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铁上,左手腕的 Moto 360 突然震动了一下。我下意识地看向手腕,发现好友通过微信询问晚上是否一起用餐。我轻轻滑动表盘,在回复界面对着手表用语音输出了一个回应。双方沟通后,约定晚上六点在三里屯碰面,期间我的手机一直安放在包中。
这是我初次尝试安卓智能手表,它操作便捷,功能完备,设计时尚。但是先前的启动设置流程却大相径庭:必须先在设备上获取若干 Google 产物,涵盖国内安卓系统常不完善的 Google 服务核心、Google Play 核心组件、Google 账户系统以及 Google 应用市场;接着,需要安装一个安卓穿戴软件;最终,务必保证设备联网,才能通过蓝牙将手机同手表连接起来。
谷歌去年三月就已经发布安卓穿戴平台,众多厂商随后也推出了配套设备,不过国内对谷歌服务的限制,使得智能手表至今仍仅限于少数科技爱好者使用。正因为这个原因,国内 Android Wear 的创造者仍然非常少,手表爱好者 (原小马手表管家)的发起人、最高负责人刘超是首批勇于尝试者,他的宗旨是使 Android Wear 在国内变得容易操作且实用。
让 Android Wear 简单好用
手表控,即小马手表管家,属于一款针对 Android Wear 进行本土化的手表管理软件。它会在手机上,逐步指导用户实施初次使用的三个环节:首先是 Google 服务的获取与安装,其次是 Android Wear 的安装,最后是手机与手表的连接和启动。接下来,跟其他安卓智能手表软件一样,它也会把自己的安卓智能手表软件传送到手表里进行安装。等安装结束,手表表盘的右边会冒出一个浮在半空中的小箭头,点中这个箭头就能调出一个汉字“桌面”,这个“桌面”现在包括汉字语音、气象预报、步行统计、心跳监测、铃声提醒、计时器、寻机等许多实际用途。
安卓手环的一项核心作用是传输手机的通知信息。对于手表上的微信、QQ 来说,系统已经进行了专门的处理。当同时收到多条推送内容时,系统原版仅能展示类似“三位联系人发送了十条内容”的说明,这种形式的手腕显示方式,对使用者帮助不大。手表控将所有通知依据联系人进行分类,并依照时间次序逐一展示具体内容,参考下图。该应用在手表端实现此功能时,同步对手机端的推送信息进行了改进。不仅如此,手表控能够辨识骚扰电话,协助用户快速终止不良呼叫。
手表试用版现阶段仅限内部测试,用户需通过官方论坛获取安装包。当前版本存在诸多待改进之处,例如,当唤出界面时,一个微小的箭头容易让人误以为是滑动交互,而正确方式是直接点选。同时,语音控制功能的精确度仍需进一步提升。对于初次接触 Android Wear 的中文群体而言,它显著简化了设备设置流程,同时也让操作智能手表变得更为容易。
为可穿戴设备做软件的 “曲线救国” 之路
见到手表控团队时,我注意到每个人手上都佩戴着一块 Moto 360, 创始人兼 CEO 刘超表示,他平时主要用它来查看即时消息提醒、邮件主题以及日程信息,而且他还会经常更换不同的时尚表盘。
刘超具备鲜明的技术专家经历。二零零八年,他自北京高校计算机学科结业,先后在谷歌中国及谷歌总社任职两载光阴。得益于国内优越的开拓条件,他选择返京投身创业事业。经过两年有余的奋斗,其带领的团队规模由最初的三名成员扩充至三十余员。
早先,刘超带领的团队凭借一款名为“乐动力”的应用程序已经声名鹊起。该软件专注于健身与健康领域,从构思到发布仅耗时两月。八年后,苹果公司将其选为 App Store 2013 年度杰出应用。乐动力是首个赢得这一荣誉的中国开发者团队。
令人惊讶的是,从乐动力到手表控并非逐步演变的过程,而是通过在可穿戴设备上实施软件方案来迂回达成的目标。
团队最早寻求投资时,我们就明确要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开发应用软件。如今看来或许有人质疑,但当初的确如此。
海外已有类似 Fitbit 的手环产品,但智能手表尚未问世。因此我们率先构思了这种可穿戴装置,刘超指着桌上的手机说明:这种穿戴设备人们肯定会随身携带。
乐动力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人们很少知道,刘超和同事们之前还开发了两个不出名的软件,分别是“分子运动”和“红包来了”,这两款产品最终都以失败告终。2012年9月到2013年年底的那段时期,对这支队伍来说是极为艰难的阶段。
创业公司多数如此,人们通常只注意到团队成名后的辉煌,却鲜少知晓他们成名前曾长期挣扎,内心充满无数困惑与煎熬。
