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交付第七个月份,即10月,公司正全力冲刺,力争当月交付量达到两万辆。原先设定的首年交付量目标为十万辆,目前看来,有望在11月实现。这一消息是在雷军于10月17日举行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公布的。追求每月两万辆的交付量,以及全年十万辆的目标提前实现,这段时间已经成为雷军的常用语。
然而,小米的雄心壮志远不止于此。
近期,某投资平台揭露了一份关于小米汽车供应商的调研资料。
这份调研资料不仅详细记录了小米汽车接下来的三个月生产安排,其月产量预计超过两万辆,而且还对未来2025年的产能进行了预测。
关于这份揭露的内容,我们向其他供应商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咨询,并获得了“内容大体准确”的回应。
迈入2024年的第四季度,小米汽车全力加速推进。在10月份,公司力争实现交付量超过2万辆的目标,而11月和12月的产量规划也均设定在2.2万辆以上。
小米汽车计划在2025年实现超过30万辆的年度交付量,这一目标几乎是其2024年业绩的三倍之高。
小米汽车为何如此充满信心呢?
首先,订单积压的数量相当庞大。尽管生产能力的提升速度已经相当快,然而仍有大批订单需要等待超过十几甚至二十周的时间。因此,小米公司必须增加生产能力。
其次,小米的SUV车型即将面世。参照雷军在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的最新讲话,若一切顺利,小米的SUV有望重现小米SU7的火热开局。在两款热门产品的推动下,小米的年度销量预计将迎来显著提升。
定单长期积压情况分析
具体来说,按照该供应商提供的信息,小米汽车的当月生产计划设定为21600辆,这一数字恰好与雷军之前多次提及的“10月份力争交付2万台”的目标相吻合。
紧接着在十一月与十二月,小米汽车的产量将显著增加,目标达到并超过22000台。
根据上险数据的统计,在4月至8月期间,小米汽车的上牌数量大约在6.7万辆左右。
若小米在10月至12月间顺利达成既定的生产计划,其交付量首年将逼近13.26万辆,这不仅能确保提前达成10万辆的年度交付目标,同时也有望克服挑战,实现12万辆的年度交付任务。
然而,该供应商亦表示,小米汽车在来年的产量及交货方面仍将遭遇不小的困难。
该供应商透露:“在来年,小米的汽车业务将与今年相仿,主要困扰依然是产能瓶颈。即将面市的SU8(即小米汽车SUV车型),有可能遇到订单量激增而交付进度未能满足预期的挑战。”
某APP曝光的小米汽车供应链调研信息介绍
实际上,自小米公司发布其首款汽车产品以来,该产品一直面临着订单数量庞大的挑战。
尽管小米汽车在6月启动了双班制生产,并在7月对生产线进行了优化调整,两次迅速作出反应,然而,直至10月,才最终完成了SU7上市首批订单的生产和交付任务。
小米汽车一期工厂的规划年产量设定为十五万辆,换算成每月则是1.25万辆。然而,目前工厂的月产量已达到两万辆,似乎已经触及了其产能的上限。
依据小米汽车设定的11月和12月平均每月生产2.2万辆的目标,即便是在理想状态下,整个明年最多也只能生产出26万辆汽车。
小米的SUV车型已正式上市,很可能将再现小米SU7车型供不应求的火热局面。从这个角度来看,该供应商对于产能及交货方面的忧虑并非全无根据。
尽管产能问题在预料之中依旧可能出现,然而该供应商依然设定了全年30万辆的交付目标,这或许暗示着在2025年的某个或几个时点,小米汽车将对自身的生产线进行调整与提升。
我们向某家参与小米汽车供应链的企业就明年生产计划进行了咨询,该企业回应称,小米汽车内部对2025年的生产交付量预期设定在三十万辆以上,但不会超过四十万辆。
乍一看,小米汽车似乎对自己的提产能力过于自信。
但别忘了,小米汽车明年还会有一座二期工厂投产。
小米二期工厂已完成结构封顶情况说明
小米的一期生产基地在2022年4月开启了建设序幕,并于2023年6月顺利完成了验收工作。按照这一进度,可以预计,小米的二期生产基地将在2025年9月完成验收。
考虑到一期工厂的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并且目前从土地获取、破土动工直至结构封顶仅用了短短2个月,预计小米汽车二期工厂的建造进度将超越一期工厂。
即便将通过验收后的生产线调试阶段考虑在内,预计到明年年中,小米的第二期工厂将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按照其既定的年产计划,即75,000辆的一半,这将有助于小米汽车实现超过30万辆的交付目标。
小米SUV市场前景探讨
第一年销量10万辆似乎已成定局,可第二年销量就要增长3倍?
小米的目标是不是定得太高了?对自身的预期是否过于乐观?
在小米SU7正式推出之前,没有人能够预见到这款以卓越性能为核心卖点的新款纯电动跑车,竟然能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接连不断地吸引众多订单。
在这个背景下,不可否认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小米集团以及雷军所散发出的显著光环效应,该效应甚至吸引了众多原本对汽车并无兴趣的消费者,促使他们纷纷作出了购车决定。
然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真相在于,自发布以来已过半年,小米SU7的订单量依然保持着每周4000至6000辆的增长势头。
车fans平台创始人孙少军在其微博上披露,理想汽车旗下所有五款车型,包括L系列的四款以及MEGA,它们的同期订单量大约在1.4万辆左右;与此同时,近期崛起的黑马品牌零跑,其全系五款车型的订单量已经超过了1万辆。
相比之下,小米SU7的锁单量毫不逊色,其吸金能力可见一斑。
一开始的销量高峰或许源自产品卓越的市场推广,然而,当一款产品上市一段时间,即便订单库存充裕,仍能维持如此订单增长速度,这充分表明该产品在硬件实力(如续航能力、性能、外观设计、智能化程度等)方面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好评。
小米SU7在消费者中积累的良好口碑,恰与雷军的个人声誉相得益彰,从而在上市之初有效提升了小米SUV系列的知名度。
雷军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演讲要点阐述
10月17日,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雷军披露了小米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新进展。这一进展可能与采用端到端技术的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密切相关。
同时,雷军进一步指出:“并非所有功能部件都需进行重复投资,例如后排显示屏。我们推崇零部件的共享与合作开发。这一想法已获得部分业界同仁和合作伙伴的认可,我们也将及时公布合作的具体进展。”
小米SUV测试车情况介绍
尽管雷军所披露的信息不多,但这些信息对于小米汽车未来的产品布局却极为关键。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的新进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无疑将极大地增强小米SUV的市场竞争力。
零部件的共享与共建对小米汽车在成本控制方面大有裨益,从而在产品定价上对消费者更为优惠。
总结来看,小米对在2025年实现约4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充满信心,这也是他们迫切需要加快提高生产能力的根本所在。
审视小米SU7的交付进程,4月已交付7058辆,5月交付量增至8630台,6月更是突破万辆大关。此外,依照小米汽车的既定计划,有望在11月,也就是交付的第8个月,将交付量提升至10万辆以上。
凭借小米SU7的成功经验,小米的SUV车型在首月便实现了交付量突破一万台,那么,要实现累计月交付量突破十万台,还需要多久的时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