一个基于Linux的新操作系统,与安卓系统之间的关联并不紧密。尽管已经独立发展,然而正如之前所述,操作系统的研发过程既漫长又繁复,此时鸿蒙2.0版本尚显稚嫩,而与之兼容的原生应用程序数量极为有限,据传当时仅有IT之家和微博等少数几款APP能够适配鸿蒙系统。
因此鸿蒙2.0还是必须要兼容安卓应用才可以活下去。
不久之后,OpenHarmony升级至3.0版本,此时,一个标准的移动操作系统应有的功能,它均已具备。因此,鸿蒙3.0在功能上已经相当完善,与AOSP的关联已相对减少。然而,由于生态尚未完善,鸿蒙系统仍需借助安卓应用进行补充。此外,在3.0版本中,鸿蒙还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小版本更新,为后续的大版本升级奠定了基础。
去年,华为推出了近乎完美的鸿蒙4.0操作系统。截至目前,鸿蒙之所以仍需依赖AOSP,主要在于其背后庞大的生态系统。从鸿蒙4.0的多个维度审视,四年后,鸿蒙系统终于实现了余承东在发布会所展示的PPT所达到的水平。
今日,鸿蒙操作系统即将卸下对安卓应用的兼容之重,正式迈入独立发展的鸿蒙时代。
0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本次鸿蒙生态大会的主题颇具深意——鸿蒙生态千帆起航盛典。从这个别具一格的标题中,我们可以窥见华为对纯种鸿蒙系统的极大信心。
现场照片显示,鸿蒙Next版本在此次更新中不仅舍弃了安卓系统,还移除了Linux系统内核,转而采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鸿蒙核心,从而实现了鸿蒙Next版本在技术上的全面自给自足。
鸿蒙的新核心相较于Linux系统展现出更高的灵活性,它能依据不同硬件的性能特点进行灵活配置。这种特性使得鸿蒙内核更适应当下万物互联的时代需求。反观Linux内核,它未曾预料到有朝一日会应用于汽车或手表等设备。因此,鸿蒙内核在顺应时代潮流方面更具优势。再者,新的内核在处理并发任务和安全性能上进行了优化,这将使得系统运行更加流畅且安全。
此外,鸿蒙Next持续着重突出的全栈功能亦不容忽视。这一系统层面的融合,无疑将为用户与开发者带来更为优质的体验。以华为为例,他们将自家的盘古大模型融入语音助手之中,使得该助手更加通晓人意。
鸿蒙Next甚至能够将自身的AI功能,通过接口的方式向第三方应用程序提供,例如小红书这样的APP就能直接运用鸿蒙Next的AI能力,从而实现长按选取图片以及文字识别的功能。
新浪新闻接入鸿蒙Next的AI朗读功能后,便能够直接利用鸿蒙的AI进行新闻的朗读,这一举措实际上是将原本需由每个应用独立开发的功能整合到了操作系统层面。此举不仅减少了应用中的冗余,还优化了应用的开发环境。
鸿蒙Next平台上的系统UI经过四年的不断进化,其精致程度将进一步提升。这一系列变化无疑表明,鸿蒙系统已经具备了进入市场竞争的实力。然而,若要真正将操作系统投入运营,生态建设这一关键环节不可或缺。
03
余承东:鸿蒙生态大势已定
十年前,操作系统尚处于初级阶段,众多厂商纷纷尝试打造自家的操作系统,无论是三星还是微软,亦或是BlackBeryOS与WindowsPhone,它们都未能成为全球第三个主流的移动操作系统。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众多,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便是生态系统的不完善。
但对于鸿蒙Next来讲,这个任务要变得轻松不少。
首先,鸿蒙系统在过去的数年里实现了设备数量的显著增长——历经四个主要版本的迭代,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高达8亿台设备搭载了该系统,这些设备类型丰富多样,涵盖了手机、平板、电视乃至汽车等。
依托庞大的设备基础,众多开发者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便是开发或兼容鸿蒙系统。目前,已有超过200家厂商开始致力于适配鸿蒙Next,其中不乏小红书、微博、支付宝、高德导航等深受国人喜爱的应用。
我对一位从事游戏APP开发的从业者进行了访谈,他透露,目前该APP的多数用户源自华为,在渠道(即不同厂商的APP商店)的分成上,华为用户贡献尤为显著,因此,在鸿蒙Next发布之际,他们公司立即提交了开发适配的申请。
华为对开发者的支持同样显著,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系统接口与模块,如前所述,而且积极拓展高校、培训机构等多元化渠道。
华为已向超过300所院校及数十家培训机构输送了关于鸿蒙APP开发的课程。据华为数据,约39万名开发者已通过鸿蒙认证,且每月新增开发者数量达到10万。在开发过程中,鸿蒙APP不仅具备易用的开发工具,还支持资产复用。以中国农业银行掌上银行为例,在开发阶段,其技术资产中有95%得到了复用。
鸿蒙系统本质上是一款原生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这意味着在应用开发过程中,它能够实现一次编写,多平台部署。与以往需要针对不同设备进行UI适配的做法不同,鸿蒙APP在开发完成后,能够根据设备屏幕尺寸自动适配。正如之前提到的,小红书在完成开发后,其APP便能自动适配直板手机、折叠屏手机以及平板电脑。
最终,最为关键的是——资金实力。几乎没有什么能比金钱更能激发开发者的兴趣。即将启动的“星耀计划”将投入高达70亿元,旨在激励开发者在鸿蒙系统的原生应用和元服务等领域进行创新。与此同时,2024HarmonyOS创新赛的设立,其最高单项奖金更是高达100万元。
华为终端云总裁朱勇刚指出,预计在本年度结束时,将有5000款应用实现原生鸿蒙系统的开发。这一数量已足以涵盖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场景,达到了99%。
然而,与iOS系统相较,这些应用数量实则有限;根据苹果公司的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APP Store中的应用总量已突破178万款。
04
鸿蒙生态,道阻且长
在我看来,鸿蒙Next在国内市场与安卓和iOS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并非不可能,毕竟华为在终端领域的庞大用户基数、良好的用户评价以及其独特的品牌价值,这三者相加,成功几率相当高。
华为非但是一家专注于软件的企业,其与苹果相似,深信在自家麒麟芯片的强大支持下,鸿蒙Next系统在运行流畅度等性能上必定超越现有的安卓系统。
华为作为一家跨国企业,深信鸿蒙Next的愿景远不止是成为安卓在国内的替代品,真正挑战国际市场,与两大竞争对手正面交锋,才是其最终的使命。
当你的对手已经历经十余年发展,其规模是你的数倍之巨,这才构成了鸿蒙Next真正的挑战。
华为将鸿蒙Next命名为鸿蒙银河版,余承东表示,一个优秀的生态系统犹如夜空中的银河,需由无数颗微弱的星光逐渐聚集,期盼鸿蒙系统中的亮点能够日益增多。
参考资料:
韩朴宇在知乎上提问,探讨华为宣布“纯鸿蒙”操作系统将不再支持安卓应用APK文件,这一决定意味着彻底告别安卓生态。
IT之家报道,华为宣布,目前已有超过200款鸿蒙系统原生应用正在加紧开发中,同时,通过鸿蒙开发者认证的人数已突破38万。预计到2024年,这一数字还将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