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庄家建仓的各种伎俩意图1:盘整建仓1.横向盘整建仓
股价历经大幅回调,抵达一个低点范围,此时主力资金开始暗中吸纳,促使价格逐步停止下跌并趋于稳定,不过价格既未再度下挫,也未转为上涨态势,而是呈现出水平波动、整固的形态,因为主力在此位置调动资金搜集筹码,旺盛的买方力量使价格显得格外难以下跌,图表上构成一个显著的平盘整理阶段,但价格动向不够清晰。
这种状况常常维持很长时间,少则一两个星期,多则六个月,甚至更久,期间股票价格波动很小,市场显得非常低迷,交易量不断减少。然而,如果只是简单地把股价长时间固定不动,会导致市场上卖单快速消失,很容易出现无人愿意卖出的情况,这时只能运用波动的方式,来促使部分心态不稳的投资者离场,此时交易量会稍微显现出一些热络的迹象。由于缺乏显著的高低价位变动,行情难以吸引短期投机者的关注,这让主力在横盘区间建仓的行为得以有效隐藏,具体情况表现为以下几点。
股价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这个位置表明该股票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下跌和调整,通常在它达到顶峰之后,价格会下跌超过一半,有时跌幅甚至高达七成以上,价格下跌的幅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那么它见底并且稳定下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调整过程耗费不少光阴。正常状况下,主力资金维持稳定格局的时段至少有一个月,部分会持续半年乃至更久。通常,稳定格局维持得越久,离场者就越是众多。普通投资者中,鲜有人能对账户里的证券长时间毫无反应,毕竟市场在此阶段必定经历了多次波动。通常人们倾向于卖出亏损的股票,转而投资表现良好的个股,目的是赚取短期收益,因此更换持仓的想法变得十分普遍,而主力资金则正好希望看到这种情形,暗中收集便宜的股份。
盘整阶段交易活跃度不高。主力在稳定价格时通常不出现显著成交量的增加,倘若某个时段主力快速收集筹码,便极易引发价格变动。一旦成交量显著上升,便容易吸引市场目光。在主力未达成收集目标前,并不希望投资者看好该股。因此,主力总是小批量持续买入,力求不被市场察觉。有时候会出现脉冲式放量现象,表现为一段时间内冒出几根轻微放量的中阳线,然而事后股价不仅不上涨反而下跌,令很多人感到非常意外,没过多久大家也就淡忘了这件事。
波动范围并不宽广。通常情况下,横盘走势多见于一个规模有限的区间,该区间的顶部与底部距离很小,多数不超过百分之二十。然而,区间内的价格差距极难在短期内显现,根本无法获取短期利润,因此难以吸引投机性短线交易者关注。多数时段里,价格波动幅度不过百分之十,市场参与者普遍缺乏参与意愿。主力持续收集筹码一段光阴,股价有所攀升,为减少代价,通常会在三到五日内,将股价压回初始位置,然后再度循环往复。然而,部分主力极为狡诈,构筑的区间形态很不规整,波动的时间间隔时多时少,起伏的幅度也不稳定,有时甚至完全碰不到该区间的顶部和底部边界。
这种盘面形态的操盘者图谋何在?最大的圈套在于操盘者凭借时间施压,在漫长的横盘阶段里,消磨持股人的信念,削弱投资者的决心。持股人因难获利又耗时而离场,持筹者因无利可图而不愿入市,借此完成吸筹计划。一段时间以来价格维持稳定,主力大概已经实施了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总体收集行动,距离全部收集计划仅剩少许,接下来要靠后续的增持步骤来达成整个收集计划,届时市场上或许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形
第一种行情态势下,主力在整理格局结束后,特意将股价往下压制,设置空头圈套,在压制期间不断在低位买入,随后转为逐步推升走势。这一系列动作旨在全部实现仓位积累目标,接着股价便启动了上涨节奏。