尽管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团队的整体目标始终比较明确。公司开创阶段的研发重点是传感器相关的方法,该技术构成了乐动力与手表控的主要竞争力。现阶段,乐动力仍是一个拥有众多活跃成员的运动健康平台,积累了丰富的用户资源和各类信息。刘超指出,乐动力在技术层面、产品设计和社区运营方面的成果,都将持续应用于手表控项目。
智能手表上的四大需求
对智能手表上的杀手级应用,刘超有自己的理解。
他最初觉得声音是腕表最根本的沟通手段。现在,安卓穿戴系统尚无中文语音控制功能,因此腕表制造方与国内在语音领域技术实力突出的思必驰企业联手,为腕表集成了最核心的中文语音响应能力。
处理完这个核心议题,刘超一行人开始探究腕表上备受瞩目的特色功能究竟为何物。他们最终归纳为四大领域:锻炼健身、定制服务、互动交流和事务管理。
刘超将手表视为手腕上的实用工具,能够切实达成“线上到线下”的融合。它让日常生活更加便捷,这便是智能穿戴设备的核心意义,也是他希望用户感受到的。
软件以外,体验的完善还得依靠设备硬件的配合。他对于当前 Android Wear 的设备状况表示失望:Moto 360 并不能体现 Android 系列应有的顶尖水准,尽管它目前是 Android Wear 中表现最好的,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刘超和消费者一样,盼望有更出色的可穿戴设备问世。尽管当前产品主要适配 Android Wear,但他热切期盼 Apple Watch 能带动整个市场。他心目中的智能手表,续航能力须达五到七天,屏幕画质应媲美手表本身。他认为这一进步会很快到来,有望在今年内完成。
“希望做手表的都能成功”
刘超出席了今年的 CES 展会,他注意到腕部穿戴设备较往年有了显著的增加——原先一年仅有大约三十件此类产品,今年则达到了三千件,过去还比较罕见的技术如今已经变得非常普遍。最新公布的苹果公司财务状况通报会上,库克明确表态,Apple Watch将于今年四月正式发售,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软件创作者都对此充满期待。
刘超伫立在此刻,深切体察到智能腕表正风靡一时,其势头迅猛。
心里明白它随时会降临,时间实在太紧了,我们能用来完善产品的机会已经所剩无几了。
智能穿戴设备是一个全新硬件载体,可以预见它将成为开发者角逐的下一个领域,刘超曾用 02、03 年制作功能机,以及 09 年研发 Android 手机作为参照。
当前这个时期,倘若我们足够幸运,等到三年之后回望,或许大家会认为,十五年间若能着手进入智能手表领域,将是个相当理想的时机。
国内安卓智能手表的制作者数量还不多,佩戴设备并非由单一团队负责。另一家初创企业出门问问利用安卓智能手表平台,研发了具备深度改造的操作系统 Ticwear。该公司的创始人李志飞是谷歌背景的技术人员,其产品配备了关键的语音识别和语言理解功能。以手机为参照,手表爱好者打造的是类似小米主机的界面,而 Ticwear 则相当于 MIUI 系统。它们在发展方向上存在不同,不过都在争夺新用户的市场空间。
可以预见,国内设备制造商将自行研发智能腕表产品,大型互联网企业如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也将在软件领域拓展业务,市场竞争将异常白热化。
不过目前来说,刘超对智能手表这类消费电子产品未来的兴盛,以及整个相关领域的繁荣景象,抱有更大的憧憬,而不是过分在意与同行的竞争。
如果像小米、华为、联想这样的硬件企业都推出了自有设备,这对我们这些应用程序开发者来说肯定是件好事。乐动力的成功经验也增强了刘超的信心和经验储备:他回顾说,团队在制作乐动力时各方面都配合得相当默契。例如手表上的搜索功能,可能无法与百度抗衡。但团队仍然有许多可以与之竞争的领域,能够展开特色化的竞争。
刘超认为手表助手和手机助手不尽相同,因为应用环境不一样,用户的需求也会有很大区别。例如,手机上应用商店是用户强烈需要的,但手表上不一定,所以产品方面必须想出更多创新点子。
手表控团队擅长处理用户感受和物件构造。刘超着重提出:使用者感受和使用者期望永远居首位,物件样式能够配合使用者期望的转移而调整。他期待达成的四大目标,关键在于让使用者更广泛地运用,至于采取何种途径则不在意。
谈及竞争者,刘超展现出创业者稀有的自信和胸襟,他期盼所有从事手表行业的公司都能取得成就。
附:手表控(小马手表管家)演示视频
(You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