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最新公布的货币状况记录,八月份非银行类存款增长了壹万壹仟捌佰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个数额高出五千五百亿元。
这一数据引起市场高度注意,联系到八月份市场状况,很多人推测这些资金进入了股票市场。媒体人员发现,很多证券公司的研究人员也对这个数据进行了分析,不过他们之间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消息,非银存款增加的具体缘由,缺少详细数据的验证。现阶段券商的看法大多属于臆测。部分券商猜测,主要是股票账户保证金增加促成了非银存款的上升;另一些券商分析,可能是资管产品持有现金的倾向增强,从而推高了非银存款的数额。
一种声音:股票账户保证金增长所致
中金公司分析,非银存款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个人储蓄资金流向券商的保证金账户,以及权益类公募基金。
八月份个人储蓄增加了110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量减少了6000元,中金公司分析说,个人储蓄增长不及预期,或许是因为一些长期定期存款到期后没有继续存入,而是在资本市场气氛热烈时投入了股票市场。八月份非银存款增长了1.18万亿元,与七月份相比,同比增速增加了1.5个百分点,达到了16.7%,同比增加了5500亿元,由于八月份的理财规模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大约1500亿元,中金公司分析认为非银存款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居民存款转移到券商保证金账户和权益类公募基金中去了。
中金公司透露,八月份A股新登记的账户有二百六十五万个,比七月份多了三成,比去年同期多了十六成半,A股每天的交易金额有二万二千五百亿元,比二零二四年九月和二零一五年六月都要高,这或许说明老百姓把钱投入股市的动向。估计这种把钱从银行取出来投资的现象可能会继续,居民把存定期转成活期或者存到非银行机构,能让资金流动起来,促使M1的增速继续加快。
光大证券透露,八月份居民储蓄增加了1100亿元,与去年相比减少了6000亿元,这个数额比往年的同期平均水平要低。与此同时,同月非银行体系存款增长了1.18万亿元,比去年多了5500亿元,保持着自去年七月以来的同比增长趋势。居民普通存款和非银行存款之间的相互影响模式仍在继续。受本月权益市场表现活跃,以及“获利体验”不断累积影响,个人储蓄正逐步流向证券等非银行类存款。八月份末,上海和深圳股市的日交易总额接近两万亿元,几乎达到了2024年“九二四”事件时的最高纪录。股票交易活跃度有所提高,促使部分企业资金加速进入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居民常规存款的增长速度放缓,而非银行类存款的增长速度加快。
另一种声音:非银产品持有现金意愿上升
信达证券觉得,非银存款的增长究竟是因为券商保证金的增长,还是因为非银产品持有现金的倾向增强,从现有数据中很难区分清楚。特别是在8月理财规模扩大、但债市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后一种情况的可能性看起来不小。而且即便存款从银行体系转移出来,也可能是A股上涨带来的现象,而不是其引发的后果,因此不必过分在意。
华西证券表示,非银类存款增长迅速,其资金来源成谜,8月份新增居民储蓄仅110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6000亿元,而同期新增非银类存款达到11800亿元,同比增长5500亿元。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七至八月股市盈利表现突出,民众参与股市的热情高涨,银行账户里的资金借助证券交易途径转入证券公司,由此催生了非银行体系内的存款增长。然而依据上交所最新公布的开户数量分析,八月份的登记在册账户总数为两千六百五十万,这个数值虽然显得可观,不过跟二零二四年十月份的六千八百五十万个账户数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它也小于二零二五年二月至三月份分别录得的两千八百四十万个账户和三千零七十万个账户,由此看来,八月份个人投资者进入市场的活跃程度或许没有达到多数人原先的期待。
另一些因素或与金融投资活动有关,8月份在资金管理行业排名靠前的14家企业中,有12家机构的存量资金总额出现净增加,增长数额高达两千八百五十七亿元,而在这12家机构中,7月份的资金增长量大约是一万八千亿元,这个数字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张幅度基本一致,因此它们8月份的规模变动或许也具有参考价值,这表明8月份资金管理行业的规模增长可能超过上一年同期(一百零四十八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两千亿元。目前投资理财的钱大多放在风险较低的领域,八月份理财产品的资金增长,以及卖出债券基金后剩下的未动用资金,可能基本都进入了非银行存款。
存款搬家仍处于早期
银河证券称,今年七、八月份的金融统计揭示了个人储蓄流向变化的初步征兆。该机构通过两个标准来判定中国居民历史上储蓄转移的时期:个人存款增长速度持续三个月以上呈下滑态势,并且存款增长速度
存款流动的初步征兆在两个数据中得到反映,但目前仍处在萌芽状态。银河证券统计的非银类存款过去一年滚动总额,在七月和八月期间连续增加,本轮资金外流或许会主要流入股市等权益性投资领域。
国海证券表示,一个更为直接、更具指导作用的参考是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数额,这种存款主要源自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组织,其数量迅猛增长往往表明众多资金已撤离银行储蓄,转而进入专业机构所管理的账户,并随时准备投资于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领域。从宏观角度分析,“非银类资金变动情况”同沪深 300 指数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要显著强于“居民储蓄同M2指标之间的净差额”。
自2016年往后,2017至2018年期间,2018至2019年期间,乃至2024年的“9·24”行情期间,非银存款的年增长率与非银300指数变动方向大体一致,所以最近非银存款年增长率再度攀升,让市场产生了诸多猜测。然而,必须留意,该模式在2020至2021年间并不适用,当时非银类存款数额持续减少,但股票市场却经历了一段繁荣期,所以必须同时考虑利率走向和风险态度,再进行进一步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