图2-4,二六三(002467):股价达到高点后开始逐步下滑,在经历一段急速下挫之后,价格慢慢停止下跌并开始构建底部,此时主力资金暗中进入市场,以较低的价格收集股票,价格进入一段幅度不大的波动阶段,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比较久。近期市场整体呈现上行态势,但该股票毫无上涨动力,部分先前买入后亏损的投资者无法忍受持续的市场波动,因而选择卖出更换其他股票,尤其是一些风险偏好较高的交易者在亏损后直接平仓离场。此刻,不进行投资的资金通常不会挑选这种表现不佳的股票进行交易,部分试图在低位回升时获利的参与者因为股价没有继续攀升便把持股交给了主力,因此主力在股价平稳时积累筹码非常顺利。
图2-4
2017年9月26日,临近建仓尾声时设下空头圈套,主力运用打压策略,使股价急剧下滑,跌破三十日均线防线,构成技术性破位格局,引发市场恐慌情绪。部分投资者因此离场,而主力趁机全数吸纳,达成增持目标,但股价并未进一步下挫,次日显现稳定态势。第三天,一根成交量明显放大的涨停阳线突然出现,股价向上突破了长期的整理区域,开启了一段迅猛的拉升阶段。
这种操作方式在实战中屡见不鲜,许多资金雄厚的慢吸主力往往运用这种策略吸筹,而且这种吸筹模式多见于一些不受关注的小盘股或行业龙头股。而在市值较小的股票里,因为股本规模有限,主力很少会使用这种方法。
实际交易过程中,参与者碰上股价维持稳定阶段买入时,能够运用以下交易方法。
当前参股的投资者,不建议急于抛售,需要懂得与主力较量心态、较量决心。这固然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事实上,主力动用大量资金进行市场操作,不会耗费过多光阴。倘若耗时太久,肯定要推高操作费用,这对主力方来讲并不划算。所以主力吸筹完毕,股价必定会逐步攀升。
持有资金的人不宜仓促参与,应该静观其变,伺机而动。当机会来临时,要迅速出手,大约用八成的资金投入,采取分批买卖的方式比较理想。
短线交易者需精准锁定中心线,参照先前峰顶与谷底,实施低买高卖操作。建仓期间,获利预期不宜设定过高,维持在百分之十左右,仓位安排在三分之一左右,倘若遭遇套牢,切不可追加买入。
若是长期资本,可在价位不高时,少量买入,模仿主力行动。资金不超过总量的百分之十五,耐心等待,和主力一起行动,价格涨跌都不在意。
第二种行情形态:主力直接将股价向上推动,经过短暂抬高后开始进行洗盘动作。在洗盘期间持续收集筹码,达成清洗浮筹和增持目标后,股价再度拉升进入主要上涨阶段。
图2-5,招商银行(600036)属于蓝筹金融股,是市场中的重要标的,2017年2月至4月期间,该股价格在一个狭窄区间内横盘整理,价格变动极小,多数普通投资者对这种行情缺乏关注,然而在此阶段,主力资金却积极收集筹码,顺利实现了其建仓目标。
图2-5
建仓工作快要结束时,主力没有选择压低股价,而是直接运用拉升手段。5月12日,出现一根长红K线,成功穿越了长期的横盘地带,不过股价并未因此持续攀升,而是短暂经历了一段回调,这是突破后的正常震荡,也是主力继续吸筹的时机。股价随后持续攀升,呈现出一番稳步上涨的态势,形成了一段较为明显的牛市走势,到7月26日时,依然保持在上升的轨迹上,整体累计的涨幅已经达到了40%以上。
在此股票中,主力吸筹的打算也是借助长时间波动调整来使普通投资者疲惫不堪,差异在于增持阶段是在股价被推高之后,促使投资者赚取微薄利润离场,借此实现洗盘和增持效果,一个任务完成两个目标。由于,部分投资者因先前长时间被套牢,对于损失心存恐惧,担忧股价再度下挫,当股价不再上涨并显现波动时,这部分投资者就很容易选择减资或离场多数投资者天生就渴望收获,尤其那些在低价时买入的投资者,一旦股价不再上涨,他们会立刻卖出获利,因此主力资金很容易收集到这些股票。
实际交易过程中,主力完成收集筹码的计划后直接推高的行为很常见,尤其是那些资本实力强大的主力经常使用这种策略来收集筹码。而快进快出的短线主力或者游资,很少采用这种方法,因为这类主力追求效率,不会在收集筹码阶段耗费过多时间。因此,需要投资者对操盘手的本质有恰当的认识,进而才能揣摩出操盘手的习性,从而更有效地与之配合直至最终。
第三种行情形态是,操盘者在横盘区域波动期间,圆满达成了主要仓位收集的目标,并且超额完成了既定收集方案。一旦整体市场背景有利,就有望直接启动主要拉升阶段,这类操盘者通常拥有雄厚的资金力量,并且操作手段极为强悍。
图2-6,上峰水泥(000672):股价经历一次上涨过程后,价格掉头向下,进入一段横盘调整阶段,持续时长超过四个半月,价格起伏很小,交易活跃度降低,多数情况下以细微的阴线或阳线,以及带有明显头尾影线的图表形态呈现。这个阶段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买卖操作十分困难,很多人容易失去信心,但主力资金却稳步买入,逐步收集到足够的股份,直到达到他们的囤货目标。2016年12月1日,股价猛然上涨,迅速步入主要拉升阶段,接连将价格从7.38元推升至15元以上,短期内的升幅相当可观。
图2-6
在这个股中,主力就是利用时间消磨普通投资者的决心和信念。超过四个月,价格既不上涨也不下跌,市场表现平平,交易量时多时少,但整体交易量不高,多数技术分析工具失效。普通投资者在这段时间很难赚到钱,因此产生强烈的换股冲动,最后放弃持股不欢而散。庄家则如愿以偿,将筹码收于囊中,顺利地完成建仓计划。
在实盘操作中,投资者遇到这种横盘建仓时,可采取以下投资策略。
(1)前期套牢者,坚决持股不动,等待解套或获利机会。
外部观望者,需要仔细观察,不宜过早参与,以免被主力机构戏弄,务必等候明确的行动提示,当价格冲破稳定阶段时,就立刻行动。
短线交易者可以参考前期的高低位置,进行抛售和买入操作,目标盈利幅度大约为十分之一,资金投入比例维持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当股价向上突破时,应当增加投资额度。
对于长期关注的公司,在价格波动不大时,可以小量买入,保持投资比例不超过百分之十五。一旦价格向上突破,应当增加持仓至百分之八十以上,并且持续持有,直到出现卖出提示才结束交易。
横盘维持的时间越长,后续突破的力量就越强,价格随之上涨的空间也越宽阔。一旦盘整格局被打破,倘若伴随成交量的显著放大,那么股价的上涨动能就会十分强劲,价格大幅飙升的机会也就随之增加。
2.跳跃震荡建仓
这种操作策略跟在价格稳定时买入相比较,其价格波动范围更宽一些。主力资金的操作风格非常激进,市场行情剧烈起伏,股价急速下跌又快速上涨,使参与者深切体会到“过山车”般的体验,整体价格走势维持在一个水平区间内。运用这种手法操作的机构通常资金实力雄厚,能够迅速将股价推高,等到普通投资者还在盘算盈利时,价格已经跌回初始价位,再次令他们失望。
庄家反复地让股价迅速上涨,又迅速下跌,将这两种动作交替使用。许多普通投资者无法忍受庄家的多次操作,就决定退出市场,将自己手中的低价股票卖给了庄家。这种情况下的股票走势比较活跃,交易量也较为平稳,基本上在某个不规则的区间内波动。
图2-7,京能置业(600791):该股在高位停留一段时间,反复波动,2017年4月至5月,出现两次显著的下跌行情,价格跌破前期支撑区域,引发市场剧烈担忧,导致众多投资者止损离场,而主力资金则趁机吸筹。
图2-7
5月15日以来,价格急剧攀升,再度进入原先的波动区间,这个时机适合惊慌失措的普通投资者退出。紧接着,价格在之前的区域附近反复波动,呈现大幅波动的跳跃形态,交易量显著增加,价格忽高忽低,盘面毫无规律可循,使普通投资者的操作陷入混乱。当然,此时主力也在波动中低买高卖赚取差价。
庄家建仓完毕,股价7月24日强势上攻,成功冲破阻力位,显示该股即将启动上涨通道,值得持续留意。
根据该股的行情图,可以识别出主力机构的吸纳目标。在股价经历了一段波动后,交易活跃度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显示市场抛压已经减弱,此时主力悄悄买入了一些股票。这部分是主力建仓的初始阶段,持有的股份比例并不高,并且因为该股票自上市以来就持续下滑,此刻愿意卖出的人已经非常少了,主力难以获得大量低价位的股份。所以,主力刻意造成价格起伏,呈现忽高忽低的形态,股价急升急降,普通投资者无法掌握趋势,难以赚到钱,在剧烈的波动期间,很多新手被淘汰出局,进而得到他们手里的廉价股票。
实际上,见多识广的普通投资者已经察觉到主力资金在吸筹的行为。一个显著的迹象就是:交易量与价格走势不匹配。近期交易量急剧增加,但股价却未出现明显上涨,会不会是人为制造交易量来抛售股票呢?这显然不太可能。最不聪明的操盘手也不会在这么低的价位进行这种虚假交易来卖出股票,所以完全可以排除主力出货的情况。如果主力没有在抛售,那么在低价位时成交量放大而股价却停滞不前,就有些不正常了,这可能是主力在悄悄收集筹码留下的痕迹。另外,这只股票的图形呈现出一个不规则的矩形,所以普通投资者可以在之前的低点时买入,一旦股价向上突破了矩形的上沿,就可以将投资比例大胆提高到八成以上。
图2-8,同力水泥(000885):此股主力在区间整理期间,已收集了相当数量的股份,但距离主力操控所需的仓位尚有差距,因此启动了剧烈的波动行情,在2016年12月6日至2017年1月17日的这段交易里,价格剧烈起伏,盘面动荡不安,K线图呈现大幅阴线与阳线交替,迫使众多小投资者离场,将买入更多与清洗浮筹的操作结合起来。操盘手在推高之前,特意打压来设置一个空方圈套,等把最后一些散民吓走,价格就迅猛急剧地上涨。
图2-8
这种操作策略一般有两种市场表现:第一种是日内价格剧烈震荡,许多普通投资者无法承受这种价格波动而离场;第二种是日图形态呈现巨阴巨阳,让许多技术分析人士也难以识别其意图。
3.上下夹板建仓
这种操作手法的主要特征是股价大致在一个不规则的区间内波动,其表现与分段买入的策略类似。盘面上,股价在特定范围内反复震荡,构成下有支撑、上有阻力的格局。主力资金在此区间内进行双向操作,时而买入,时而卖出。当价格下行时,他们会吸纳筹码;当价格上行时,则运用大量买单将其压制。分时图上,通常表现为快速下跌后转为缓慢上升,上涨过程中成交量逐步增加。操盘手有时借由温和上涨的K线图引诱持股者卖出股份,有时又借助大幅高开随后收低的K线图恐吓持股者退出,这两种手段通常适用于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况:一种建仓手法是重压式买入,这种手法也被称作重压式买入。主力将股价维持在某个价位以下,暗中吸纳筹码,一旦股价触及该价位,便故意将其打压下来,K线图上常常出现长长的上影线。市场普遍认为股价面临巨大上行阻力,难以向上突破,因此众多小投资者纷纷卖出股票,将筹码交给主力。某些时候,主力会故意在预定价位放置大量卖出订单,以此压制股价,同时让散户自由交易,借此机会以较低价格收集筹码。
第二种情形:稳固式买入亦称支撑式买入。此买入手法同顶部式买入完全不同。股价跌至某个点位时,主力先设定一个底线价格,再在该价位附近反复波动,这构成主力的基本成本范围。若股价随整体上涨后再度回落,一般会在底线价格附近全部吃进,这种手法常以拖长周期来收集筹码
这两种操作手法就是主力运用顶部压制和底部支撑,把自己的投入控制在合理区间,避免股价剧烈变动干扰成本核算和买入步骤。这种格局往往借助市场低迷来达成吸筹目标。同时,让股价在很小幅度内徘徊,显著压缩普通投资者的盈利可能和参与时机,提升其交易挑战性,多数人因此选择退出,最终实现吸筹目标。
图2-9,厦门国贸(600755):这只股票在反弹完成之后,转为箱体运行,构成了一种顶部遇阻、底部获撑的区间波动格局。在持续近十个月的区间内反复,主力资金收集了为数不少的低位股份,基本上达成了仓位积累目标。
图2-9
在最后建仓阶段,主力刻意将股价砸向区间下轨附近,市场再度呈现疲软态势,但价格并未跌破下轨的支撑力度。在经历区间内的反复震荡后,大部分普通投资者已失去中长期持仓心态,部分短线交易者或许在顶部抛售离场,而新入市的投资者可能就在最低点卖出,最终主力顺利完成吸筹目标。庄家建仓完毕,2017年7月21日放量向上突破,股价迅速上涨,短期涨幅显著。
根据图表分析,该股的运行轨迹表明主力资金囤积的目标区间,位于上方存在阻力下方具备支撑的区间之内,主力运用压制顶部同时稳固底部的策略,逐步完成核心仓位收集任务,此阶段即为主力吸筹的关键时期。初始买入的资金量和后续补仓的资金额度彼此接近时,箱型结构的中心位置大致就是主力资金投入的平均价位,这种情况下主力的成本位置比较容易确定,投资者一旦明了主力的计划,后续的买卖行为就会更加得心应手。此外从图表形态来看,股价跌破了箱体下轨之后,并没有展现出持续下行的态势这就产生了分歧:向下突破必然伴随一定幅度下滑,若不跌则显示下跌动力不足,盘中持股者已固定,可交易筹码稀少,这种无量下挫形态很可能是一个反向诱空。因此股价迅速停止下跌并稳定下来,接着转为牛市中的上涨阶段。
实际交易过程中,投资者碰到那种主力在上下沿挂单的行情,千万不能盲目抢高或者杀低,这种情况下要格外小心。如果擅长短线操作的行家,可以在价格运行在特定区间内时,在底部位置买入,在顶部位置卖出,这样反复操作赚取差价。普通大众最好是远离这种走势,等到股价显著超越了那个限制区域的上沿,再考虑逐步增加投资比例。根据实际交易观察,箱体通常包含2到4个顶部或底部位置,当股价在箱体结构中形成第5个以上的顶部或底部时,多数股票会面临趋势转变,投资者需要特别留意。